聚焦“脱贫攻坚”这一主题,扶贫剧还有更多的创作空间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0-04-07   

     这是一个令人伤心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毒疫在鼠年粉墨登场,没有剧本,没有排练,你我都成了剧中人。全世界的剧场在本该最繁华的时节走进了至暗,陷入了沉寂。然而,在这样的时刻,戏剧没有止息,戏剧人没有离开。
    按照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文联的要求,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协同全省戏剧工作者尝试以各种方式重新建立与观众的联系,记录、讴歌抗疫一线工作者的大爱情操,关注普通人在抗疫中的真情实感,普及推广科学防疫的知识,为抗击疫情捧出真心和炬火,推出了一大批抗疫题材的作品。河北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贾吉庆披挂上阵,亲自策划、导演、组织创作的河北梆子《钟馗自叹》、评剧《科学防范战疫情》、少儿评剧《一堂疫情反思课》,形成了“抗”疫、“防”疫、“问”疫“三部曲”,在众多的戏剧抗疫作品中尤为夺目。

    三个作品经省文联、省文旅厅推出后,受到群众的广泛喜爱和好评,登上了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平台。评剧《科学防范战疫情》还以连线直播方式走进武昌方舱医院,与医务工作者和住院患者互动,产生热烈反响。莎翁曰:“戏剧是给自然的一面镜子。”今天,疫情就是号角,激起我们众志成城、逆行而上的斗志;疫情就是教材,告诉我们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疫情就是警钟,引发我们深刻的反思。疫情为艺术提供了创作的源泉。作为“三部曲”的词作者,我把创作过程记录在此,以便大家对作品有更多的了解。
    2月6日,在冲锋陷阵的号角声中,河北梆子《钟馗自叹》开场上演。抗疫阻击战全面打响后,文艺战线歌颂以钟南山为代表的白衣战士慷慨悲壮、逆行而上的作品层出不穷,表达了人们对抗疫英雄的感动和敬佩。但是作为文艺作品,也出现了主题立意和表现方式上的同质化,不少作品令人产生千人一面之感。我们看到,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形成了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战争时期“妻子送郎上战场”,今天更多的是“丈夫送妻上前线”,英雄的背后有千千万万个父母、爱人、儿女在默默支持、奉献。四面八方心系湖北、武汉,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菜送菜,有药送药。在广大的城市、乡村,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百姓,从快递小哥到志愿者,每个人服从大局,坚守岗位,遵守纪律,无怨无悔。此情此景令人想起毛主席的《送瘟神》:“六亿神州皆舜尧”,“主要是党抓起来了,群众大规模发动起来了。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送瘟神》后记)。英雄令人敬佩,众志方可成城。因此《钟馗自叹》在立意上,不仅是为逆风而上的英雄赞叹,更是热情讴歌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穷伟力。在特殊条件下,我们选用了河北梆子《钟馗》的经典唱段重新填词,借 “苍凉高亢,嘶喊哭号,大吵大闹,如痴如醉”(王蒙语)的河北梆子声腔,借钟馗这一独具魅力的戏曲形象进行创作,并特邀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钟馗》主演吴桂云演唱。
    钟馗,相传为终南山进士,与钟南山院士谐音,进士捉鬼驱邪,院士战疫救人,颇有意趣。作品没有简单地平铺直叙,而是让钟馗一唱两叹:面对新冠病毒肆虐横行,自愧法术不灵,无可奈何,喟然长叹,此为一叹;看到在钟南山们的感召下,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势在必胜,不由敬仰诚服,击节赞叹,此为二叹。当吴桂云接到导演贾吉庆邀请的电话时,哽咽着说了一句:“俺钟馗早就准备好了。”原来,这些天她正在苦苦思索和期盼创作这方面的作品,没想到机会主动找上了有准备的人。她还悄悄透露,家里春节前刚巧购置了一套录制设备,爱人扈晓波自己在家里就可以完成录制。导演对作品从唱词到表演再到制作,严格把关审核,作品一亮相,便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形式,精良的制作,令人眼前一亮。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领导给以充分肯定和鼓励。
    2月19日,在疫情蔓延势头逐步得到控制的情形下,适时推出了评剧《科学防范战疫情》。河北省文联党组根据抗疫形势的进展,要求加强科普防疫常识方面的艺术创作。在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解晓勇同志的指导下,由省文联巡视员柴志华,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海英策划,贾吉庆副主席担任导演,选定以大众广泛传唱的评剧《花为媒》选段“报花名”的唱腔进行创作。目的是在以轻快的节奏疏解人们一个时期以来的紧张情绪的同时,引导大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做好科学防疫。我接到填词任务后,立即着手构思。既然是普及防疫常识,就不能随意“戏说”,必须有科学依据。我从国家应急管理部新发布的防疫指南中找到了创作的素材,确立了结构框架。分别对在家里、上班后、路途中、公共场所四种情况下做好科学防疫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作品第一稿是由扮演张五可的演员一个人单独演唱,导演看了后提出加上阮妈这一彩旦角色,使表演更加轻松活泼,生动亲和,以有别于前期那些慷慨悲壮的作品风格。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罗慧琴和唐山市评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江者冒着大雪赶到录音室,戴着口罩完成了录音。王苹老师加班加点,妙手剪裁。于玲连夜制作公众号,撰文推介。作品一经省文联公众号推出,点击量迅速破万。
    因为主演都是唐山人,剧中阮妈说的又是一口唐山话,在当地很快掀起了一阵追捧学唱的热浪。值得一提的是,一名医学专家看了节目后,对其中的一句唱词“防止病毒入口腔”提出了看法。认为这一句不够科学严谨,因为病毒主要是通过鼻腔进入呼吸道进行传播的。我们虚心接受专家的意见建议,将该句改为“护卫鼻腔和口腔”。2月28日下午,罗慧琴与武汉武昌方舱医院视频连线直播,还将此作品教唱给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创作团队又趁热打铁,打造了由27名小朋友演唱的儿童版。这些孩子们,最大的10岁,最小的5岁。软萌可爱的表演、稚气纯情的童声,自带一种动人心弦的感染力。在宣传普及防疫知识的同时,使孩子们受到了传统戏曲艺术的熏陶。

    3月13日,在全国疫情防控积极向好的态势下,少儿评剧《一堂疫情反思课》拉响了上课的铃声。春回大地,不少地区实现了清零,好消息随春风不断传来。虽然说还没到要痛定思痛的时候,但总结反思及早为上。创作团队决定以思考疫情、汲取教训为主题,利用评剧《乾坤带》中经典唱段“并非是”的唱腔重新填词,创作一个孩子们劝说父母改进生活方式的表演唱。作品的前半部分用数板,后半部分用评剧演唱。这段唱词多达26句,在填词创作中,有利于内容上充分展开。作品结构,前4句引出话题。中间16句划分四个段落,每个段落4句,依次从四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二是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三是敬畏生命和自然,拒食野味;四是珍视亲情,热爱生活。结尾6句升华主题,由孩子们提出发问,发问实乃设问,告诫人们“今后要把陋习改,文明生活保健康”。长达26句的唱词,演唱时长却仅有2分钟稍多一点,节奏很快,给填词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难度。因为这种遵循原有戏曲唱腔重新填词的方式,不仅要求全篇合辙押韵,而且每一个字还要尽量与原字在同一个声调,属典型的“带着镣铐跳舞”。
    原以为一天即可交卷的作文,整整耗了三天三夜。之后结合演员试唱,一次次打磨修改,又是三天光阴。我跟导演诉苦:这个任务可把我害惨了。导演说:艺术就是要追求完美极致,“精品”都是在“难”中产生的。导演对制作同样精雕细刻,严格把关,从字体色彩、画面繁简到内容取舍,数遍修改才正式定稿。虽然大家都很辛苦,但看到作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当初的苦都变成了甜。是啊,这一“别样”的作品,就连呈现形式也是那么别具一格。罗慧琴与优秀青年演员李然然携4名在全国荣获小梅花“金花”称号的小朋友联袂演唱,五朵“梅花”同场竞艳,给这个别样的春天送上了一缕缕别样的色彩和芬芳。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春天。这个春天我们只能戴着口罩唱戏,只能“云”中看戏。让我们共同期待疫情早日散尽,走进剧场,大幕拉开,灯光亮起,登台唱戏。就如评剧《科学防范战疫情》中所唱的“待到满园花好和风暖,《花为媒》大戏唱全场”。或许,我们还要把这个令人伤心、难忘的春天写成大戏,留下我们戏剧人深情的记忆。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