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见证着音乐的碰撞与传承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1-10-12   
  2002年,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一场名为“蝶恋花”的音乐会,首次把作曲家陈其钢的名字印在了音乐节的节目单上。也是在这届音乐节,“中国概念”被首度提出,并延续至今。2021年,陈其钢70岁,法国作曲家圣-桑辞世100年。在这个特殊的交汇时刻,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用他们最擅长的语汇,邀请两位作曲家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昨晚,“如戏人生”圣-桑与陈其钢交响作品音乐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上演。指挥家景焕执棒广州交响乐团,携手小提琴家徐惟聆、柳鸣上演了圣-桑与陈其钢的4部作品。
  “圣-桑是一位非常有趣的作曲家,他总是能在生活中找到有意思的事情,音乐也有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景焕说。与此截然不同的是,陈其钢的作品非常深沉,有时听起来甚至是“悲观”的。在同台的对比中,两位作曲家的个人特质被极致彰显。
  陈其钢的交响前奏曲《京剧瞬间》拉开了整场音乐会的序幕。这部作品极具个性的色彩和诠释,超越了关于“京剧”的固有印象。他的另一首作品《如戏人生》则用极为现代的音乐语言传达着人生哲思。有感于作品的标题“人生”和音乐本身,景焕想过很多,“这部作品中,5个音、7小节重复了139遍,但重复中也有变化。”景焕觉得,这很像漫长生活的本质。深度结合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审美,正是陈其钢的突出特点。
  徐惟聆、柳鸣分别与乐团合作了圣-桑《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不同于后者,《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明显冷门许多,直到2012年,它才由徐惟聆首次在中国奏响,难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徐惟聆介绍,这部作品诞生在圣-桑的青年时代,“作曲家精力旺盛,怎么难就怎么写,技术分量特别重。”第三乐章尤其高难,经验丰富的徐惟聆全神贯注,用堪称“辉煌”的手法演足了炫技段落的饱满张力。
  除了演奏方面的成功,同样让景焕感慨的是,这台演出见证着音乐的薪火传承。上世纪八十年代,陈其钢赴法国留学深造,成为音乐大师梅西安的关门弟子,而圣-桑曾是梅西安的老师。徐惟聆与柳鸣也是一对师生。如今,小荷早露尖尖角,在北京国际音乐节,95后柳鸣已两度摘得青年音乐家大奖。
  责任编辑:冯翀(QZ0019)
  源自:北京日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