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绝活对剧目传承的意义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2-01-18   

  朱俊玲

《背靴》剧照


昆曲《百花赠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戏剧理论家季国平说:“戏曲里有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人最后的审美家园。”随着艺术欣赏日益多元化,该如何保持戏曲不可替代的艺术地位?戏曲吸引观众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戏中的绝活,这些绝活都是用夸张的手段,外化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剧情。高难度的绝活以新奇的观赏性吸引观众。有的艺术家把绝活练到了极致,每次演出都会以此赢得掌声。
  上世纪50年代是丝弦大王王永春的艺术巅峰时期,当时他在石家庄和平戏园一年演300多天,每天的戏码不重,市场行情极好。绝活是市场逼出来的,他的戏出出有绝活。《白罗衫》中他耍盘子表达了姚达紧张的心情,姚达端着盘子使内劲让盘子倒转起来,又侧转起来,非常有趣。观众纳闷盘子怎么会无端转了起来?《背靴》中的帽翅功,是王永春从蒲剧中学来的,他又增加了难度,加强了观赏性和趣味性。王永春的徒弟张四刚现为河北梆子演员,他继承发展了这两个剧目。张四刚的唱腔委婉动听,台步潇洒自如,形成了行云流水的表演风格,他的甩靴、瘸步、髯口、帽翅经过30多年的不断学习和打磨,已接近炉火纯青的境界。有的学者评价他的戏:“你的戏有韵律,产生磁力,功夫好,能吸引全场。”但是王永春的一些剧目的绝活已经失传,如《吊死煤山》中崇祯皇帝大跳起来后,飞跪的一刹那,后脚上的靴子飞到前面,前脚上的靴子飞到后面,两只靴子上场门一只,下场门一只。现在这功夫没有人会了,昆剧中难度大的甩靴的功夫也失传了。
  王永春同时代有个丝弦男旦演员刘砚,圆场流畅极了,在《赶女婿》中跑圆场被时人称为“水上漂”,每至圆场时观众就掌声雷鸣。丝弦戏的表演以特技功夫见长,其中耍竹牙、耍碗、耍软翅是石家庄丝弦的独门功夫,可惜多已失传。评剧的一些剧目也因为年轻人绝活技艺不行,无法传承。评剧艺术家王金章说:“《刘伶醉酒》是一出又见功夫又有趣味的戏,戏中刘伶有好几种特别的台步,普通基本功里没有。学生想学,基本功练不出来,学不成。《拾玉镯》里的旗头步现在也失传了,旗头步手摆动、脖子和转身都不一样,现在没人会了。现在《大登殿》里公主穿上旗装只是僵硬不自然地走,没什么表演,其实是表演失传了。”
  北方昆曲剧院的老艺术家丛兆桓年已过九旬,在昆剧领域里奋战了70多年,他深深感到绝活对剧目传承的重要性。他说:“《煤山》《赠剑》被列入北方昆曲剧院‘荣庆学堂’项目的传承剧目。《煤山》是白云生老师传给我的,白云生是向宫廷王府艺人们学的,我学下来的就是100多年前的宫廷王府的表演样式。《煤山》这是一出很见功夫的戏,尤其甩发一炷香的功夫,头发甩上去要直立如一根棍,然后四面散开均匀地盖下来,观众能隐约看见眼鼻,这一功夫表现崇祯皇帝在亡国时绝望的心情特别到位。这个功我练得很苦,练了1000多遍,练的脑供血不足才算掌握。《百花赠剑》中公主追海俊时剑尖指向海俊,海俊走倒圆场,气氛紧张,关乎生死,不是谈情说爱。倒圆场这个功练好才能演海俊这一角色,否则没法演。”
  有些剧目的绝活已经失传,很难恢复。有时一个绝活的失传就是一个剧目的流失。戏曲最大的优长是把感情夸张、放大、凝固,而符合剧情的绝活可以倍增其哀乐。观众欣赏程式之美,惊叹绝活的魅力。戏曲只有保持不可替代性,才会有永久的生命力。有的剧种因为年轻演员基本功不行,有些剧目无法学习,剧团甚至安排30多岁的演员回炉练基本功。如果说四两唱千斤白,那么功夫就值万斤。
  国家为传承保护戏曲,投入大量资金。有的剧目排演时服装奢华,舞美豪华,花钱如流水,结果没演几场就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缺乏脍炙人口的唱腔,没有鲜明感人的人物形象,不见独特的绝活可以欣赏。程砚秋访欧洲时,有的西方艺术家认为我们的戏曲比国外的戏剧进步了2000年。这进步包括一些剧目中欣赏价值极高的绝活。一个剧团要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领导要珍惜人才、爱护人才。有的剧团目前挑不出一个功夫好的演员,怎么继承?怎么发展?戏曲的独特性、丰富性、包容性超过了其他艺术。培养一个好的戏曲演员周期很长,有些剧目的绝活需要长期系统地艰苦学习、练习和实践。因此,业界加强对剧目中绝活的重视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对剧种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历史意义。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