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 | 为人民而舞,绘时代画卷——聆听“剧院里的大思政课”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3-01-04   
  国家大剧院建院15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打造了近百部涵盖歌剧、话剧、舞剧、戏曲、音乐戏剧等多艺术门类的艺术精品,擦亮了“国家大剧院制作”的金色招牌。本期经典艺术讲堂特邀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和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许锐作为主讲嘉宾,从艺术创作的根本立场、时代担当出发,结合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原创现当代舞剧《冼星海》、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带领大家在“剧院里的大思政课”里品读时代艺术,感悟文艺精神。
  原创民族舞剧《天路》——筑希望之路,诉家国情怀
  201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青藏铁路建成通车12周年,国家大剧院以青藏铁路修筑过程中的感人故事为创作题材,倾力打造了原创民族舞剧《天路》。该剧生动地再现了青藏铁路兴建、停建、复建的曲折历程,并通过这条“希望之路”建设过程中饱含的奉献与担当、满载的幸福与团结,礼赞了以卢天为代表的驻藏铁道兵的初心与使命,以及他们与央金、索朗等藏民建立的友好情谊。
  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舞剧作品,原创民族舞剧《天路》强调“舞台上的生活再现”——既要讲清身边的动人故事,又要进行艺术化的真实表达。因此,该剧题材的选取与主题的提炼,均鲜明地体现出现实题材舞剧的“深扎”沃土之毅力与现实主义作品的“潜心”研究之情怀。在动作语言的设计上,强调“语言塑造人物”的特性——不同人物均有符合其身份与性格的特定语言,进而以生活舞动为基础、以军旅舞蹈为性格的动作语言刻画了勤劳勇敢、不怕牺牲的筑路军人形象,以藏族舞的动作语言刻画了友好和睦的藏族人民,实现了军旅舞蹈和藏族舞蹈在两大角色群像之间的互动和准确定位。
  “天路”不仅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项丰功伟绩,在原创民族舞剧《天路》中它也象征着一种崇高伟岸的“天路精神”。在“筑路”的艰辛历程中,“天路”映射出的正是一条条与之交织交融的“心路”。它是筑路者不畏牺牲、无私奉献的“心路”,也是当代文艺工作者追求现实主义创作的“心路”,更是新时代文艺连接时代精神与民族情怀的“连心路”,它让我们看到了前方的美好、希望与梦想。
  原创现当代舞剧《冼星海》——奏人民之歌,谱革命乐章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国家大剧院推出原创现当代舞剧《冼星海》,以舞台艺术形式和当代叙事手法,展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辗转世界各地,在革命文艺精神感召下回归祖国,谱写出鼓舞人心的中国之声与气势磅礴的胜利战歌,述说了这位伟大音乐家的爱党报国之情,重温了百年来被革命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该剧抛弃了传统舞剧的叙事结构,弱化了人物繁杂的“行为之事”,凸出丰富饱满的“精神之思”与“内心之情”,以冼星海的音乐作品《风》《中国狂想曲》《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为基础,打造了“音乐化交响叙事”的舞剧架构。因此,舞剧中所有动作的展开严格遵循、对应了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逻辑等,群舞的设计也以不同数量的舞者和不同风格的舞段,表现了音乐的不同声部、音色与结构,进而将人物事迹与舞台呈现有机地融合一体,建构了原创现当代舞剧《冼星海》极佳的视听效果。而这亢奋、激烈的音乐也正是冼星海精神世界与创作灵感的意象化呈现,这是他对报效祖国、回归故土的执着与期盼,更是他以星河作笔、高歌信念的的热情与意志,它们化作剧中的“命运”角色,与冼星海完成了无数次心灵和精神“对话”,以当代叙事的方式展现了冼星海的艺术人生。
  从艺术思想来看,原创现当代舞剧《冼星海》不仅勾勒出冼星海在革命历程中的思想转变与成长,也展现出他用音乐的力量鼓舞了无数的战士和百姓,在华夏大地上发出属于人民、代表希望的坚定声音。从中看到了冼星海完成了从“小我到大我”,与祖国、时代同频共振的使命,无愧于“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颂延安文艺,吟舞蹈诗篇
  2022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周年,国家大剧院联合北京舞蹈学院共同打造并推出了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该剧由三个彼此独立却层层深化的篇章构成,以延安木刻版画为创意源头,以汉族民间舞蹈为动作语汇,讲述了音乐家、舞蹈家、文学家及美术家是如何在与劳动人民同吃同住的过程中,最终成长为文艺战士的心路历程。
  在艺术创意上,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以十余幅延安时期的经典木刻版画为创作灵感,将其与作品的舞台调度与舞美视觉相融合,实现了舞蹈、版画、音乐等在创作层面的风格统一和交相辉映。在动作语言的选择上,选取延安人民常跳的安塞腰鼓、横山腰鼓、红绸舞、秧歌舞等民间舞蹈为素材,将版画硬朗坚挺的线条与汉族民间舞“扎实落地”的气韵相结合,以舞入画、以画代舞。既体现出民间舞的人民性与群众性的特点,也通过舞蹈的动态演绎使静态版画能够活灵活现地“流动”于舞台之上。
  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的创演积极响应并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通过展现文艺工作者奋勇奔赴延安的现实情境,以及投身文艺创作的革命热情,意喻出文艺工作者心中的春天和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春天。而这捧文艺火种的传递,让艺术家无论在80年前的延安,还是新时代的今天都能够和人民走在一起,展现中国人自己的艺术生命。
  主讲人介绍:
  赵铁春,现任中国国家大剧院副院长,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舞蹈舞剧编导,舞台剧导演。曾任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主任,中国舞蹈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研究生部主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曾获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称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称号。舞蹈表演、教材、创作和论文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
  许锐,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舞台创意与编剧,跨越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两个领域。其舞台代表作有舞剧作品《五星出东方》《红高粱》《赵氏孤儿》《骑楼晚风》《徽班》《戈壁青春》《诺玛阿美》,舞蹈剧场《一刻》等,屡获文华大奖与“五个一工程”奖;著有《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审美与自觉》;创办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艺·舞动无界”当代舞蹈创作研究项目。
  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部/策划
  赵铁春、许锐/讲述
  刘杨洁、何洋洋/整理
  责编:勾晓庆
  作者:卢旭 来源: 文旅中国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