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旅演艺如何讲好红色故事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3-03-23   
  池  浚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长期以来,在拥有红色资源和革命遗址文物的红色景区,人们最熟悉的游览方式就是参观纪念馆,观看展品和图片,听讲解……一些景点存在着形式单一、不接地气、与现实交集较少、与时代融合不足等问题,难以契合广大游客特别是年轻一代的需求。
  旅游的意义,应让游客在愉悦的游览体验中获得思想精神的充盈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从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到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从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到河北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景区,从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到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文旅演艺赋能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一部部精心打磨的舞台艺术作品成为革命文化教育的生动课堂,以理想之美、信仰之美、人性之美展现红色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和深刻感染力。
  3月23日,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中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首演,采用独创360度机械液压可翻可转可升降舞台,将政治议题与艺术编码结合、革命元素与艺术形式交融,让长征历史以惊心动魄的方式鲜活再现,用艺术张力为“长征精神”写下新的时代注解。
  在伟人毛泽东故乡湖南韶山,游客换乘中心有一条“时光隧道”,大型沉浸体验式多媒体情景剧《梦回韶山》采用行进式、流水线、全天候运行模式,运用全息纱幕投影、飞翔影院、虚拟现实VR、移动LED矩阵、光影特效、数字艺术等多项高新科技,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体验一场身临其境的红色之旅。
  在革命圣地陕西延安,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沉浸式歌舞剧《延安十三年》、红秀《延安延安》、山水交响实景演出《黄河大合唱》等红色演艺动情传承延安精神。延安红街的室内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利用声光电、人造风雪等技术手段,让观众行进在红色场景中,沉浸式重温艰辛的革命历程。
  在革命老区江西南昌,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盘山魂》、宁都采茶戏《宁都起义》、音乐剧《闪闪的红星》、兴国山歌剧《苏区干部好作风》、信丰合唱情景音画《赣南游击词》、合唱音乐会《长征组歌》等红色演艺立体讲述革命故事。革命旧址沉浸式实景剧《那年八一》让观众换上军装成为剧中人,参与剧情,亲身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如何打破固有的展览方式和静态的参观模式,让红色文物“活”起来,让红色旅游“热”起来,让红色文化传播从“灌输式”向“体验式”转变,让红色教育润物细无声,让红色基因有新的传承模式,让红色故事有新的打开方式?笔者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三点关系。
  一是“大与小”:致广大而尽精微。要以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展现大情怀、大手笔,形成大气磅礴、气势宏大的作品。同时,要以小切口、小细节,进行精致入微的精耕细作,达到技术的严丝合缝、情感的细腻动人,触动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二是“史与诗”:实现政治的艺术化表达、历史的诗意化呈现。要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笔笔有出处、字字有来历,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教科书、活态展现的博物馆。同时,要把史实写到“诗和远方”,以文化感、艺术范、戏剧性、歌舞化呈现美学范式,具有诗歌的托物言志、精美格律、文采飞扬和浪漫情怀。
  三是“文与旅”: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红色是最鲜艳的底色,红色文化是最崇高的文化,这种精神文脉流在血液里、刻在骨髓中。同时,以科技为文化赋能,通过前沿技术手段加持,创新红色旅游特色体验形式,激发红色文化更大传播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指出:“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探寻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发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让红色精神历久弥新,与时代同频共振,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感召力和无尽的创造力,促进红色文化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红色文旅演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