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志红 通讯员 林桑桑
11月5日至7日,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少先队广东省工作委员会、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大型红色话剧《先锋少年》在广东艺术剧院加演3场。
话剧《先锋少年》为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5周年而创作,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练行村和副院长李新华共同创作剧本,以1925年省港大罢工为背景,围绕广州劳动童子团展开叙事,通过新时代少年“贝贝”的视角,讲述少年英烈邓金娣和罗志群的故事,展现中国少年儿童运动的波澜壮阔。
话剧《先锋少年》台词精巧易懂,多次以角色口吻提问“你们准备好了吗?”随着剧情发展,少年们的回答逐步递进,从第一幕的“那都是大人的事情”,到第二幕的“我们准备好了”,再到尾声的“时刻准备着”,这是跨越百年的同频共振,是红色青春的延续、革命精神的传承。“用童言童语讲少年英烈的故事,让少年儿童都愿意看、看得懂,能够增强他们作为少先队员的荣誉感。”李新华说。
真实历史事件该如何在舞台上进行艺术表达?话剧《先锋少年》总导演赵国栋说:“我们注重细节的准确性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力求通过舞台上的每一次演出,让观众感受到那个时代中国少年心中的热血与梦想。”
在90分钟的演出里,观众跟随剧情穿梭于现在和过去两个时空,看相隔百年、样式有异但颜色相同的两款红领巾互相映衬,感受不同时代的少年意气和一脉相承的精神信仰。
为了实现百年时空的切换,话剧《先锋少年》运用旋转台和立体装置布景,结合多媒体影像等新技术,打造空间灵活多变、场景丰富多样的多层次舞台。随着转台转动,天字码头、沙面街区、工人礼堂、学校等场景流畅变换,带着观众穿梭于不同时空。舞台呈现兼顾年代真实感和现代审美,在新时代少年的时空里,借助无人机表演、手表智能助手等增添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元素。
话剧《先锋少年》注重与观众互动,将表演空间从舞台延伸到观众席,剧场时而变成工人礼堂,时而变成广州街头。观众也化身为剧中人物,可以是参加纪念俄国十月革命集会的工友,也可以接过“邓金娣”“罗志群”散发的传单。
演出谢幕时,《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旋律响起,全场观众和台上演员高声共唱。
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陆士桢认为,这是一部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当代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传承党和民族伟大事业的红色戏剧。全剧主题突出,情节生动,戏剧冲突展现合情合理,人物塑造鲜明,是一部能够吸引孩子观看的好剧。
话剧《先锋少年》 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供图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