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平民英雄主义的颂歌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9-05-17   

    作家王树增:
    话剧《苍穹之上》是一部平民英雄主义的颂歌。文化多元化发展,但文学艺术作品中对于平民英雄的讲述并不丰富。平民英雄是支撑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话剧《苍穹之上》抓住了这一点,奠定了这部戏在当代中国戏剧舞台上的地位。剧中有一群普通人令人肃然起敬,他们身上有着中国人的主流精神,那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认为这个戏在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推出来恰逢其时,是会鼓舞当今民气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
    这个戏在今天写非常不容易,同时也非常难写,尤其反映的是军工企业的知识分子这一特殊人群。我们平时可以从航展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但是背后军工企业中这些知识分子的奉献精神,我们并不能完全体会。而这部作品恰当表达了他们的精神,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忠心,这令人最为感动。
    《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玉琴:
    这部作品是对现实题材创作的有益拓展,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的舞台投影。航空人把民族的希望担在肩上,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该剧的呈现,可以长志气、聚人心、振士气,可以让我们记住国家背后有这么一支骄傲的力量在支撑。同时,这个作品表达的“仰望苍穹,引领未来”,与国家雄心相匹配,具有时代气息和鲜活的时代精神。
    《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评论家陈先义:
    这些年真正表现高科技行业、描述前沿话题的剧作并不多,话剧《苍穹之上》做了填补。该剧把高精尖工业题材表现得感人至深,难能可贵。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21世纪,几十年的跨度浓缩在小舞台上,脉络清晰地展现出中国和中国军工企业发生的重大变革,人物所表现的家国情怀强烈冲击着观众的内心。这些具有时代纵深感的内容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自该剧创作者的深入采风和对剧目的不断完善。这也是这个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情怀和责任。
    国务院参事、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
    这是一部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话剧上乘之作。该剧所追求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也是全剧组努力的目标,并生动体现出来,这决定了该剧不是一部战机研发制造的纪录片,而是内涵丰富的艺术作品。每一个情节都将情景和情感变成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从主线人物到副线人物,揭示他们在大历史变革中的心路历程,这个厚度决定了该剧会走得更高、更远。这部话剧始终都让观众激动着,突发事件层出不穷,戏剧的情感高潮是短暂的,逻辑高潮令人回味无穷,而逻辑高潮由剧情自然而然地推出,如万知远同志倒在曾经工作过的岗位,深深地打动人心,从而让该剧有了温度。
    表演艺术家李法曾:
    看完话剧《苍穹之上》我被深深感动了。一个军工科研单位,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转做民用品,生产鸡笼子、锅铲子、耙耳朵车等。看到那些,我感触良多。我们都经历过那个时代,可以说,该剧深刻地描写了上世纪80年代的真实社会图景,我一下子就被这部剧抓住了。后来的内容和之前又有着强烈的对比,在躁动的社会中,依然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人在坚守初心,不辱使命地为国之重器而奋斗着,这是伟大的,我被深深感动着。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
    2018年,一部《苍穹之上》,一部《柳青》,不仅是中国话剧舞台上的重要收获,也是整个中国文艺界两部重要作品。《苍穹之上》的精神高度在于既扎根在土壤中,又有时代的高度,还有着中华民族高远的境界,让我肃然起敬。话剧《苍穹之上》很好地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是一份厚重的精神食粮,是一部培根铸魂的现实佳作。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评论家、剧作家欧阳逸冰:
    话剧《苍穹之上》表现的不是空洞无力的“豪言壮语”,也不是简单直白的灌输说教,而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四川人艺为《苍穹之上》集合的这批话剧艺术家就是从当代航空科学技术设计和制造业的崭新成就中,发现了创作的主题,捕捉到创新灵感,那就是中国当代高科技知识分子和高技艺工人拥有的夺取尖端成果的志向、勇气和担当。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主任、文艺评论家李春喜:
    这出戏写了改革开放以来几代军事航空工业设计、制造人员的奋斗、牺牲精神,以及他们为国为民做出的辉煌成就。这部现实题材话剧作品,是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的好作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研究员季国平:
    现实题材的作品最怕假,这是要命的。《苍穹之上》直接的感受是戏很好看,是真实的、是感动人的。虽然是一个高大上的题材,但是是演给老百姓看的。我们的创作者用他们的智慧和方法,创作了一个个普通观众得以亲近的人物。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也:
    《苍穹之上》我看后很感动,这部作品以一群知识分子、一群科学家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了一种时代精神。戏里表达了当代中国科学家的良知,他们那种心灵的修行。这些人灵魂有坚守,在苦难面前有责任、有担当。我觉得这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所在。
    编剧、戏剧评论家李龙吟:
    《苍穹之上》我关注了很长时间,这部作品就是我们戏剧人用戏剧的表达在歌颂中华民族的脊梁。这批值得歌颂的人,在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遇到祖国的需要,他们都会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为国家的需要而牺牲,是非常了不起的。该剧将是中国戏剧舞台上的重要作品。
    《剧本》杂志副主编武丹丹:
    出于军工题材的特殊性,《苍穹之上》找到了一个最佳的切入方式,就是着眼于苍穹之上,落笔于尘世之间。创作不由题材本身出发,而从人物出发,这是该剧完成度较高的重要原因。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
    《苍穹之上》表现的是一个宏大的现实题材,它关乎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牵连自近代以来“落后就要挨打”的民族历史情结,更显示着面对挑战、攻坚克难、奋斗不息、求索不止的民族精神和奋斗业绩。苍穹之上,有我时代壮歌;苍穹之上,天风浩荡,腾飞在即,目标永在前方;苍穹之上,星光如目,云霞如魂,那是几代航空人呕心沥血、铭心刻骨的奋飞之梦。此剧意象宏伟、气势如虹、情感浓郁、真挚生动。
    《中国戏剧》杂志原主编赓续华:
    我认为这个戏是一个呼应时代的作品。剧本写得很讲究,细节也比我看的很多这类讴歌英雄的剧本更注重接地气的内容。由此可见,我们现在的主旋律作品也在不断进步。话剧可以对时代做出很好的答卷。希望该剧在上海的演出能够像战机一样,爆一个响雷。
    《剧本》杂志主编范小宁:
    话剧《苍穹之上》的创作难点很多,创作难度很大。我认为,在创作这类戏的时候,若想待在戏剧创作的舒适区,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想脱颖而出,特别是这样一个军工题材,对于剧作家来说很难,是极具挑战的。《苍穹之上》完成度很高。
    《中国文化报》 副总编辑赵忱:
    《苍穹之上》把这么一个宏大的主题、故事讲得如此接地气,使得你可以作为一个观众在这里来联想自己的生活,我觉得是很了不起的。我在看戏的时候,通常会想要是我来写,会不会比这个写得好一点。在看《苍穹之上》的时候,我就说假如换成我写,我不可能写得比这戏更好,因为这个戏太难弄好了,现在这样真的很好。我还觉得剧中那些人物,给我的感觉太强烈了,观演关系很舒服。
    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汪守德:
    剧名虽然叫《苍穹之上》,剧情写的其实是人寰之中。这个题材对于观众来说,是给中国人长脸、争气的。我觉得四川人艺这部戏的推出,干得很漂亮,是啃了一根硬骨头。写这种题材的成功作品不是很多,可以说非常少,这个作品实际上是有很多成功的地方。在剧场里面有掌声有笑声,我认为这些掌声和笑声都在点子上,这就说明观众看懂了,都接受了。我觉得在北京首都剧场这样的老牌剧场演出,如果戏的品质不好,要换来掌声是很难的,因为这里聚集的观众基本上都是行家。所以,观众的掌声和笑声,说明了这部戏的成功。
    著名剧作家毓钺:
    可以说,话剧《苍穹之上》没写之前就已占先机,写完了依然占先,因为这是一个得天助的题材。这也是一个非常难写好的题材,但该剧选对了办法,就是接地气,让它落地。我作为一名编剧深知其难,现在的完成度很高,所以我很敬佩。
    (本文为专家研讨会录音整理,排名不分先后;图片除海报外均为话剧《苍穹之上》剧照,由李文婷摄)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