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舞台艺术精品是如何出炉的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4-03-27   

    2002年,文化部、财政部开始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10年间,山西省共有7部舞台艺术作品荣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名列全国各省市第4,仅次于辽宁、上海和河南。7部获奖剧目分别是山西省话剧院的大型话剧《立秋》、山西华晋舞剧团的大型舞剧《一把酸枣》、山西省京剧院等单位的新编历史京剧《走西口》和太原市实验晋剧院的晋剧《傅山进京》、山西“华夏之根”艺术团的山西说唱剧《解放》、山西梅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晋剧《大红灯笼》和山西华晋舞剧团的舞剧《粉墨春秋》。《立秋》和《粉墨春秋》还先后获得文华大奖。运城市青年薄剧团创排的蒲剧《山村母亲》获文化部新设的“保留剧目大奖”。晋剧《巴尔思御史》和《上马街》不久前双双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除此之外,过去几年来,省级各院团、全省11市和部分民营剧团也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这些精品塑造了一批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深入开掘了鲜活的地域文化,多维度、全方位地构筑了“新山西”的立体形象。可以说,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和优秀表演艺术人才的高质成活,共同构建了目前山西省文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大好局面。

    挖掘深厚的文化资源

    山西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地方文化特色浓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678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占全国的10.52%,居全国之首;世界文化遗产3处;旧石器文化遗址、古代建筑、古代戏剧舞台数量冠居全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05个,保护单位145个,代表性传承人104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3个,名列全国第3;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晋商文化、关公文化;有民歌20000余首,民间舞蹈200多种;有地方剧种52个,占到全国剧种的1/6。这些文化资源,从客观上为山西舞台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创作素材。

    面对如此丰厚的文化遗存,挖掘、整理、合理配置资源尤为重要。要对山西的文化省情特点进行重新梳理、全面认识。对具有山西特色的戏曲文化、民间歌舞文化、传统工艺文化、名人文化、佛教文化、关公文化、商贾文化等地域文化元素予以重点关注;要将舞台艺术创作中的山西特色,全面定义为山西题材、山西元素、山西精神等,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当地文化“考古”和论证,因为“古人、古迹”不一定全部适合拿来写戏,有的题材就没有“戏”,或者不适合舞台表现;要严把“题材关”“剧本关”,进一步丰富剧本储备,多从时代精神、人性深度考虑创作,表现山西“味儿”和山西人的“魂”;要合理配置演出资源,特别是根据农村与城市之间不同兴趣倾向、消费水平、演出场地等配置相应的演出,以符合演出市场的实际需要,避免资源浪费。

    秉持先进的文化理念

    打造舞台艺术精品需要最有创新的并且能不断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山西文化体制改革起步虽晚,但势头猛,进度快,效果好。从2009年开始,山西省连续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6个政策性文件,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目前,165家艺术表演院团改革全面完成,有44人48次获戏曲梅花奖,150余人获小梅花奖,数量居全国之最;全省市县两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顺利进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基本实现了全省演艺产业布局、剧种科学保护和演出市场的初步调整,基本形成了国有、集体和民营院团竞相发展、大剧种小剧种平等竞争的局面,达到了出人才、出作品、出活力、出效益的目标;与此同时,艺术创作打破常规、更新理念,创作出了一大批文艺精品叫响全国,走向世界。

    京剧《走西口》由省京剧院、中国京剧院和中国戏曲学院联合推出,就是创新文化机制的大胆实践,为中国京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运作模式。原山西省话剧院院长、话剧《立秋》出品人贾茂盛也曾表示:“《立秋》的成功与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密不可分,更与山西省委、省政府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和建设文化强省的大背景密不可分。”

    搭建一流的创作团队

    长期以来,山西和全国众多的地方表演艺术院团大致都面临相似的困境,比如资金匮乏、人才断档、剧本难求、编导水平不高等等。如何突破自身创作条件的局限,积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是山西省文化管理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和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所创演的一系列艺术精品及其背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代表着中国艺术职业教育的办学成就与发展走向,构成了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在“产学结合”与“院团合一”上的“山西现象”。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在《一把酸枣》演出大获成功之后,便组建了华晋舞剧团,从教学改革实践中,凝炼出了“课堂教学、艺术创作、艺术实践、市场检验”的教学新模式,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学、练、创、演紧密结合,继《一把酸枣》后又成功推出《粉墨春秋》,此项教学改革成果荣获了文化部创新奖。无独有偶,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华夏之根”艺术团以自己的教改魄力和艺术胆识,将“产学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推向了艺术的前沿与高端,创排出了说唱剧《解放》。

    创作局限大多在短期内难以克服,那么以既经济又合理的运作方式将最棒的剧本、顶级的表演艺术家、资深的导演等优秀资源结合在一起搞创作也不失为一种捷径。几部精品中,引进外援、提升自身是一套相对成熟的模式。《解放》导演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复兴之路》总导演张继钢;作曲、配器是被誉为“千手千眼”的总政歌剧团艺术总监、著名作曲家张千一;舞美是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服装设计是由多次获文华奖、金鹰奖等国家大奖的著名服装设计师莫晓敏担任,组成一支国内一流的艺术创作团队。《立秋》创剧之初,邀请著名导演艺术家陈颙担任导演,并亲自组织一流的舞美、灯光、音效等各门类的艺术家加入她的团队;其间陈颙导演不幸殉职后,又由著名导演查明哲接力。《一把酸枣》是由张继钢和著名音乐家方鸣、著名舞美设计师龙华、著名灯光设计师王瑞国和著名服装设计师宋立组成的主创团队;《走西口》导演组由著名京剧艺术家、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赵景勃教授和中国京剧院一级导演孙桂元、宋锋、郑岩组成。于魁智、李胜素、袁慧琴、刘桂娟等七大名角联袂演出。

    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

    舞台艺术创作,能否营造一种浓郁和谐、执着追求思想和审美的创作氛围,直接决定着作品品质,甚至成败。近几年,为营造良好的创作大环境,山西省委宣传部和文化厅做出了多方努力。比如每年召开一次全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布置创作任务,并安排创作人员观摩全国重要艺术活动;又如专门搭建了面向全国的剧本征购平台,实行政府买单、院团选戏、政府与院团签署协议的基本原则,形成策划一批、创作一批、排练一批、演出一批、储备一批的艺术创作良性生态环境;此外,完善精品创作激励机制,强化对新人新作的奖励,为艺术新秀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使全省的人才储备库不断扩容,艺术创作能力不断提升;以构建基层文艺辅导机制为基础,提升地方文艺事业的活跃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尽其才、各展所长的良好局面。

    通过舞台艺术精品的打造,各地间的交流加强了,各剧种之间相互学习、借鉴的氛围浓烈了。舞台剧创作突破了固有的地域概念,形成全国性竞争态势。同时,公平、公开的竞争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各地、各剧种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激励着他们潜心创作,精益求精。我们看到,无论是省级院团还是地市剧团,都勇于登上这个平台,充分发掘和展示本地域、本剧种的优势,参与艺术竞争,使全省舞台艺术呈现良好的整体发展态势。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创作会上,张瑞鹏厅长代表文化厅新领导班子要求全省戏剧创作者要眼观大局、肩负使命、心系生活、步履坚实、力在和谐,要反映山西精神、反映群众生活、反映转型跨越。会议决定今后每年举办山西省精品剧目评选活动,每年度按计划推出5部初选剧目,其中3部为省级精品剧目,2部为入围剧目;每部精品剧目奖励60万元,入围剧目奖励10万元;每年评选,滚动管理。据统计,2012年全省各级剧团创作首演剧目145个,比上一年增加63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01个,演职人员13711人,艺术表演场馆129个,年演出5.07万场次,观众达5300万人次,演出收入达2.29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山西创戏、排戏、演戏的艺术创作良性生态环境正在形成

    坚强有力的政策后盾与领导支持

    早在2003年,山西就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决策,为全省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大会精神更是明确了文化系统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从战略高度明确了文化强省的建设路径。山西省委宣传部先后出台了《山西省优秀文化作品奖励办法》和《山西省重点文化产品扶持办法》。山西省文化厅出台了《关于促进我省艺术事业传承与发展的若干办法》和《关于建立山西省文化艺术事业激励机制的若干意见》,修订完善了《山西省文化厅“十二五”时期山西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起草了《山西省文化厅2012-2016艺术创作规划》、《山西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资助办法》、《公益性演出补贴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方案。近期还将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方案》、《山西艺术基金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舞台作品审读制度的意见》等政策和举措。

    山西各级领导普遍重视文化,特别是连续几任省委宣传部部长和省政府分管领导,对文艺精品的创作演出均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立秋》自剧本创作开始,就受到了省委宣传部领导和省文化厅党组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时任宣传部部长的申维辰对《立秋》创作的全过程做过许多重要的指示,并按照精品剧目的标准对剧目提出了严格要求。时任宣传部部长的高建民最早提出说唱剧《解放》策划方案,并亲自率领《一把酸枣》剧组赴俄演出。现任宣传部部长胡苏平对《解放》、《粉墨春秋》关爱有加,倾注了许多的心血,直到最终获得精品剧目奖。此外,省委省政府各级领导绝大多数都观看过精品剧目的演出,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给予了鼓励与支持。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曾高度赞扬说唱剧《解放》,说《解放》不仅好看还给我们以启示:“解放思想具有先导性,思想上的裹脚布解不开,现实中的裹脚布更解不开。”这些明确的政策支持、热忱的关怀鼓励和及时的排忧解难使得整个山西文化艺术界文化人思路开阔、观念解放、热情高涨、信心十足。 精品的诞生不是偶然因素的集合,而是凝聚众志、群策群力的结果。“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富贵欺学问,真文章在孤灯下……”昆曲《班昭》的一曲“醋葫芦”,唱的是班昭的辛酸悲凉,也道出了艺术创作的艰辛与艰难。一个生机勃发的时代,一群坚韧不拔的艺术守望者,一批可以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交相辉映地不断长举出文化的繁荣与进步,咏唱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与风采!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