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为擦亮“京剧码头”持续努力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8-11-08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通讯员  李雨浓
    10月24日,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和山东省烟台市文广新局联合在烟台举办京剧传承与区域文化振兴研讨会。与会人员围绕烟台京剧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展开讨论。京剧从19世纪中期进入烟台以来,便与这座滨海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100多年过去,烟台已发展为我国沿海开放的重要城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努力下,京剧在这里不断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
    与时代同行的艺术
    烟台被称为“京剧码头”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自1858年起,如今的烟台市芝罘区成为当时北方重要的商埠。船只往来频繁,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当时,京剧在北京日渐兴盛,并开始南下。根据史料记载,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烟台莱阳地区后照旺庄人王鸿奎,请来师傅办起京戏班,这是烟台最早开始的京剧活动。1867年,京剧艺术从天津开始传入上海,从此天津、北京的名角纷纷涌向上海献艺。
    据烟台市文广新局局长黄亚林介绍,烟台作为京津通向上海的海上必经之路,成了途中登陆休整之地,俗称“挂口子”(靠岸上货),一般要停留3天至4天,如遇海上风浪,则滞留时间更长。因此,演员们借机上岸演戏,赚点路费。随着大量京剧名角来烟台演戏,培养了烟台观众对京剧的喜爱,一些热衷于京剧的当地人士,自发成立“票房”演练京剧。随着演唱水平的提高,烟台出现了一批“戏落子”(痴迷京剧的票友)。这些“戏落子”一般都练有独门绝招儿,对一些演出中出现的失误或水平相对不高的演员,不时会出现“砸场子”,因此当时的京剧界都认为在烟台唱戏难,“京剧码头”由此蜚声全国。
    近代历史上,烟台吸引了很多京剧名角前来演出。已载入京剧历史的“四大名生”“四大名旦”以及众多京剧艺术家都来烟台演出过,总数超过550人。其中有32位京剧流派创始人,还有50多位京剧艺术家在烟台长期居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京剧在烟台又经历了新的发展与辉煌。烟台市京剧院曾多次到海外演出,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参与对外文化交流,赢得广泛赞誉。在烟台当地,专业京剧院团和业余京剧演出更是长盛不衰,在专业演员和票友里涌现出了多位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人才。
    文艺须为人民服务
    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满足民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烟台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京剧传承发展的支持力度,以期进一步擦亮“京剧码头”文化品牌。
    围绕胶东红色文化建设,烟台近几年相继创排推出了现代京剧《烟台解放》《党员登记表》《秧歌魂》及新编历史京剧《闯王进京》等优秀剧目。其中,现代京剧《烟台解放》入选2016年度山东省地方戏扶持和京剧保护工程等。
    同时,烟台还采取“订单式”培养的模式,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戏曲传承,说到底是人的传承。”烟台市京剧院副院长李殿清表示,烟台市京剧院与烟台艺术学校建立了“院”“校”合作、定向培养机制,安排烟台市京剧院退居二线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为烟台艺术学校戏曲班学生辅导教学,加强艺校师资力量,弥补以往舞台程式和演出实践欠缺的短板,使其顺利完成由学员到演员的转变。
    烟台对京剧的重视从对文艺机构的设置上可见一斑。据了解,烟台市目前拥有4家专业京剧院团,分别是烟台市京剧院、海阳市京剧团、莱州市京剧团、莱阳市京剧团,它们扎根基层,是烟台京剧的中坚力量。2009年11月,烟台市京剧院搬入新建成的烟台市文化中心,办公、排练和演出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面貌焕然一新。京剧人才培养方面,创办于1958年的烟台艺术学校目前仍设有京剧班、吕剧班,成为胶东地区戏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近几年,烟台市还启动了“薪火相传·名家传艺”工程,通过设立“烟台市戏曲名家工作室”、制作播出《烟台京剧》电视专题片、举办烟台少儿戏曲春晚、面向全国举办“京剧夏令营”等形式,让京剧艺术绽放于人们的心中。
    多方建言未来发展
    进入新时代,烟台的京剧事业该如何发展?在10月24日举办的京剧传承与区域文化振兴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玉珍认为,应充分挖掘、盘活烟台“京剧码头”的历史文化资源,让京剧演出和创作到人民中间去,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她建议,地方党委政府应聚集各种力量,创作出具有烟台特色和新时代特征的演出品牌和艺术作品,以满足观众新的审美需求。
    上海京剧院原院长、剧作家黎中城认为,要大力培植涵盖各年龄段,尤其是年青一代有较高鉴赏水平和全面审美兴趣的群众;定期举办一些赛事、展演,掀起看京剧、学京剧、演京剧的热潮。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京剧表演艺术家王蓉蓉表示,一个城市京剧繁荣的根基是要有具有一定水平的剧团、有号召力的演员和培养人才的基地,建议烟台加强本地专业剧团的建设,提高演出的传承水平和质量。
    烟台市擦亮“京剧码头”品牌的努力仍在继续。黄亚林介绍,2019年当地将举办“烟台京剧大舞台”全国京剧名家演唱会、全国少儿京剧大赛、国粹艺术论坛和烟台市戏曲春节晚会四大活动,以京剧为媒介宣传烟台,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黄亚林表示,未来当地还将抓好烟台市繁荣舞台艺术“双演”工程和“大剧院+小剧场”演出模式。“大剧院”是指依托烟台大剧院、胶东剧院、福山剧院、牟平市民文化中心剧院等,每年引进20场以上京剧演出。“小剧场”是指烟台市京剧院“周末剧场”,推出国家一级演员专场、优秀中青年演员专场、经典剧目折子戏、全国京剧票友演唱会等,让国粹艺术在当地惠及更多百姓。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