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路弘扬昆曲艺术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8-11-16   
    本报记者  付  琼
    见到石小梅先生的人,不会相信她今年已经69岁了。
    11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不仅能欣赏到石小梅的一众弟子的精彩演出,更能现场一睹这位梅花奖得主的舞台风采。
    此次演出是“春风上巳天”品牌第六次走进北大,也是2018江苏文艺名家晋京展演的第一场。全本昆剧《白罗衫》,经典折子戏专场《红楼梦·读曲》《浣纱记·寄子》《长生殿·闻铃》《桃花扇·逢舟》《跃鲤记·芦林》等精彩上演,专家指出《红楼梦·设局》等折子更是在现在的昆曲舞台上难得一见。其中,石小梅亲自献演的折子戏《二胥记·哭秦》,是她近两年同青年编剧罗周等新创作的作品。
    3台演出,演绎了石小梅昆曲艺术的积累、传承与发展之路。用石小梅自己的话来说,便是“传戏”“挖掘、整理折子戏”和“创作新戏”。
    “传戏”是石小梅的第一要务。
    石小梅工小生,1982年拜沈传芷、周传瑛、俞振飞为师,昆剧《白罗衫》是石小梅的代表作。1987年,病中的周传瑛将《白罗衫·看状》一折传授给石小梅。遗憾的是,该戏尚未彩排,周先生已不幸离世。次年,江苏省昆剧院(现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国家一级编剧张弘以《看状》为中心,改编、创作了全本《白罗衫》,由石小梅主演,该剧于当年在南京人民剧场首演。
    30年来,如果将《白罗衫》的传承发展列一张年表,到今年,全本《白罗衫》的舞台上已经走出了4名“徐继祖”。石小梅说:“上承教我《看状》一折的周传瑛先生,下传钱振荣、施夏明、周鑫,包括唐晓成、李晓旭在内的我的学生们,共同演绎这样一部戏,让观众看到我们师徒三代的风貌,是非常有意义的。虽然呈现在舞台上是三代人共同演绎,但它实际上是联系起了四代人的血脉。”
    历经30年精心打磨,《白罗衫》在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手上成为经典。该剧聚焦“亲情”与“法理”、“养育恩情”与“血脉亲情”,以“白罗衫”为线索,层层揭开一个时间跨度长达18年的悬案。30年来,在不断的删繁就简中,《白罗衫》留下了一桌二椅的舞台和《井遇》《庵会》《看状》《诘父》4幕结构。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评价:“只用了4折戏就把故事完完整整地演出来,既没有肥皮厚肉,也没有多余的舞台背景,却把故事说得生动、动人,可见编剧和演员功力之深。”
    “传戏”之外,挖掘、整理折子戏是石小梅工作室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的方向。
    “昆曲折子戏在清朝乾隆时期有800多折,到现在只剩下200多折,现在还舞台上演的就更少。是文本的原因,还是行当的缺乏,抑或是社会环境的原因,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探索,是什么在导致着这种‘失去’。”张弘说,只有弄清楚为什么“失去”,才有可能找回和挽救,“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古典文学中,在大量的、浩瀚的昆曲文本中,去发现、挖掘它的价值。”
    相对而言,折子戏的情节比较简单,从而给表演留下很大的空间,昆曲完备、纯熟的表演艺术在折子戏中能够得到更精致、更饱满的展呈。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昆曲作曲、国家一级演奏员迟凌云谈到,折子戏的结构是形成昆曲音乐的基石,依字行腔是中国古典音乐的典范。在折子戏中,昆曲音乐的完整性得以更大程度的保留,而通过折子戏的发掘、整理与编创,包括昆曲作曲这条脉络也能传播得更广。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谭志湘所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和石小梅工作室对折子戏的价值认知和重新挖掘,是具有示范性意义的。”
    挖掘、整理传统折子戏,为的是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折子戏是文学、音乐、表演艺术的高度统一,也是三者互相成就的典范。它经历了一代代艺术家的音乐结晶以及受众、历史的选择与淘汰。而当下所进行的折子戏的整理改编与原创,也正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11月11日演出的折子戏《二胥记·哭秦》中,石小梅以大官生的分量、小官生的力度、巾生的飘逸刻画出腹背受敌的申包胥特殊的人物气质,家门跨度之大史无前例。张弘说,《二胥记·哭秦》就是石小梅工作室的一次尝试,尝试的是把故事情节推到背景,从而突出刻画人物情感。
    “我们可以带着年轻人,进行一些艺术上的探索,哪怕是失败也不要紧。”也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石小梅昆曲工作室与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共同创作了《桃花扇》折子戏系列、《红楼梦》折子戏系列等,广受赞誉。
    石小梅昆曲工作室的历史并不长,以舞台表演为本体,其始终继承和彰显着苏昆前辈大师们一以贯之的昆曲内涵及遗韵。“石小梅昆曲工作室的发展昭示了一条道路,就是要传承江苏演艺集团昆剧院优秀历史传统,要珍视昆剧院代代艺术家积淀的艺术财富,要走一条具有昆剧院鲜明的、独特的风格和流派优势的发展道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表示。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