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 随时代大潮逐浪前行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9-01-08   

舞台设备检测中心工作人员检测舞台音效


艺术品鉴证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开展书画鉴定认证工作

    易  轲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直属单位中唯一一家以科学技术为主要手段推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科研机构,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40年的建所史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征程,也代表着文化科技领域沐浴着“科学的春天”阳光开启崭新篇章。
    1978年7月,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的前身——“中国舞台科学技术研究所”筹建,1986年改称“中国艺术科学技术研究所”,1999年,经文化部党组批准,原中国艺术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声乐研究所、文化部文化科技开发中心3个机构合并组建成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40年来,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经历了市场经济初期的迷茫、艰辛,也经历了新时期蓬勃发展的辉煌。现今,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在数字艺术研发、舞台安全检测与标准制定、艺术品科学研究与鉴定、特色化社会艺术考级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走进新时代,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正以现代科技服务文化艺术,开门办所、蓄势待发,开启新征程。
    ◆ 组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国家队”
    斗转星移四十年,鼎新革故谱华章。1978年3月,党中央召开了意义深远的全国科学大会,我国科技事业迎来了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当时,文化系统科研成果“染印法舞台幻灯片”“对琴弦物理性能数据测试”等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以此为契机,同年,文化部组建了科学技术局,恢复了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筹建中国舞台科学技术研究所;1979年,正式建立了文化部录音录像所和中国舞台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舞台科学技术研究所便是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的前身。
    “当时舞台所仅有两个办公房间,工作人员不到10个人,可谓一穷二白。”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舞台所的主要工作是承担舞台技术咨询、规范编制、设备标准制定,以及文化部舞台科技成果的评审和对外科技交流等任务。尽管硬件不足,舞台所仍聚集了多位长期在文化系统和舞台一线工作、专业知识丰富、有一定声望的舞台工作者,如柳絮、张秉仁、李布白、李大友等,他们为许多剧场的建设提供了专业技术指导,甚至参与设计建造了许多剧场,为国内剧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演艺科技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广大群众对文化艺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舞台演出、剧场建设和舞台设备研发生产迎来了繁荣发展期。与此同时,文化系统也越来越认识到科技对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性。1986年4月,文化部下发文件将中国舞台科学技术研究所正式更名为“中国艺术科学技术研究所”;1999年10月,文化部进一步整合科研单位,将原中国艺术科学技术研究所、文化部文化科技开发中心、北京声乐研究所合并组建为“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
    如今,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已从一个不到10人的单位,发展到拥有11个内设机构、员工超过50人的综合性文化科技研究机构。在“开展现代科学技术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应用研究及科技服务”这一基本框架下,承担了剧场及文化装备研究与设计、文化装备和工程建设安全检测、文化领域标准化研究及制定、艺术品科学研究、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艺术素质教育、文化艺术遗产保护、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等多项职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艺术发展的实际需求,明晰了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在新时期的发展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文化事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倍增作用,聚焦前沿科技的高效供给水平,以舞台科技为基本研究方向,以演艺安全检测技术为重点研究内容,以标准化研究和各类科学技术手段辅助文化艺术发展。“艺科所肩负着在文化和旅游系统中坚守科研阵地的重任,成为推动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的‘国家队’,是在新时代以科技力量推动文化发展的践行者。”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王丰说。
    回望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40年的奋进历程,从曾经科研资金捉襟见肘,到现在自主科研经费每年超过200万元,其他项目经费每年数千万元;从默默无闻、无人问津到近百项科研成果、10余项专利陆续出台,一个文化部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级监督检验中心相继建立;从科研人员寥寥无几到数十位高能力、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并肩作战,老中青科研梯队已然形成,王丰十分感慨。“40年的蜕变源于领导班子、科研人员对文化科技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表示,在文化和旅游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领导班子和党支部长期以来不断发挥主体作用,提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和组织保障;科研人员默默奉献,始终以高度的使命感关注文化和科技的前沿动态,克服困难,锐意创新,不辱使命,助推文化科技成为行业最具活力也最有潜力的领域之一。
    ◆ 舞台科研历久弥新结硕果
    从建所伊始,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便站在我国舞台剧场科学研究的前沿,舞台剧场科学研究始终是研究所最为核心的科研领域。“艺科所不生产舞台机械设备,也不承担剧场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具体工程任务,而是致力于各种舞台设备的研发和改进,研究、制定舞台和剧场相关的技术标准,并以咨询和监理的身份参与大量剧场和舞台建设工作,引领我国的舞台剧场科研工作及科研成果运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今,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在舞台艺术科技方面的研究已从埋头科研,进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新阶段。
    2006年,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率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文化标准的科研机构——文化标准研究中心,开展文化标准化理论研究。2008年,文化部组建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8个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承担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10年来,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组织各方专家和科研力量,主持研制了我国演出安全标准体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持续调查全国剧场安全问题,积极筹备和推进我国演出安全标准化工作。截至2018年,全国剧场标委会组织完成了《舞台机械刚性防火隔离幕》《剧院演出安全等级分类》《演出安全》《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安全》《舞台机械验收检测规范》《电子调光设备性能参数与测试方法》6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参加186项演出业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审查工作。与此同时,全国剧场标委会针对文化领域各类标准化开展了广泛的理论研究,持续开展公共文化标准化、文化产业标准化、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等国家课题研究。
    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标准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闫贤良看来,包括剧场标准在内的所有文化领域标准化工作都指向实践、引领实践。“标准制定出来没有人使用,没有配套的监督检验、认证认可措施,等同于无效标准。”他表示,建立系统的检验认证体系是贯彻标准的根本举措,也是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作为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始终努力的方向。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要求。而检验检测认证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舞台设备检测中心主任王涛介绍,2014年,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获得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CMA),具备向社会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数据和结果的资格,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获得舞台设备检测认证的国家级检测机构。
    随后,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积极承担起国家级检测机构的职责。2015年5月,贵州省毕节大剧院发生了舞台倒塌事故,将演出安全话题置于风口浪尖,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舞台设备检测中心专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和技术分析,出具了详细的技术报告,同时奔走呼吁,为其他剧场敲响演出安全警钟;2016年,按照文化部的部署和要求,舞台设备检测中心对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群星奖拟用场馆中的31个剧场进行舞台设备安全检测检查和场馆工作人员技能培训工作,共出具各类报告272份,提出整改意见2041项,培训舞台技术管理人员100余人次,保障了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相关工作“零事故”,也让社会看到了演出设备检测在保障演出安全、防治安全“未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7年9月,经过严格的材料审查、现场考察和专家质询后,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筹建国家舞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显示了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由技术研究到与艺术相融合,最终服务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清晰脉络。“经过近15个月奋战,2018年12月底,国家舞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完成了实验室装修、机电改造、仪器购置安装等基本建设工作,目前正在开展人才引进、技术培训和能力增项等后续工作,文化和旅游系统首个国家质检中心已初现雏形。”王涛说。
    在为演艺安全保驾护航的同时,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积极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引领文化、旅游、科技领域的融合发展,努力探索文旅融合科学有效的发展方式。2015年,“演艺装备系统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挂牌成立。实验室成立后的重要成果之一,便是研发出一种针对演艺场所因使用中电缆温度过高而引发火灾,进行智能化、直观预警的感温变色警示电缆。“《感温变色警示电缆》开放性课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相关科研成果已被多个剧场和演播厅采用;第二代新型感温变色警示电缆正处于全面研发阶段。”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舞台科技部主任沙狄表示,感温变色警示电缆技术是演出设施设备安全方面的重要技术突破,其推广应用将大大提高剧场和临时搭建舞台的安全性。
    实验室的另一开放性课题《移动式公共文化方舱系统科研成果产品化研究》直面当下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迫切需求,和农村复杂多样的基础设施导致基层公共文化单位馆外服务能力受限的矛盾,打造了一批具备成熟的装卸结构、维护成本低、操作灵活、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公共文化方舱系统。沙狄介绍,移动式公共文化方舱就像一个可以装载在卡车上的集装箱,可由常规货运车辆进行运载,装卸便利,操作灵活,适用性、可靠性强,能够轻松将舞台“搬”到乡村及偏远地区。现今,移动式公共文化方舱已研发到第五代,更成熟的结构和更多轻质新型材料应用其中,保证了移动式公共文化方舱的方便、实用。现今,方舱已进入产品化阶段,预计今年将投放应用。
    ◆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的新需求,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坚持开门办所,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寻求跨越式发展,从专注于具体的舞台技术研发,到基本形成宽领域、多层次的研究格局;从着眼于内部资源挖掘,到积极整合所内外资源为己所用。2007年12月,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与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开门办所迈出重要的一步。随后,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与沈阳四维科技公司合作建立4D数字技术研发基地和“中国4D数字艺术中心”,与国家大剧院等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科研、实验、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剧场标准化和演出行业管理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迄今为止,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已与近10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带动整个文化行业在文化科技融合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当下,智能化、大数据等多项技术迅猛发展,一场关于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把脉新技术,探索文化旅游领域如何与前沿科技融合发展,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责无旁贷。据悉,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始终密切关注国内外科技发展新动向,探索性地将先进科技引入文化旅游领域,以科研课题形式探讨文化艺术发展和呈现的新模式。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在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完成了《文化资源数字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示范》《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加工、支撑关键技术研究》等多个课题的研究,在文化资源数字化专用采集设备和平台研发等方面,处于行业前列。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数字艺术中心主任张宜春介绍,例如,《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加工、支撑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应用于大型书画的数字化采集系统和符合中国人生理特性的声学头模,并以声学头模为基础研发了文化资源全息音频采集系统,实现活态文化资源的主动式采集摄录。《立体视觉内容资源管理支撑技术研究》研发了基于立体视觉深度信息的智能视频检索数据库系统,构建了立体视频的资源编目标准,给出了立体视觉资源的分解参考模型,为视频资源的拆分制定了规范,提供了方法和指导。“这些创新点在结项当时都是国内首次,实现了相关研究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张宜春说。
    近年来,文化艺术品市场繁荣发展,收藏投资热潮兴起,然而艺术品真伪难辨,市场乱象丛生。鉴于此,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充分利用自身独有的科研优势,建立了首个运用科技手段进行艺术品检验检测的国家级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探索借助科技手段进行艺术品市场规范管理的新模式。
    2016年,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与江苏省宜兴市政府举办“紫砂陶艺术品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张宜春介绍,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研发的紫砂壶鉴证系统基于紫砂壶所具备的多种唯一性物理特征信息,形成了相应的采集、加工、处理、使用技术标准,构造了一套完整的基于紫砂壶物理特征的数据采集、编码、存储、使用技术体系和解决方案,形成了紫砂陶艺术品的数字身份证,现今已在紫砂陶行业展开了相应的产品应用和验证。
    2017年5月,“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艺术品鉴证重点实验室”成立,旨在针对艺术品认知与管理的学术与技术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艺科所自2007年开始从事艺术品科学鉴定、科学备案等领域的研究,不仅解决了艺术品鉴证领域中的关键技术发明与基础业务模式研究问题,而且提出了相应的学术理论,推动了艺术品真伪认知与管理的科研进步。”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验室在书画鉴定备案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先后对山东美术馆、四川博物院等单位及相关企业进行了技术支持与指导。
    随着新技术在演艺舞台上的广泛应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前瞻性地意识到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重要性,在长期承担的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及相关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特色化社会艺术考级服务。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主任陈斌斌介绍,研究所正在探索开发传统艺术与数字智能平台相结合的新型考级类别。“数字智能考级平台的建立是市场需求和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的大势所趋。”他说,当下,数字智能平台上的艺术教育软硬件设备日渐完善,大大降低了艺术教育的门槛,探索数字平台上的艺术教育教材、考级内容等,能够助推这种新型艺术教育模式形成和发展,实现数字艺术教育和传统艺术教育无缝对接,推进艺术教育向更广大群体的普及。
    在考级服务的基础上,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积极参与制定艺术考级标准,目前,已参与完成了《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备案管理要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专业分类要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试服务流程要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点、考场设置及环境要求》4项国家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提供考级服务。2018年,美术考级承办单位由2017年284家增加到330家,美术考级考生达到42万人次;舞蹈考级承办单位258家,舞蹈考级考生达到65万人次,考级业务总人数突破100万。
    2017年,经文化部党组批准,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新设立了“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部”,标志着艺术科研管理成为研究所的一项重要职能。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部主任邱邑洪介绍,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部将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申报、评审、管理、结项鉴定、优秀成果宣传、专家库管理等工作。“我们发挥专人专责优势,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让评审等各环节流程更加科学精细,项目管理评审更加公平公正。”邱邑洪说。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40年峥嵘砥砺、攻坚克难,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在我国文化建设、文化创新、文化管理和宏观决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丰表示,在新的时代下,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南,以文旅融合为中心,切实解决新时代下文化和旅游建设与创新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发挥科技的支撑和服务作用,继续对文化艺术生产创作、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与交流等文化和旅游行业各个环节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关注科技发展现状,积极有效地把科技用于文化和旅游中,打造有科技含量、以艺术形式呈现的新业态、新动能,把国家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发展的愿景相结合,在时代大潮中逐浪前行。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