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使命责任 提升修养境界 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06-09   

 

王离湘
(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来演艺集团讲一次党课,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在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主题活动的部署。前不久,我们召开了文化厅系统开展“三严三实”活动的动员会,今天专门就集团开展“三严三实”活动讲一些意见。二是落实“三会一课”的要求。“三会一课”是党章的规定,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党组织书记讲党课”。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厅党组把讲党课作为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先后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文化生态建设、文化法治建设,结合文化新常态、结合中华美学等,多次开展专题党课活动。总地来看,效果很好,反响不错,有力促进了厅系统的党建工作。
    关于“三严三实”主题活动,有三个方面大家必须弄懂弄透,即:“三严三实”主题活动的内容是什么?“三严三实”主题活动的定位在哪里?“三严三实”主题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三严三实”主题活动的内容“三严”就是严于修身、严于用权、严于律己。修身指的是自身修养、修为。用权指的是干部如何正确行使人事权、行政权、财务权等。律己就是戒律,说白了就是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三实”就是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就是说我们履职干事要符合实际、合乎责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群众的检验。三严三实”主题活动的定位两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厅系统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有了明显好转,树立了文化工作队伍的良好形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三严三实”主题活动是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后开展的又一次作风大检验、作风大建设,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伸和拓展。三严三实”主题活动的目的在文化系统开展“三严三实”主题活动,目的就在于解决思想上、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为此,要选准着眼点,要找到落脚点,要抓好关键点。在我看来,着眼点就是“三严”;落脚点就是“三实”;关键点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文艺工作形势、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价值,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下面,我想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开展“三严三实”主题活动为契机加强文艺工作讲一些意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价值;当前文艺工作的基本形势和任务;着力提升文艺工作者的素养。
    一、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价值
    去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规格之高,内容之多,分量之重,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文艺工作划定了新的时代定位,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价值遵循。
    (一)文艺工作、文艺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习近平总书记用两个“最能”突出强调了文艺工作的历史地位。他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他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请大家注意这么几个词,“号角”“不可替代”“大有可为”,可以说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大家应该记在脑中,刻在心上。
    (二)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方向。习近平指出,文艺是塑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判断为文艺工作者划定了新的时代坐标。以前有这么一种说法: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习近平总书记把文艺工作者定位为灵魂的工程师,给予了文艺工作者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讲,文艺工作者要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我们的使命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产品,通过精神产品塑造灵魂,通过塑魂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三)文艺工作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具体来说,要自觉做到“四个旗帜鲜明”、争当“四个表率”:旗帜鲜明地拥护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用讲话精神统领文艺工作,努力在引领风尚中做表率;旗帜鲜明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思想,努力在教育人民中做表率;旗帜鲜明地讴歌“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努力在服务社会中做表率;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一味迎合市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行为,努力在推动发展中做表率。
    二、当前文艺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一)我省文艺工作的现实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省直院团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创作推出了一大批立足燕赵文化、体现时代特点、彰显河北风格的优秀文艺作品,我省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
  一方面,我省文艺创作状态不错,人才不少,成绩不小。主要体现在:一是状态不错。我们在全省文化系统开展了文化生态主题实践活动,得到了文化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我们积极关注经济新常态,最先提出了“文化新常态”的概念,得到了文化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二是人才不少。在舞台文艺方面,有获得“二度梅”的裴艳玲、刘秀荣、许荷英;在编剧方面,形成了以孙德民、赵德平等老剧作家,刘兴会、杨舒堂等中年剧作家,郭虹伶等青年剧作家为代表的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创作队伍,等等。三是成绩不小。比如说新编京剧《响九霄》。该剧自2008年5月首演以来,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演出,观众超过30万人次,引起巨大轰动,并获得多个国家级大奖。再比如,我省向建国65周年献礼的重点作品大型声乐套曲《西柏坡组歌——人间正道是沧桑》。习近平总书记、中央军委的主要领导、中宣部的主要领导、省委的主要领导都做了重要的批示。可以说这个作品是河北文艺创作的一个高峰,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很快还将展开全国巡演。
  另一方面,我省文艺创作问题不少,仍需努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总地来看,当前文艺创作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多”:一是精品不多。虽然我们推出了一些有影响、有水平的大作力作,但与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比,立得住、传得开、唱得响的精品之作,彰显河北特色、具有河北风格、体现河北气派的标识之作,还不够多,还没有形成“文艺集群”效应,文艺领域的“河北名片”还不够多、不够亮。二是创新不多。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的创作主要有四种方式:新创,改编,模仿,加工。不可否认,文艺作品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但后三种方式在我省文艺创作中明显占据了主流,新创这一方式稍显不足。三是“名家大师”不多。我们也有“人才短缺”问题,但这种短缺是“结构性短缺”。有的表现为“挑大梁”“扛大旗”的不够,文艺领域的影响力不强;有的还存在“老中青”断档问题,活跃在舞台上的总是那么几个人;有的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对现有人才重视不够,使用不足;有的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四是“叫好又叫座”不多。我省的文艺作品获奖不少,但在面向市场还显不足。比如,我们近些年推出的重点作品,京剧《响九霄》,河北梆子《钟馗》、《宝莲灯》,话剧《寻找李大钊》、《雾蒙山》等等,都拿过国内的重量级奖项,但有些作品还存在“叫好不叫座”、得了奖就入库封箱的问题。
  (二)当前文艺工作的基本任务。文艺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四句话:塑造灵魂、凝心聚力、引领风尚、教育人民。具体来说,就是: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形成中国风格,彰显中国气派;传承中华美学,传播中国文化。
    一是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文艺是时代的“脸谱”,是国家的“形象”。文艺承担着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重任。要塑造中国形象。要用好中国符号,每一类文艺符号中都有最能体现中国色彩、中国风格和中国味道的“有意味的形式”,如京剧脸谱等。要着重表现那些最能够代表中国形象、最能够凸显中国力量、最能够展现中国人追求奋进的情节和内容,让中国形象承载着丰富的内在能量、主体精神和民族之魂。要讲好中国故事。历史上发生的是故事,现在正在发生的是实践。昨天的实践是今天的故事,今天的实践是明天的故事。人民的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是当今中国最精彩的故事。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坚持“双百”“二为”政治方向,把握时代进步脉搏,体悟群众冷暖诉求,通过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
    二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当下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全国上下的一致追求。要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要弘扬中国精神。中国梦包括“两个一百年”目标: 第一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大致30年,从改革开放到现在37年,从现在到2049年35年,三个阶段有不同的精神支撑。毛泽东作为第一代领导人,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主要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启了改革开放时代,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概括出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客观地说,我们现在最缺失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文艺塑什么魂的问题,并进一步强调文艺要塑造灵魂,谁塑造灵魂?文艺工作者塑造灵魂。如何塑造灵魂?通过文艺作品弘扬中国精神。这个逻辑推理,环环相扣,滴水不漏。要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讲,用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什么是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信仰,就是一个民族应有的核心价值观。历史上,山西的阎锡山讲过这么一个现象,山西文化渊源流长,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山西的“戏楼文化”,每个村都有一个戏楼,定期不定期地演戏,即使是目不识丁的村民也能看懂这些戏,各种伦理、礼仪都通过戏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来教化民众。这就是在塑造灵魂,这就是在重铸造信仰。习近平总书记讲,要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这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艺作品要有信仰,要弘扬真善美,塑造灵魂。
  三是形成中国风格,彰显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反映在文艺方面,就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把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发展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才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文艺事业蓬勃生机、迎来全面复兴的光明前景。实事求是地讲,有些艺术作品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表达得还不是很鲜明。我经历过一些国际文化交流场合,发现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形象定位还是以前的一种认识,能全面客观了解中国当今风格的人还是很少,对当代中国气派更是接触得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置条件就是文艺复兴,要靠文化软实力,靠艺术再创造,靠艺术走出国界,来彰显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
  四是传承中华美学,传播中国文化。中华美学与中国文化同源同根。传承中华美学,才能提高文艺创作水准,才能更好传播中国文化。要传承中华美学。美学是无孔不入的。穿衣戴帽、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草一木,都有美学。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接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不断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新的思想养料,为建构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理论提供重要的思想源泉,为确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根基。要传播中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上讲,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际、人与内心四个层面来讲的。“中国梦”是一个和谐的梦,是和合的梦。实现“中国梦”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就是十二个字: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实现“中国梦”要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这些都是中华美学和中华文化的精髓,要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形象来展示和宣传。
以上,重点讲了从哪儿着眼、从哪儿落脚、从哪儿入手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学习和认识问题。学习、认识、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之中的一个哲学路径。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毛主席在延安的时候,在中央党校讲过改造我们的学习,主要是针对当时党内的党八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风气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学习,2013年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在春季开班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一句话,刻在了我心里。他说,中国过去是靠学习走过来的,我们还要靠学习走向未来。因为只有学习才能提升,只有学习才能进步。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党组织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各单位要成为学习型机关。认识是对学习的提升,从感性到理性,从一般到特别,从普遍到特殊,这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有些同志缺乏认知能力、思辨能力,有的同志书读多了,反而成了书呆子,这反映出创新思维、创新思路还是缺失的。学习认知的落脚点就是实践,就是指导实际,就是指导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学以致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着力提高文艺工作者的素养
    当前,文艺院团面临改制后的诸多问题。文艺院团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是解放和发展文艺生产力。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利好政策接连出台。我们要面向市场,积极主动,有所作为,乘势而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讲“惊险的一跳”,由作品向精品、由精品向产品、由产品向传世之品的“三个转变”就是这“一跳”。这是一种考验,考验过关了,就成功了。如果不成功,跳不过去,就要掉落悬崖。怎样成功实现“惊险的一跳”?怎样实现“三个转变”?文艺工作者到底应该怎么做?我想从四个方面重点启示一下,一是思想上,二是业务上,三是作风上,四是品德上。
    思想上举旗子——扛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面大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更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心中有梦,希望相随,有梦就有追求,有梦就有力量,对我们的要求就是追梦、寻梦、圆梦。横向地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形态、艺术形态、意识形态和我们现在非常相似,文艺复兴促成了欧洲经济社会复兴。现在我们也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复兴的伟大时机到了。我们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融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演出的各方面和文艺活动全过程,以文艺特有的方式宣传中国梦、阐释中国梦,使文艺作品成为弘扬中国梦的载体,使文艺活动成为广大群众接受中国梦教育的平台,激励和鼓舞人民群众在追梦、助梦、圆梦中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全党全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业务上创牌子——创排震撼人心的文艺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文艺作品创作中努力实现人民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正确价值追求与坚守艺术理想相统一。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研究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准确把握文艺创作规律、文艺市场规律、文艺人才成长规律,推动艺术作品实现“三个转变”:即第一个转变就是从文艺作品到精品的转变,也就是从数量增加到质量的提升。第二个转变是从精品向产品的转变。总书记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第三个转变就是由文艺产品向传世之作转变,力争创作流传之作、铸魂之作。近年来我们的一些舞台剧目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映,效益比较不错,演艺集团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要立足我省丰厚的文化资源,挖掘和彰显其时代价值,创新文艺创作理念和方式,谋划一批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门类和形式的文艺创作选题,科学规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文艺创作工作,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
    作风上趟路子——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要以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中,体验群众生活,汲取创作营养,努力创作出一批思想内容丰富、艺术质量上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佳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食粮。特别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要带着深厚感情、火热激情和满腔热情写群众、演农群众、为群众,在为人民服务中提高思想境界和艺术水准。
    品德上树样子——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时代文明进步的晴雨表,德艺双馨是党和人民对文艺工作者的最高褒奖。大德之人才能有大德之品。现实中,我们很多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社会知名度很高,影响面很广,在座的各位中就有我们很多知名的艺术家,特别是还有一批获得过国家最高艺术奖项的艺术大家。我们要倍加珍惜人民给予的荣誉,切实做到坚守爱国情操,始终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奉献社会,秉持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把实现个人艺术追求和促进社会进步有机结合作为毕生信念;坚守艺术理想,笃定志向、关注现实、潜心创作,开阔创作视野,增强对艺术的感悟和表现能力,更好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心灵;坚守社会责任,恪守职业道德,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格、艺术水准、道德情操,大力传播正能量,把爱国为民、德艺双馨作为永恒的追求,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真诚的艺术态度、良好的职业素质,树立当代艺术工作者的社会形象。
    前几天,在省话剧院儿童话剧团调研座谈,我讲到“五子登科”。以上四个“子”做到了,下一步就是赢票子,就是要有票房收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了,我们的老艺术家、中青年艺术家能做得更好。今天就“三严三实”与艺术工作、“三严三实”与艺术家的成长谈了一些意见,讲得不一定准确,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