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精神火炬 让文艺成果惠及三秦父老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0-10-20   

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十月十五日在宝鸡开幕,图为开幕式现场。     雷 建 摄


10月16日上午,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全省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在宝鸡美术馆开幕。  雷 建 摄

  金秋硕果,艺术盛宴;缤纷舞台,文化惠民。10月15日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宝鸡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在陕西宝鸡正式拉开帷幕。
  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适逢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6周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艺术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以“办好‘九艺节’ 讴歌新时代”为主题,坚持精品、惠民、节俭、可持续的办节原则,通过诸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舞台文艺作品及群众文艺精品,充分展示近3年来陕西省文化艺术创作的丰硕成果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10月9日至12日,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决赛在宝鸡举行。图为曲艺门类决赛现场。 贺 桐  摄


作为开幕式演出,原创舞剧《青铜》亮相。薛 铂  摄

  艺术成果接受人民检阅
  五大活动持续一月有余
  陕西省艺术节是陕西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每3年举办一届。本届艺术节的举办恰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也是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建之后第一次举办的省艺术节,共包括开闭幕式、文华奖(省级)评奖、群星奖(省级)评奖、优秀剧目惠民展演活动及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五大活动。
  与上一届相比,本届艺术节的持续时间更长、参评剧目艺术质量更高,并且特别将开幕式的日期放在10月15日这一天,也是要用“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一全省艺术盛会举办的实际行动,进一步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拉近艺术与大众生活的距离,让文艺成果惠及群众,并接受人民的检阅。
  上一届陕西省艺术节于2017年9月15日在榆林开幕,历时21天。本届艺术节的会期增加了11天,自10月15日至11月15日,共32天。此外,作为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月9日至12日,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决赛已经在宝鸡率先开展,通过舞蹈、音乐、戏剧、曲艺4个门类的7场比赛,从进入决赛的80件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中评选20件获奖作品,从而赢得本届艺术节群星奖的桂冠。
  在文华奖(省级)评奖方面,本届参评的32台剧目涉及戏曲、话剧、儿童剧、舞剧、音乐剧等艺术形式,并且艺术质量更高。这些剧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代表了党的十九大以来陕西省文艺创作的最新优秀成果和最高艺术水平,有的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有的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有的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本届艺术节努力用高水平、高质量的优秀剧目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10月16日,以“与时代同行 向人民汇报”为主题的全省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在宝鸡开幕。作为陕西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作品种类最齐全的视觉艺术展览,展出了从11920件投稿作品中遴选出的541件优秀作品。其中,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和水彩(粉)画作品299件,书法篆刻作品120件,摄影作品122件。这些作品根植生活、紧随时代,用丹青绘就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画卷,用笔墨书写各界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动人篇章,用镜头记录三秦儿女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任宗哲表示,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作品,文艺要反映人民的心声,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之际,希望广大艺术家、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坚守艺术理想,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作品,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的生动篇章。

  好作品接连不断、精彩纷呈
  低票价让群众过足“剧瘾”
  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省广大艺术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四有”要求,高擎精神火炬,勇攀艺术高峰,创作生产了一大批体现时代要求,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群众喜闻乐见的舞台艺术作品。
  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陕西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来自全省各市(区)以及武警、工会、高校系统的103家文艺院团、文化单位、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精心创作编排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高品质的艺术盛会,更好地展现陕西文化艺术蓬勃繁荣的良好局面。
  本届艺术节上,现实题材剧目占到参评、展演剧目的75%,有的反映脱贫攻坚,有的讴歌时代楷模,有的传承红色基因,有的突显廉政主题。这些作品以优美的旋律、生动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和富有地域特色的表现方式,全面展示了陕西省文艺界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优秀成果。
  开闭幕式演出历来是艺术节的重头戏,本届艺术节文华奖参评剧目演出由独具宝鸡特色的“青铜”元素拉开帷幕。震古烁今的青铜器记录着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辉煌。“器以藏礼,物以载道;得人心者,方得天下!”原创舞剧《青铜》以“青铜器之乡”宝鸡市深厚的青铜文化为背景,讲述了周人铸造青铜、创建礼制的故事,在青铜重器挟裹的历史风尘中,展现出深邃、奇崛、神秘的恢弘诗卷。
  同样,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近排演的新编秦腔历史剧《关西夫子》将于11月15日作为闭幕式演出与广大观众见面。该剧讲述了东汉大儒杨震在知天命之年临危受命,从潼乡学馆赴任荆州惩贪救灾、整饬吏治的故事,充分展现了杨震为官正直、公正清廉、不忘清白本色的高尚品格。全剧情节曲折跌宕,杨震、王密、邓太后、雪莹等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令人难忘。剧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句台词都精雕细琢,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兼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秦腔《陕北往事》《李白长安行》《周原儿女》《望鲁台》、京剧《千秋忠烈》、眉户《追梦》、晋剧《人间正道》、阿宫腔《红梢林》、话剧《平凡的世界》《长安第二碗》《追赶太阳的人》《同官镇里那些事》《人生》、儿童剧《风筝》《和你一起长大》《朱鹮·朱鹮》、舞剧《桃花令》、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民族歌剧《太白雪》、紫阳民歌剧《闹热村的热闹事》、商洛花鼓《情怀》等一大批由省属、各地市艺术院团以及高校推荐,经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遴选的精品剧目,将在艺术节期间与广大观众见面。这些作品不仅主题鲜明,而且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全面展示了陕西省艺术创作水平,通过超低票价让广大市民过足“剧瘾”。
  本届艺术节参评剧目和作品的遴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坚持低票价原则。不少剧目的演出票价低则10元,高则50元,一些重点场次的演出的最低票价仅30元,切实体现了“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节宗旨。此外,艺术节期间还将举办优秀剧目惠民展演活动,21台优秀剧目将在全省各市展演,形成全省办节、全民共享的格局,让文艺创作的新成果惠及三秦百姓。

  借艺术节完善设施、提高服务
  文旅融合进一步彰显城市魅力
  为将一届精彩的艺术节呈现给广大群众,特别是在今年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多次召开艺术节推进会,要求大家鼓足干劲推动各项筹备工作,用一届振奋的艺术盛会汇聚力量、鼓舞干劲,用一批讴歌时代、弘扬主旋律的艺术精品,为陕西文艺发展繁荣贡献力量。
  毫无疑问,艺术节的筹办、举办过程,既是宝鸡市文化场馆新建、改造提升的过程,也是包括酒店接待在内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的过程,更是“青铜器之乡”将自身的文化资源、旅游优势集中展示和呈现的过程。
  据悉,自2017年9月筹备工作启动以来,宝鸡市就把办好本届艺术节作为加快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契机,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围绕艺术节筹办,实施了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美化绿化,着力推动宾馆酒店及窗口单位服务品质的提升,提高城市服务能力,彰显城市文明形象。
  为保障剧目演出需求,宝鸡市新建了宝鸡大剧院,并作为艺术节的主会场,举办开闭幕式和重点剧目演出;投入约1.6亿元新建了千阳大剧院;投入4000多万元改造了宝鸡市工人文化宫、宝烟俱乐部、岐山大剧院、凤县羌文化演艺中心、西凤酒剧院等7个剧场。艺术节期间,精心策划的群众文化、精品演出、文旅融合、经贸交流等27项重点活动将依托这些场馆开展,并且作为艺术节的遗产,长期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于当地群众。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作为本届艺术节的一大亮点,本届陕西省艺术节的各项活动第一次全部在承办地举行,从而让人们将更多的关注点投射到宝鸡,助力当地借力艺术盛宴深化文旅融合,推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
  作为炎帝故里和周秦文化的发祥地,金秋的宝鸡正在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精彩的剧目、完善的设施、优质的服务,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呈上全新的文化艺术体验之旅,同时邀请广大观众、参演团队以及众多在大小屏幕前关注艺术节的人进一步走进宝鸡,实地了解和体验“青铜器之乡”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以及绚丽多彩的山水自然风光。 (秦 文)

话剧《长安第二碗》剧照  秦 毅 摄


话剧《平凡的世界》剧照  秦 毅 摄


京剧《千秋忠烈》剧照  秦 毅 摄


秦腔《关西夫子》剧照  秦 毅 摄


儿童剧《风筝》剧照  秦 毅 摄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