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以“大树”抚“新苗” 用青春力量绽放传统戏曲之美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3-03-23   

  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文/图


豫剧《清风亭上》西安演出现场

  1959年,由湖南湘剧本戏移植而来的同名剧目《生死牌》被搬上了陕西省西安市五一剧团的舞台。数十年来,秦腔《生死牌》成为秦腔舞台上的保留剧目,众多戏曲新苗通过学演这样的经典老戏,在经典传承中成长为“参天大树”。不久前,由西演·青年团排演的《生死牌》在西安成功首演,现场观众不但被这部生旦净丑行当齐全,唱腔、道白、表演各具看点的戏曲经典吸引,而且被“秦腔少年”散发出的青春气息深深感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传承和弘扬包括戏曲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戏曲的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西安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寇雅玲表示,戏曲艺术以融汇在民族文化基因中的亲切感,以“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艺术魅力,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目前,在西安演艺集团下属10个文艺院团中,就有5个是戏曲院团。守正创新、借力聚力、多措并举,努力做好戏曲艺术传承发展这篇大文章,是责任担当,也是戏曲发展的现实要求。
  以豫陕合作重振“狮吼”雄风
  “感谢李树建老师,感谢西安市豫剧团,让我们西安的豫剧戏迷看了一场豪华版的《清风亭上》,演出特别成功,我被演员的表演感动得数次落泪。希望李树建老师能经常与西安市豫剧团合作演出,满足西安豫剧戏迷看名人名戏的愿望,更重要的是让豫剧在古城西安重振‘狮吼’辉煌。”一位戏迷激动地说。
  3月1日晚,作为由西安市豫剧团主办的“传承经典·名人名剧”活动的开幕之演,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西安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李树建,携西安市豫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共同演绎了豫剧经典《清风亭上》。台上,李树建与弟子李鹏飞、李龙辉等新秀协力唱活“张元秀”“张继保”;台下,众戏迷及观众发自内心地为“狮吼团”的发展喝彩。
  西安市豫剧团的前身为豫剧革新家、著名剧作家、戏曲教育家樊粹庭于1934年创办的“豫声剧院”,1937年更名为“狮吼剧团”。从狮吼剧团走出去的豫剧名家陈素真,不仅创造了豫剧第一个旦角流派——陈派艺术,还把陈派艺术在全国范围开枝散叶。豫剧《三上轿》与《黄金婵》均为陈派代表剧目。
  继《清风亭上》爆火古城后,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西安市豫剧团副总经理徐俊霞领衔主演的《三上轿》《黄金婵》在西安接连上演,再度引发“豫旋风”。三场演出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大家纷纷称赞西安市豫剧团再现“狮吼”雄风。
  “我们要传承发扬‘狮吼’精神,守好豫剧的西大门,用精品文艺凝聚时代力量,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西安市豫剧团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王凯说。由河南豫剧院二团、西安市豫剧团联合演出的多部剧目于3月16日至20日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再度展示豫陕两省豫剧院团密切合作、传承发展的成果。
  “作为西安演艺集团的艺术总监,我有责任和义务为豫剧在西安的传承、发展、繁荣作出贡献。”李树建表示,这次与西安市豫剧团合作演出,是豫剧首次跨省合演,秉持着“老戏新演、名剧改编、名剧出名演、名演带名团”理念,发挥“老带新、传帮带”精神,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肩负起豫剧繁荣发展的使命,让豫剧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以“传帮带”锻造戏曲人才队伍
  “目前,一些经典剧目面临失传危机。陈素真先生曾亲传《黄金婵》于河北邯郸东风豫剧团李素芹老师,这让我们有了能再看到它的可能。”作为舞台上飒爽英姿的“黄金婵”,徐俊霞将此次复排演出《黄金婵》看得很重。“李素芹老师已八旬高龄,再不传承过来,三五年后老师恐无精力再给后人排练这样一出大武戏。我要与年轻演员一起,赓续豫剧陈派独有风格,传承戏曲经典。”徐俊霞说。
  2016年,徐俊霞作为河南“人才帮扶”人才借调在西安市豫剧团工作后,先后排演了《秦豫情》《宇宙锋》《三上轿》《永不磨灭的勋章》《黄金婵》等极具影响力的剧目,这也让沉寂多年的西安市豫剧团重新焕发光彩。
  “传承传统文化,我们能做的就是苦练基本功,虚心学习,仔细钻研,发挥青年力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过来,再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在《黄金婵》中饰演铫刚的青年演员李鹏飞这样说。
  同样,在西演·青年团,李东桥、窦凤琴、谭建勋、李淑芳、王新仓、屈巧哲6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自去年被聘为青年团艺术指导以来,毫无保留地将演出绝活、角色经验以及身正为范的艺德传授给年轻演员,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
  “聘请已经退休的台柱子,作为我们的艺术指导,继续在戏曲舞台上发挥余热,旨在为年轻演员的成长再助一臂之力。同时希望在老一辈台柱子的示范带领下,青年团可以涌现出更多的台柱子。”寇雅玲说。
  以大局意识谱写繁荣发展新篇章
  “多年来,孩子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用十二分的努力收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赞赏。”对于年轻演员的成长,梅花奖获得者、西演·青年团副团长张涛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表示要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做好“传帮带”。
  2022年4月,西安演艺集团秦腔青年实验剧团揭牌成立,而在此之前,众多秦腔幼苗经过5年多的锤炼和洗礼,方迎来“出道成团”。2017年,在西安曲江新区的强力支持下,秦腔委培班正式成立,面向西北五省区招收的120名秦腔学员,开启了为期6年的“秦腔幼苗培养计划”。
  “如今回头去看,这个想法很大胆,也很有效。”西安演艺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雍涛在回顾从零开始育幼苗的经历时表示,“我们当时计划招120名学生,但是碍于整个戏曲行业大环境,这第一步走得就很艰难。但要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把秦腔文化传承下去,再难也要走,并且一定要做好。我们一轮又一轮地制定策略、优化方案,最终决定招收120名学员,并且实行各项费用全免的政策,竭力为西安秦腔事业培育新生力量。”
  “多年间,老师们秉持‘重德育、强技能’的教育理念,悉心教导、精心培育;孩子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排演了《白蛇传》《杨门女将》《雁荡山》《红楼梦》等剧目,这才有了今天这群唱念做打都在行的秦腔青春力量。”国家一级导演、西演·青年团团长何红星说。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发展好戏曲艺术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所在。适逢中央大力倡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面对戏曲区域发展中的不平衡、创作与当代审美诉求的不平衡,特别是人才培养与戏曲发展的不平衡,依托于曲江新区这一文化高地的西安演艺集团,必须主动作为,做好人才培育、文化传承的大文章,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为省市文化建设作出贡献。”寇雅玲说。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