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传统艺术通过线上剧场走出本土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3-03-23   

  于  帆

白字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佩锦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因受其所在地域的风俗习惯影响而形成独特风格。随着时间推移,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正从曾经的一度繁荣,不得不面临如今市场萎缩、濒临消亡的窘境。如何令这些传统文化艺术从小众再次走向大众市场,在新时代下更好地传承发展,已成为时代命题。
  日前,抖音直播在广州发布《2023抖音演艺直播数据报告·广东篇》。《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广东演艺类直播场次达到239万场,同比增长78%,传统文化演出类直播增幅显著。广东地区演艺类直播中,民乐直播场次增加58%,曲艺直播场次增加105%,戏曲类直播场次增加115%,其中戏曲类直播场次增幅为全国平均增幅的两倍。除场次增长外,过去一年,广东地区演艺类直播打赏增长34%。
  根据《报告》,在抖音直播间,非本土的观众最爱看的广东传统艺术直播依次为粤剧、英歌、醒狮。据介绍,这类极具广东地域特色的演艺类直播收获了省外观众的数百万次观看。2023年春节期间,潮汕地区的国家级非遗英歌走红网络。直播、短视频中,舞者们的表演引发各地网友热议。直播间正让原本局限于地域风俗的传统文化表演走出本土。
  直播为白字戏走出海陆丰提供了可能
  白字戏流行于广东海丰、陆丰地区,是使用海陆丰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2006年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年间,这一戏曲的演出市场还算比较活跃,但随着戏曲传承后继无人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全国,仅有海丰县白字戏剧团这一个专业剧团,白字戏也成为广东省三大濒危剧种之一。
  身在海丰县白字戏剧团的吴佩锦,是白字戏代表性传承人,从艺35年来,一直活跃在白字戏的舞台上。“我所在的海丰县白字戏剧团,是全国唯一一个白字戏专业剧团,但即便冠上了‘专业’二字,60多人的队伍里,也只有一半是真正专业的。说到底,还是因为唱戏没有保障、看不到希望,所以我们留不住真正有想法、有能力的人。”吴佩锦清晰地意识到,白字戏最大的危机是后继无人,这个问题一直存在,而新冠疫情更加速了这一问题的暴露。
  在吴佩锦看来,后继无人,不是说团队老化,而是说剧种缺乏向心力,艺术水平也在逐年降低。“看到白字戏不断走下坡路甚至有消失的可能,我感到很可惜。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吴佩锦听从一个学生的建议,用抖音传播白字戏。
  在学生的帮助下,吴佩锦注册了抖音账号。第一天,就连续发布了5条视频,《秦香莲·杀庙》《白罗衣》等,都是他以前下乡演出的片段。没想到的是,这些视频下陆续有一万多的浏览量和诸多评论。随着他后来持续发布作品,数据一直很稳定,于是在2020年6月,吴佩锦开始抖音直播。
  “直播前一天,我用闽南语发布了直播预告,光点赞数就将近2500个,有人说‘海丰白字戏是老牌子,最好看最好听’,也有人提前点单,说想听《剪月蓉》《徐九经升官记》。”这些互动让吴佩锦深受鼓舞,“我从艺已经35年了,随白字戏经历过起起伏伏。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剧团受民营剧团的冲击,也面临过发不出工资的窘境,我们不也挺过来了吗?”
  吴佩锦认为,抖音就是当下新的机遇。直播间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白字戏这样的稀有剧种也有了面向全国观众的可能。“我虽然没统计过多少粉丝来自外地,但现在越来越多人要求我加字幕了,我猜他们都是来自天南海北,哪怕听不懂唱词,也已经被白字戏的腔调吸引了吧。”吴佩锦说。
  直播为白字戏带来新机会,也改变了剧团里年轻演员的心态。通过直播,海丰县白字戏剧团两名年轻演员,分别获得了超过9000个粉丝,通过直播打赏,每个月也有几千块额外收入。这不仅实实在在地贴补了他们的生活,也让他们看到了戏曲的市场潜力和自身的价值。
  传统文化类演出的新门票越来越抢手
  吴佩锦通过直播间为白字戏开拓更大的市场这一尝试并非个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文艺演出机构开始尝试线上直播。如今,在直播间听戏曲、赏民乐、看演出正在成为新潮流。
  结合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平台数据发布的《2022抖音演艺直播数据报告》显示,这段时间抖音上演艺类直播超过3200万场,平均每场观众超过3900人次。并且,传统文化类演出在直播间打开新市场,黄梅戏、相声、古筝、剑舞分别成为戏曲类、曲艺类、民乐类、中国舞类直播间总“票房”最高的艺术门类。值得一提的是,非遗类演出在抖音直播正流行。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的平台数据显示,抖音非遗类直播每天开播1617场,打赏总收入同比增长533%。粤剧、唢呐、庐剧等十大濒危演出项目在抖音直播最受欢迎。
  来自茂名的高州木偶戏主播兴叔,每天最专注、最耗精力的事,就是晚上七点半,准时在“兴叔木偶戏”的账号开播。他一人完成的表演,包括不间歇的唱段和手里木偶的各种动作协调,一场3小时的直播下来,总会收获数十万点赞量。3.7万粉丝中,每晚数百名观众会在直播间观看,点赞和评论一直未断,有观众称赞:“阿叔中气十足!”每晚直播间里也有网友送出礼物表达支持。“希望兴叔演下去”成为大家一致的心声。
  茂名高州木偶戏,一个人在一张不到2米的方桌上,既敲锣鼓又要完成文戏的唱白、武戏的打斗,曲调或高亢,或婉转,或显露奸邪,全由一人演绎。据兴叔推测,像他一样,能一人全套演绎全本剧目木偶戏的艺人,在高州可能已不到5人了。虽然早在2006年,高州木偶戏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后继无人一直是这项民间艺术的大问题。“没想到,压在箱底30年的木偶还能有机会再上舞台。” 如今,直播间里络绎不绝的观众,让兴叔看到了高州木偶戏生存、延续的可能性。因此开播至今,兴叔雷打不动,不管直播间打赏多或少,兴叔最在乎的是观众的肯定与喜爱。
  豫东大鼓是河南省传统戏曲剧种,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半个世纪前它是当地民间最流行的文艺活动之一,随着时代发展,它与其他地方戏曲一样,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甚至失传的危险。在做“豫东大鼓哥”的抖音号之前,73岁的王德龙是无人所知的民间艺人。9岁起就开始学唱豫东大鼓,靠唱大鼓谋生,勉强维持温饱的日子持续到上世纪70年代末。之后的日子,他都没再怎么唱过大鼓。
  一次偶然的机会,同村的年轻人王元艺回乡经过王德龙家,听见他正在唱大鼓。王元艺随手拍下了这个画面,发到抖音上,很快引起了粉丝的注意。就这样,73岁的王德龙站到了台前。2022年9月,他第一次尝试直播,直播间就在自家院子里。两架鼓前,王德龙头戴平顶礼帽,一手举茶,一手敲鼓,唱的是粉丝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白蛇传》《包公下陈州》《隋炀帝杨广观花》……4个月时间,王德龙一共获得了一万多元的打赏收入,平均下来虽然不多,但这已经是他60多年来赚得最多的一笔钱。他高兴极了,用这笔钱改造了屋子、添置了新衣服。
  直播间对于王德龙来说是一个自己的“演出舞台”,它虽然只有小小的一方屏幕,却连通着数以万计的观众。“我花几十年学的大鼓艺术,将来老了,带走了,也就没有了,所以抖音上大家愿意听、想学,我当然希望传承下去。”王德龙说。
  直播为传统文化艺术拓展更多可能性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参与传统文化艺术传播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参与主体和形式载体正在日趋多样化。短视频、直播作为新媒介,其在传播效果上跨越地域、时间以及内容类型、圈层门槛等限制,帮助传统文化艺术内容“出圈”,使从业者、爱好者得到前所未有的行业机遇。
  广东粤剧院一团团长文汝清认为,直播间里观众、演员之间可以产生数倍于线下的互动。这有效激发了观众的兴趣,进一步帮助传统文化演艺走进大众视野,“是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李彪表示,直播打赏的外溢效应对于小众、濒危的艺术类目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助力濒危非遗演出再现活力,有助于演艺生态的多元化、多层次发展。
  “直播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让小众演出内容收获新舞台、新观众、新收入、新传承。”抖音直播相关负责人表示,抖音直播希望能和各方一起,推动直播行业在规范健康中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内容,也为演艺行业发展、传统文化传承带来更多增量。
  2022年,抖音直播先后推出优质主播激励计划、DOU有好戏计划、DOU有国乐计划等。戏曲、民乐、民歌等品类的优质才艺主播可以获得流量扶持、专业合作、产品能力等多维度的助力,进而提升内容与收入水平。未来,抖音直播的相关扶持计划还将持续。“我们希望通过在内容和功能上进行丰富和迭代,帮助个人主播、院团拓展多元化收入的可能性。”相关负责人说。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