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文\图
山东省话剧院组织演职员学习剧院红色历史
6月14日晚,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解放路115号的山东省话剧院小剧场内,上百位观众笑得前仰后合。台上正在演出喜剧《女主演》,这是山东省话剧院为致敬莎士比亚《第十二夜》而推出的作品。
解放路115号如今不仅是门牌,也是济南乃至山东戏剧欣赏圈的“明星”。观众李静楠是这里的“铁粉”,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是戏剧发烧友。“这里有亲子剧场,孩子一年能来三四次。”李静楠说,至于自己,日常放松最好的方式便是来看一些先锋题材的话剧,会有种久违的快乐。
出人出戏,是文艺院团的立身之本。作为全省话剧创作的领头羊,山东省话剧院近年来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顺应演出市场发展规律,精准服务观众群体,利用自有剧场开展儿童剧、先锋话剧等演出;另一方面自觉扛起“举旗帜”使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红色题材创作以及文旅融合领域大胆探索。
今年春季,山东省话剧院排演的话剧《孔子》到南方部分城市演出。剧中孔子扮演者、山东省话剧院国家二级演员李帅说,无论是在专业剧场还是在高校演出,他都不会懈怠,因为作品攀登高峰需要一步一个台阶,不能骄傲自满。
话剧《孔子》是过去几年山东历史题材创作的里程碑作品。创作期间,不少声音担心该题材过于宏大,会导致后期舞台呈现没有焦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山东省话剧院创作团队坚持以演出为中心,注重提升主要角色的鲜活性。同时,不设最终版本目标,根据每场演出观众的反响和意见,不断加工修改。
敢于啃“硬骨头”,是山东省话剧院多年形成的传统。这几年,山东省话剧院在红色文艺创作方面也先行先试。《乳娘》《暗夜之光》《微山湖》……2020年至今,山东省话剧院演职员没有忘记院团的鲜红底色,常态化到胶东半岛、沂蒙山区等地采风,推出一批感人至深的红色话剧。
“一家院团的力量是有限的。上述红色题材话剧,多是剧院与地方宣传部门等合作,双方发挥各自优势,让红色故事更动人、耐看。”山东省话剧院院长董旋告诉记者,合作共赢是山东省话剧院近些年的工作经验。比如,为助推文旅融合,剧院与济南市的景区合作,将亲子剧场搬到游乐园;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剧院年轻团队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下,打造了全息投影儿童剧《超级狗狗》;剧院还积极参加“好客山东”对外文旅推介活动,将山东文旅资源编创成情景剧进行生动演绎。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山东省话剧院党委书记蒋庆鹏表示,山东省话剧院具有光荣的传统,历史上出过不少经典作品。这些作品能传承至今,关键在于观众认可,可以说是观众的好评留住了这些作品。未来,剧院将继续秉承“到群众中间接受检阅”的理念,每推出一部作品,先交给观众评判,用观众的意见将作品的质量一步步提升。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