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婷 李 雪
夏天一到,河南省光山县最红火、最热闹的日子便到来了。
全县和很多外地的孩子闻讯而出,把自己置身于一场浪漫欢快的儿童艺术嘉年华之中。整个7月,县城所有剧场都在上演不同主题的儿童剧;文化馆陈列着孩子们制作的装置展览供人欣赏;田野里,关于自然、非遗、红色文化的研学游正在发生……
连续两年,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产业发展司,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简称“中国儿艺”)主办,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成功举办。
中国儿艺院长冯俐赋予了这场嘉年华一个特殊的称谓——“前所未有的嘉年华”,它不仅带领孩子们在艺术的田野上一起奔跑,更把戏剧的种子种在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种在了孩子心里。
作为一个县级城市、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光山能以儿童戏剧“出圈”得来不易。这背后彰显了中国儿艺作为国家级艺术院团带好头、搭好台、做好戏、推人才的使命担当,借助“绽放·启航”儿童青少年舞台艺术作品孵化计划(简称“‘绽放·启航’计划”)、“新时代种子计划”,中国儿艺不仅实现了把儿童剧送到基层乡村,还让儿童剧留在了乡村儿童身边。
光山的小朋友在嘉年华开幕式上表演舞蹈《我骄傲》
本版图片由中国儿艺提供
光山的孩子看上儿童剧了
“光山在哪儿?光山是什么地方?”2021年,冯俐第一次听人提起光山,她满脸疑惑,因为以前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地方。
河南光山,北枕淮河水、南依大别山,2019年才脱贫摘帽,同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光山县,察看当地脱贫工作成效,鼓励村民“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
乡村要发展,村民腰包鼓起来之后,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随之而来。当冯俐来到光山时,她很震惊,光山几乎空白的戏剧教育现状让她下决心:“要让光山的孩子坐进剧场看上儿童剧,要为光山留下儿童剧。”
决心便是行动的号角。2023年7月,首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在光山举办。中国儿艺带来了11部33场国家级儿童戏剧演出和多项戏剧活动,当地组织了500多个属于孩子的研学、文旅项目。更值得骄傲的是,“新时代种子计划”在这里扎根生长,光山的普通中小学生在儿艺演员的指导下,完成了《灯火》《少年司马光》两部原创儿童戏剧作品的创排,自去年首演后一直到现在还在演出。
首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举办的一个月间,光山县接待游客21.63万人次,同比增长134.9%;实现旅游总收入约1.86亿元,同比增加323.1%。看到嘉年华对光山实实在在的影响和改变,2024年春节刚过,全县就开始筹备第二届活动了。
这一次,中国儿艺带来了人气爆棚的神话舞台剧《西游记》三部曲;IP授权、全新演绎的户外沉浸式儿童剧《兔儿爷》;“绽放·启航”计划(第二季)优秀作品《海边的红嘴鸥》《逃跑的一滴墨》《河蛙与海鱼》等,以及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会员单位选送的《永远永远爱你》《听来的故事·闪闪红星》等共15部剧目65场演出。
“我们给北京的孩子或者全国各大城市的孩子,甚至世界不同国家的孩子什么样的演出,就给光山的孩子什么样的演出,我们的作品不打折扣,不会因为到光山、到乡村就简化节目,而是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获得同样品质的艺术享受。”冯俐发自内心地说。
光山版《兔儿爷》演出现场热闹非凡
为光山留下儿童剧
作为国家艺术院团,中国儿艺每年都会走基层开展公益演出,演员们翻山越岭竭尽全力,每次也只能让几千个孩子看到国家级艺术院团的作品。
“每次走的时候,孩子们都眼巴巴地看着你,让你觉得这对没有看到演出的孩子很不公平,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享受艺术的机会。”冯俐说。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中国儿艺不仅在光山留下了演出足迹,还把艺术的种子撒在了这里。
自2022年完成“新时代种子计划”首部作品《新安旅行团》的创排并首演后,中国儿艺一直致力于在更多地方的中小学创排具有当地文化底蕴、普及戏剧教育、留得住传得开的戏剧作品。这次与光山牵手,既是中国儿艺与县域文旅产业的首次深度合作,也是国家级文艺院团参与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光山是司马光的出生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千古流传。光山还处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建党基地和大别山精神的发祥地之一。当中国儿艺的队伍来到光山,就萌生出挖掘当地的优秀文化进行剧目创作,并由光山的孩子和老师来演出的想法。
这便有了原创儿童剧《灯火》《少年司马光》的诞生。中国儿艺在光山7所中小学的近千名师生中遴选出近60名演员同台演出,包括学生、教师、退伍军人等,且坚持让老师一同参演,因为只有老师获得戏剧滋养后,演戏、看戏的习惯才可以年复一年地在光山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上传承下去。
今年,第二季“绽放·启航”计划涌现出的优秀剧目——户外沉浸式儿童剧《兔儿爷》又授权移植光山,使其成为光山拥有的第3部儿童戏剧作品。光山版《兔儿爷》的演出阵容,包括当地的花鼓戏演员、中学老师、职高学生、文化馆员工等,大部分是首次参演儿童剧。
中国儿艺表演指导王斯娃对每位演员的表现如数家珍。“演小鹿的男孩最开始很青涩,他喜欢音乐、爱弹吉他,我们就把原版小鹿说快板的情节换成了弹吉他,更符合他的特质。”王斯娃说,“刚建组时,有的孩子说自己很内向,不好意思跟别人交流。现在,孩子们会告诉我表演特别有意思,学会了跟大家沟通,演戏时都敢看别人的眼睛了。”
光山县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易宏春全程参与了两届嘉年华的组织排练,她感慨:“对于参演师生来说,在相当长时间内,这都将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极致体验,嵌入他们生命的内里,其价值和影响不可估量。”
今年年初,中国儿艺创作部主任、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项目策划执行人毛尔南来光山筹备第二届嘉年华的各项工作,所到之处,他发现了很大的变化。2023年在为《灯火》《少年司马光》两部剧遴选演员时,面试的近1000名孩子只有一个人看过儿童剧,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儿童剧是什么,更别提表演技巧了。
“今年再来,县里一位领导说,去年参加演出的孩子有的上了初中,学习成绩很不错。当初我还担心他们因为参加演出耽误学习,其实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毛尔南说。
“今年在遴选开幕式节目时,光山当地选送的节目质量比去年大有提升。”毛尔南提到,“去年开幕式光山的节目只有一个朗诵。今年光山县的大鼓表演《茶山少年》激情迸发,幼儿园小朋友的舞蹈表演《我骄傲》可爱俏皮,县里已经有一些作品可以拿出来与全国的孩子见面了。”
一个好消息是,8月,光山的孩子们将带着《灯火》《少年司马光》《兔儿爷》来到首都北京,在第十三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的国家级舞台上演出,展现光山的风采和戏剧传承的力量。
由小朋友创作的装置作品展吸引了众多观众
儿童戏剧创作人的嘉年华
第二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自7月5日开幕,汇集了戏剧演出、文艺晚会、艺术展览、体育比赛等特色文旅活动,邀请大小朋友赴光山共享艺术盛宴。
在这里,除了能看到中国儿艺这样国家级艺术院团的演出,光山的戏剧舞台上一直涌动着一股儿童戏剧“新势力”,这就是中国儿艺“绽放·启航”计划推出的新人新作。
“绽放·启航”计划是中国儿艺2022年创立的一个戏剧创作和艺术家培养项目,致力于探索儿童青少年戏剧的更多可能性,发掘培育更多不同风格样式的作品,为儿童青少年戏剧事业储备能量。
目前,“绽放·启航”计划已经举办三季,共孵化优秀剧目33部。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就是一个戏剧作品和人才成长成熟的“暖房”,目前已有12部“绽放·启航”计划优秀剧目在这里亮相,观众反响热烈。
因小巧轻便、形式题材丰富、艺术质量高、互动效果好,这些剧目也将继续以小分队的形式,走进全国不同地区的校园、乡村、社区演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戏剧演出之外,受冯俐的邀请,中国美术学院联动全国60多所乡村学校,组织6000多名学生共同创作了15组装置作品在光山县文化馆展出,呈现孩子们丰富的梦境和内心世界。
为什么在演出之外还要做儿童艺术展览,冯俐解释:“一场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并不能把光山的孩子全都变成艺术家,会演戏、会画画……实际上还是要回到艺术本身,让孩子们借此获得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打开自己、治愈自己的能力,助力他们健康成长,这是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最深远的意义。”
以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为契机,光山持续丰富亲子文旅业态和儿童友好旅游要素,组织了500多个属于孩子的研学、文旅项目,带领乡村孩子们在艺术的田野上一起奔跑。
2023年至今,光山县开展了多期美育讲座和戏剧讲座,受众群体以教师和家长为主,大家更新了美育观念,很多老师表示,会把讲座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未来的教学中。
今年4月,光山县举办了“永远的海棠花”诗歌朗诵会,在全县引起了轰动。光山的艺术爱好者知道,朗诵会的成功举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儿艺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因为朗诵会的大部分成员都参演过《灯火》《少年司马光》,这给他们打开了一扇艺术的天窗,让他们勇于尝试、突破。
乡村振兴生机勃勃
中国儿艺和光山县合作,创新了一个在文化领域央地合作的新模式。
沾孩子们的光,全县都成了这场嘉年华的受益者。游客来了,吃住行样样都可以带来收入。一些文化创意企业、演艺平台、体育品牌也前来洽谈合作,全县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都被带动起来了。
“我们引进了浙江的余粮乡创团队,帮助推动光山县东岳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非遗传承工作。我们还引进了江西景德镇的团队,把瓷器和茶文化结合,打造出一家以‘茶饮’为主题的民宿,这个暑假已经预约爆满。深圳聚橙剧院的团队也来光山考察,希望整合演艺资源到光山,周末到光山看剧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光山县委副书记杨坤介绍。
尤其是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光山正在试点开展的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从全国选聘一批熟悉乡村、热爱乡村的文化产业特派员,先行先试推进研学旅行、陶瓷民宿、非遗体验、剧本娱乐等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推动了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创新。这也是冯俐当初看中光山的原因之一,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能够与乡村美育结合起来,推动乡村振兴。
对于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的效应,杨坤总结了四点——
第一,播下了一颗种子。中国儿艺把艺术送到家门口,对乡村孩子是难得的艺术体验。尤其几部原创戏剧的落地,成了光山的一张名片。
第二,培育了一支队伍。文艺专题讲座、戏剧工作坊的举办,为光山培养出300多名文艺骨干。
第三,助力了一个产业的振兴。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开辟出一个渠道,解决了城市高端人才进入乡村,支持乡村发展的路径问题。
第四,带动了一方发展。第一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在各媒体平台推动下,带来了1.2亿人次关注量。品牌招商也取得新进展,去年7月至今,光山新落地了一批企业,除了带来产业之外,更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人才。
光山的很多老师和孩子都记得,第一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闭幕时,大家纷纷跑到后台跟中国儿艺的演员告别,那时他们觉得再也不可能见到这些从首都来的艺术家了。今年,听到第二届嘉年华启动的消息,很多人激动得都要哭出来。
“说实话,在这个小县城,我一直觉得看话剧、演话剧跟我们有遥不可及的距离,那是我们仰望的东西。中国儿艺的艺术家带着热情奔赴了我们,这种遇见来得太突然、太震撼,我们好幸运遇到一场如此巨大的艺术奇迹,太多细节、太多画面都让我们强烈地感到中国儿艺的老师们捧着一颗真心而来,那是对艺术和乡村儿童的爱。”光山县一位语文老师表示,她已经开始期待,明年跟中国儿艺在光山的又一次相逢了。
中国儿艺经典神话舞台剧《西游记》走进光山演出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