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老家》:“曲艺+方言”展现人间烟火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4-09-30
前不久,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闭幕式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河南的方言话剧《老家》被授予展演“优秀剧目”奖牌。
方言话剧《老家》是“三老”(《老汤》《老街》《老家》)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于今年1月首演。该剧以郑州市的城乡接合部为背景,讲述了房东范二爷与来自各地的租客在小院中发生的温馨故事。全剧可以用“人间烟火、相濡以沫、抱团取暖、幸福共享”来概括。
该剧主创阵容强大,集结了北京、河南两地的优秀艺术家。编剧由原总政话剧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剧王宏担任,国家一级导演宫晓东执导,河南知名作曲家方可杰、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陈利民、河南坠子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胜利共同负责整部剧的音乐创作。
“剧本足足写了3年。”王宏坦言,他通过深入生活,走街巷、坐小摊,一个偶然的机会想到了“共享”一词,创作思路豁然开朗。在创作中,宫晓东感受到了回归原点的愉悦。“创作者不要俯视生活,而是要蹲下来仰视生活中的普通人,发掘他们在生活中对真、对美、对家、对心灵的指引。”宫晓东说。
该剧的领衔主演是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范军。他称自己是话剧的“小学生”,说此次到南宁参加展演,是学习,更是致敬,希望通过表演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精神。
话剧《老家》不仅是对中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话剧艺术的一次大胆创新,其巧妙融合了河南的曲艺元素和方言文化。例如,剧中穿插的坠子、坠胡、三弦书、河洛大鼓等曲艺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剧中运用了大量“恁”“中”“俺”“谝”“拨楞”“嘟囔”“划不来”等方言词汇,还有歇后语、俗语、谚语等穿插其中,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展现了中原人豪爽大气、乐观向上的群体性格。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称赞:“话剧《老家》表现了中原文化的大气包容和百姓的善良。曲艺本身就是喜感很足的艺术样式,演员用自己的浑身解数和艺术修为,为剧中人物悲凉的人生包上了一层可口的糖霜,让观众通过舞台感受芸芸众生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交织的人生。”
责编:宋涵
作者:张莹莹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方言话剧《老家》是“三老”(《老汤》《老街》《老家》)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于今年1月首演。该剧以郑州市的城乡接合部为背景,讲述了房东范二爷与来自各地的租客在小院中发生的温馨故事。全剧可以用“人间烟火、相濡以沫、抱团取暖、幸福共享”来概括。
该剧主创阵容强大,集结了北京、河南两地的优秀艺术家。编剧由原总政话剧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剧王宏担任,国家一级导演宫晓东执导,河南知名作曲家方可杰、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陈利民、河南坠子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胜利共同负责整部剧的音乐创作。
“剧本足足写了3年。”王宏坦言,他通过深入生活,走街巷、坐小摊,一个偶然的机会想到了“共享”一词,创作思路豁然开朗。在创作中,宫晓东感受到了回归原点的愉悦。“创作者不要俯视生活,而是要蹲下来仰视生活中的普通人,发掘他们在生活中对真、对美、对家、对心灵的指引。”宫晓东说。
该剧的领衔主演是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范军。他称自己是话剧的“小学生”,说此次到南宁参加展演,是学习,更是致敬,希望通过表演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精神。
话剧《老家》不仅是对中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话剧艺术的一次大胆创新,其巧妙融合了河南的曲艺元素和方言文化。例如,剧中穿插的坠子、坠胡、三弦书、河洛大鼓等曲艺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剧中运用了大量“恁”“中”“俺”“谝”“拨楞”“嘟囔”“划不来”等方言词汇,还有歇后语、俗语、谚语等穿插其中,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展现了中原人豪爽大气、乐观向上的群体性格。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称赞:“话剧《老家》表现了中原文化的大气包容和百姓的善良。曲艺本身就是喜感很足的艺术样式,演员用自己的浑身解数和艺术修为,为剧中人物悲凉的人生包上了一层可口的糖霜,让观众通过舞台感受芸芸众生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交织的人生。”
责编:宋涵
作者:张莹莹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