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淼
“梨园精品”“梨园嘉年华”“梨园传戏”三大板块,精品大戏展、京津冀名家汇、地方戏展演、戏曲发展学术沙龙、戏曲(艺术)产业博览等十二大主题活动;近400场精彩纷呈的戏曲演出活动,现场吸引全国游客12.3万人次;海内外主流媒体转播报道,覆盖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截至10月3日上午,全网曝光量突破8亿大关……10月3日,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为期7天的主场活动,在北京园博园圆满落下帷幕。
一周时间,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以戏曲嘉年华的姿态,展示中华戏曲博大精深的魅力,通过创新传播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的节日”。
持续擦亮“演艺之都”重要品牌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今年,也是北京打造“演艺之都”、推进“大戏看北京”的重要时期。
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旨,作为“演艺之都”建设重要品牌的中国戏曲文化周,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以“中国梦·中华魂·戏曲情”为主题,立足中国戏曲嘉年华定位,延续“园林中的戏曲”与“戏曲中的园林”特质,持续打造群众喜爱、乐于参与的嘉年华活动。
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在前七届积累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全面提升专业品质、多元融合激发活力、努力推进产业延伸,充分展示戏曲艺术发展的丰硕成果和“大戏看北京”的工作成效,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又一成功范例。
专业性——多举措展示戏曲多元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戏曲艺术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艺术内涵。
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名品牌,多年来,中国戏曲文化周以专业性“立命”,不断拓展参演剧种的广泛性,不断提升展演作品的精品度,不断增强沙龙座谈的引领力。
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聚焦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设置“精品大戏展”主题活动,在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天桥剧场等剧场,邀请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剧种、稀有剧种进京会演。
在京剧舞台展示青年毛泽东形象的京剧《风华正茂》,展现修建密云水库时期“十姐妹突击队”在物资匮乏岁月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伟大精神的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讲述一群盲人推拿师争取自我独立和人格尊严故事的扬剧《推拿》,以戏曲手法勾勒齐白石艺术创作重要转折的京剧《齐白石》……10部精挑细选的戏曲佳作集中展示了新时代戏曲创作的最新成果,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悉,园博园主场活动闭幕之后,“精品大戏展”的演出仍将继续,一直到12月,首都各大剧场都有好戏上演。
每年中国戏曲文化周举办期间,园博园都会变身为美不胜收的戏曲百花园,各具特色的园林空间成为天然舞台,让每一位入园游客都能赏秋意园林、品古音戏韵。今年当然也不例外。
在晋中园、岭南园、闽园、忆江南等园区,山西上党落子、山东两夹弦、陕西弦板腔、广西鹿儿戏、内蒙古漫瀚剧、云南彝剧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在或绿荫掩映或花团锦簇,或古朴典雅或精巧玲珑的舞台上,展示着各剧种独特的风采。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中国戏曲文化周重点邀请北京市对口支援合作地区参与演出,为珍稀剧种、民族戏剧搭建传播展示平台,也增进了与对口支援合作地区的文化交流。
本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的一大亮点,是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围绕中国戏曲发展经验的学术沙龙与座谈活动。
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戏曲发展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戏曲研究机构的资深专家、基层院团的领航者、一线演员的杰出代表、知名票友以及高校戏曲社团的青春力量,近百位嘉宾共聚一堂,全面剖析当前戏曲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探讨戏曲发展中的突出难题及解决之道。
主旨研讨、戏曲座谈,戏曲教育与实践管理、戏曲跨剧种移植改编……嘉宾们在深入交流中不断迸发思想的火花,为戏曲的有序传承和有效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大家一致认为,这不仅是一次学术的盛宴,更是戏曲界同仁携手并进、共谋发展的重要契机。
此外,资料翔实的戏曲文化知识展示活动,面向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剧院(团)青年戏曲工作者的优秀学术论文征集活动,轻松的戏曲雅集、名家见面活动……这些精心策划的活动不仅受到观众游客的欢迎,其专业性也得到了业内专家的好评。
人民性——全方位打造“人民的节日”
新时代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要将人民作为表现主体、服务对象,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本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坚持专业性与人民性相结合,不断推动戏曲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打开方式”,进一步打破戏曲艺术与普通观众间的壁垒。
今年的中国戏曲票友大赛、戏曲社团展演等活动都吸引了众多戏曲爱好者的积极参与,他们在这里一展风采,实现自己的舞台梦。其中,中国戏曲票友大赛共有1100余名选手报名参赛,覆盖全国21个省区市,为广大票友搭建切磋技艺、展示交流的平台。
本届中国戏曲文化周首次开展大学生社团竞演活动,通过全国范围征集,共遴选出12个大学生社团参与线下竞演。此外,还有北京十二中附属实验小学“康乃馨”黄梅戏社团、北京律师戏曲社等19家学生社团、戏曲票社开展演出23场次。
本届戏曲文化周还开展了年度推介官征集评选活动,共产生5名“年度推介官”。同时,“戏曲快闪”“戏曲时尚秀”等互动体验活动,更让观众、游客深度参与其中,以沉浸式体验增强公众对戏曲文化的认同感。
综合性——搭建多元化传播平台
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首次跨省域邀请全国各省区市演出行业协会组织戏曲相关企业参展,举办了首届中国戏曲(艺术)产业博览。
首届中国戏曲(艺术)产业博览共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等11个省区市的40家参展机构进京参展,其中北京机构25家、外省市机构15家、国企属性11家。
产业博览现场设置了“体验工坊”等互动展区,以“展览+交易”的形式搭建起文化和旅游产业展览展示的舞台、洽谈交易的平台。参展内容包括地方特色戏曲相关文创、教材、木偶、皮影等,以及软陶、内画壶、风车、木雕、拉洋片等各地代表性非遗、民族乐器等,打造了一个集展示、交易、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此外,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还与“京彩灯会”深度融合,在园博园中共同编织出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
在中国戏曲文化周的每一个角落,游客都能发现灯会的巧妙融入。主办方精心设计了众多富含戏曲元素的灯组,它们或栩栩如生地再现经典剧目场景,或巧妙地将戏曲脸谱、服饰等特色元素融入灯光艺术之中,让游客在白天游览园博园、参与中国戏曲文化周活动时,就能提前感受到夜晚灯会的独特魅力。而当夜幕降临,这些灯组更是璀璨夺目,成为连接戏曲与灯会的桥梁,引领游客穿梭于现实与戏梦之间。
在一阵阵笑声与欢呼声中,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主场活动圆满落幕。主办方表示,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所有参与者的辛勤付出与热情支持。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戏曲、爱上戏曲,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期待下一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的到来,再次共赴戏曲艺术的盛宴。
(本版图片均为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现场,由中国戏曲文化周提供)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