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浙江东阳何以先行?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4-10-17   

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市、区)授牌仪式举行,东阳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葛伟英(左三)现场参加。

  韦恋华  朱倩颖
  浙江省东阳市素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之美称,是书院文化孕育的教育之乡、望族府第催生的建筑之乡、百工骈聚的工艺美术之乡。
  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市、区)名单中,东阳市成功入选,是金华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近年来,东阳市深耕公共文化服务全域化、精准化、多元化,多措并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融合、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生态圈。
  全域化:激活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共同富裕既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也是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东阳市域总面积17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9.3万。如何进一步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惠民服务新场景成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东阳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公共文化科科长张浙峰说。
  放眼东阳市,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中国木雕博物馆、非遗展示馆、东阳剧院等文化设施遍地开花,为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选择。新规划的文化艺术中心涵盖新图书馆、新博物馆、新美术馆及其他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后将成为东阳崭新的文化地标。
  一座座乡村文化地标,亦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18个镇乡街道皆已建成综合文化站,388个行政村(社区)村村有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文体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为农民的生活描绘幸福画卷。与此同时,湖溪镇酒文化馆、画水镇锁文化保护馆等一座座乡村博物馆拔节生长,赓续着文脉。
  东阳自古以来就有“兴学重教、勤耕苦读”的传统。2024年4月,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启动仪式在东阳举行,现场以多次登上热搜的《送东阳马生序》为引,阐述了文化基因解码的现实意义。
  “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是推进浙江省治理现代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及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抓手和重要举措。2020年9月,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码工程”首个推进会在东阳召开。东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系统探索文化基因解码转化利用的“东阳路径”,建成一批群众身边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如围绕《送东阳马生序》的“勤学”核心,打造具有东阳文化元素的新型阅读空间马生书屋;将具有“父子双翰林”美誉的李品芳故居古建筑群打造成东皋文化驿站;在横店镇官桥村打造乡村美术馆“晗美术馆”等。各类公共文化空间与15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现深度融合。
  马生书屋现已建成10座,分布在城区和相关乡镇,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藏书近6万册。通过马生书屋,市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与市图书馆同等的图书资源,图书借阅实现全市通借通还等便利。
  马生书屋各具特色。横店城市书房立足横店影视特色,依托湾艺术生活社区,在居民区中将老旧历史建筑变身为特色阅读空间。该书房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运营,是“阅读+影视+艺术生活”相结合的多元文化空间。空间以电影为主题,7000余册藏书中最多的是影视文学、导演、创编、拍摄、后期制作等书籍。咖啡艺术空间等讨论室为影视创作、“横漂”等文化艺术人才提供身心放松且能汲取灵感的文艺空间。

国庆假期,中国国家话剧院《直播开国大典》在东阳横店影视城明清宫苑景区上演。

  精准化:真正“圈”出居民幸福感
  在东阳,15分钟不仅是一个时间尺度,还成为衡量文化获得感的幸福生活指数。日前,市民在乘坐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至明清宫、人民路等站点时发现,站内多了一台自助式的图书借阅柜。这座“微型自助图书馆”有政治、经济、文化、小说、养生保健、少儿读物等各类图书200余册,具备借书、还书、办证等图书馆基本服务功能,而且每本图书都有独立“房间”。市民可以凭借有效证件,在自助机器上根据提示逐步操作,即可借阅心仪的书籍。
  为了让更多百姓享受文化资源、文化建设、文化成果等红利,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圈”出居民幸福感,除了发挥各“圈”主动性,东阳市每年还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活动近万场次,把精神食粮送到群众家门口;派送下乡指导的文艺指导员千余人次,受益群众5万余人次;东阳“六馆一院”每年举办展览、讲座、培训、演出等活动,服务400多万人次;东阳市图书馆每年为延伸服务点流通图书10多万册次;市电影公司每年放映农村数字电影7800多场。
  春节假期,卢甫圣美术馆(东阳市美术馆)高质量的全国性展览和有趣的活动在社交平台上频频“出圈”,大年初一就吸引了3000余人次打卡。东阳市美术馆将免费开放时间延至晚上8点半至9点,以“美术馆之夜”等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夜间旅客。
  东阳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打造“全民阅读”“百姓文化艺术节”“文艺赋美·艺美东城”“东城有戏”等一批品牌文化活动,让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市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阳市文化馆着眼于“一人一艺”目标,开展艺术普及公益培训以及“你点单 我送课”公益培训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系列活动。据统计,东阳市已建成“文艺赋美”工程固定活动场地132个,开展文艺赋美演出3204场次、参演志愿者22428人次。
  “云直播”“云阅读”“云培训”“云观展”……东阳还积极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依托“浙里文化圈”应用,从“线上”与“掌上”两端发力,推出了文化展览、图书借阅、文艺演出、艺术培训、文化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数字公共文化服务。
  自东阳市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以来,全民艺术普及率从72.4%提升至82.8%,社会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率从82.85%提升至86.9%,城乡居民综合阅读率从87.5%提升至92%。

全民畅享阅读

  多元化:政府“独唱”转变为社会“大合唱”
  国庆假期,中国国家话剧院剧目《直播开国大典》在东阳横店影视城明清宫苑景区上演,从10月1日开始,连演5天。东阳市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丰富的旅游场景等优势条件,积极引导多元主体、社会力量参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走出一条“融合+拓展”的成功路径,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产业的双向奔赴。
  在三单乡,通过流转闲置房屋、山林土地,集结三十六个院落、三十六行传统手工艺,成功打造“三十六院”项目。如今,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后的“三十六院”成了一间间非遗手工作坊、非遗展示场馆、非遗主题民宿、蓝印花布博物馆。在六石街道木雕小镇,通过“政府优惠供地+民间投资”,已聚集吴伟初、冯文土等25位国家级、省级木雕大师入驻小镇艺术馆。
  东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与本土产业深度契合,不断“破圈”“出海”。欢娱影视、新丽传媒等企业在影视作品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功将一部部优秀影视剧推向国际市场,还带动缂丝、绒花、京绣、点翠等数十项传统工艺对外传播。
  东阳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葛伟英说,通过探索服务人民群众的新渠道,增强文化实力的新优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向赋能、贯通发展,助力优质精品文艺活动“出圈”,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不断出新,东阳已构建全域覆盖、布局均衡、服务民生、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本文图片均由东阳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