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着力推动舞台艺术精品创作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5-04-01
本报记者 张建友
日前,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演员田玉丽凭借饰演现代评剧《走过暴风骤雨》中的小雪一角,斩获第三十三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该剧于2021年由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推出,经过不断打磨,在哈尔滨、石家庄、上海等城市推出,广受好评。
评剧《走过暴风骤雨》是黑龙江精品创作的一个亮点。近年来,黑龙江秉持“作品要立得住、叫得响、传得远”的精品创作理念,建立剧目纷呈多彩、艺术人才辈出的艺术生态体系,为黑龙江艺术繁荣注入动力、活力、创造力。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晶介绍,黑龙江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出台了《黑龙江省2023—2025年舞台艺术行动计划》,为黑龙江各文艺院团精品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性遵循,推动了精品创作的有序发展。2024年,黑龙江推出新编京剧《王怀女》、龙江剧《岳云》、话剧《工人村》等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构建了“现代新编、老戏重编、移植改编”的舞台艺术创作布局。
黑龙江在精品建设上首先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据了解,黑龙江除了通过公开选拔机制、动态服务机制、竞聘上岗机制等有利于文艺精品建设人才机制外,还在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走下去请上来”、师带徒、以演代练、以演带训等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文艺繁荣打下深厚基础。例如,2024年,鸡西市招录24名急缺的声乐、话剧、舞美等人才,并提拔重用艺术管理服务能力强的人才,实施培养年轻艺术骨干的“青蓝工程”,促进了鸡西市艺术精品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出了“百花艺术节”“兴凯湖音乐季”“戏剧之城公演”等艺术活动,营造了“大街小巷飘音符”的浓厚艺术氛围。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黑龙江各艺术生产单位在精品创作上,将规划、作品、政策、人才“四股绳拧成一股劲”,打出“规划引领、深扎铸魂、精修立品、活力赋能”组合拳,催生出既有黑土魂、又立时代潮的扛鼎之作。例如,哈尔滨市以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为目标,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发挥重点选题、重大项目引领带动作用,并通过剧本征集、委约创作、社会参与等方式,推出交响套曲《松花江组曲》、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话剧《坦先生》等优秀文艺作品,促进了艺术事业繁荣发展。
黑龙江在精品创作上始终坚持时代性与地域性相统一,深入挖掘冰雪文化、红色文化、边疆文化等独特资源,打造中国气派与龙江特质交相辉映的精品艺术体系。2024年,黑龙江省演艺集团推出了哈尔滨城市风情演艺剧《记忆·哈尔滨》,依托“声、光、电、画”进行时空转换,实现了“光影景入戏无痕,转瞬即百年”的舞台效果,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据该集团董事长刘彤介绍,2024年集团创作了相声、快板、小品、舞蹈、交响芭蕾等舞台作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点赞。
为加快推动文艺精品建设,黑龙江通过实施全周期精品创作机制、专家评价机制、重点剧目滚动资助机制等,推动艺术创作取得丰硕成果,话剧《黑土红雪》荣获第38届田汉戏剧奖优秀剧目奖、话剧《金剑啸》入选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作品会演。
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积极推进文化惠民。仅2024年举办的黑龙江省第二届中俄地方文化艺术季、黑龙江省第二届金秋演艺旅游节、黑龙江省首届“燃情冰雪”旅游演艺季,就推出千场文艺展示活动,为广大百姓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哈尔滨市通河县农民杨艳说:“省里把京剧、评剧、龙江剧送到家门口,还为我们讲解要点和亮点,传授经典唱段,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于峰介绍,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把握新趋势、建设新空间、深化新融合、培育新产品方面持续发力,多措并举,提升各院团的创作能力,推动龙江艺术建设高质量发展。
源自:中国文化报
日前,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演员田玉丽凭借饰演现代评剧《走过暴风骤雨》中的小雪一角,斩获第三十三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该剧于2021年由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推出,经过不断打磨,在哈尔滨、石家庄、上海等城市推出,广受好评。
评剧《走过暴风骤雨》是黑龙江精品创作的一个亮点。近年来,黑龙江秉持“作品要立得住、叫得响、传得远”的精品创作理念,建立剧目纷呈多彩、艺术人才辈出的艺术生态体系,为黑龙江艺术繁荣注入动力、活力、创造力。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晶介绍,黑龙江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出台了《黑龙江省2023—2025年舞台艺术行动计划》,为黑龙江各文艺院团精品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性遵循,推动了精品创作的有序发展。2024年,黑龙江推出新编京剧《王怀女》、龙江剧《岳云》、话剧《工人村》等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构建了“现代新编、老戏重编、移植改编”的舞台艺术创作布局。
黑龙江在精品建设上首先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据了解,黑龙江除了通过公开选拔机制、动态服务机制、竞聘上岗机制等有利于文艺精品建设人才机制外,还在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走下去请上来”、师带徒、以演代练、以演带训等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文艺繁荣打下深厚基础。例如,2024年,鸡西市招录24名急缺的声乐、话剧、舞美等人才,并提拔重用艺术管理服务能力强的人才,实施培养年轻艺术骨干的“青蓝工程”,促进了鸡西市艺术精品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出了“百花艺术节”“兴凯湖音乐季”“戏剧之城公演”等艺术活动,营造了“大街小巷飘音符”的浓厚艺术氛围。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黑龙江各艺术生产单位在精品创作上,将规划、作品、政策、人才“四股绳拧成一股劲”,打出“规划引领、深扎铸魂、精修立品、活力赋能”组合拳,催生出既有黑土魂、又立时代潮的扛鼎之作。例如,哈尔滨市以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为目标,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发挥重点选题、重大项目引领带动作用,并通过剧本征集、委约创作、社会参与等方式,推出交响套曲《松花江组曲》、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话剧《坦先生》等优秀文艺作品,促进了艺术事业繁荣发展。
黑龙江在精品创作上始终坚持时代性与地域性相统一,深入挖掘冰雪文化、红色文化、边疆文化等独特资源,打造中国气派与龙江特质交相辉映的精品艺术体系。2024年,黑龙江省演艺集团推出了哈尔滨城市风情演艺剧《记忆·哈尔滨》,依托“声、光、电、画”进行时空转换,实现了“光影景入戏无痕,转瞬即百年”的舞台效果,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据该集团董事长刘彤介绍,2024年集团创作了相声、快板、小品、舞蹈、交响芭蕾等舞台作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点赞。
为加快推动文艺精品建设,黑龙江通过实施全周期精品创作机制、专家评价机制、重点剧目滚动资助机制等,推动艺术创作取得丰硕成果,话剧《黑土红雪》荣获第38届田汉戏剧奖优秀剧目奖、话剧《金剑啸》入选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作品会演。
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积极推进文化惠民。仅2024年举办的黑龙江省第二届中俄地方文化艺术季、黑龙江省第二届金秋演艺旅游节、黑龙江省首届“燃情冰雪”旅游演艺季,就推出千场文艺展示活动,为广大百姓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哈尔滨市通河县农民杨艳说:“省里把京剧、评剧、龙江剧送到家门口,还为我们讲解要点和亮点,传授经典唱段,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于峰介绍,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把握新趋势、建设新空间、深化新融合、培育新产品方面持续发力,多措并举,提升各院团的创作能力,推动龙江艺术建设高质量发展。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