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跳舞吧》的亲民路线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4-03-12   

《一起跳舞吧》剧照 记者 张 婷

    几十名舞蹈演员从舞台奔向观众席,他们一边热情地舞蹈,一边向观众发出“一起跳舞”的邀请。面对近在咫尺的笑脸,不少观众不再正襟危坐,起身加入舞蹈的行列。很快,整座剧场变成了舞蹈的海洋……这就是舞剧《一起跳舞吧》日前在北京演出的场景。

    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巡演22场,并荣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作品金奖的《一起跳舞吧》,是上海歌舞团以“亲民路线”走市场的成功尝试。

    舞剧的“快乐创意”

    就舞剧而言,现实题材不好做,其创作前提是要真切地表现生活,但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加工时,往往以个人的主观意愿来设置情节、编织生活,而不是本真地表现生活。作为上海歌舞团转企改制后的重要作品,《一起跳舞吧》希望做出改变。

    面对市场的压力,上海歌舞团深入思考改制后的发展方向,决定推出一批具有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符合当下演出市场特点和当代都市审美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舞台艺术作品。

    作为该团特邀编导,在业界已小有名气的佟睿睿在这个时刻为剧团构思出了这部充满惊喜的作品——《一起跳舞吧》。舞剧的创意来自一群热爱舞蹈的阿姨。“我家住在北京天坛附近,每天晨练经过那里时,总能看到很多跳舞的大妈。有时候我会凑上去问她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跳舞。得到的回答大多是,跳舞不仅可以健身,更能让心情愉快。仔细想想,大妈们说得很对,生活中大家更需要快乐。我们的舞剧不应该总以深沉、严肃的面孔示人,也应该给观众传递快乐。”佟睿睿说。

    佟睿睿的“快乐创意”立即得到了剧团的重视和上海市文化部门的肯定,《一起跳舞吧》顺利入选上海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并给予创排资助。

    尝试“白领舞剧”

    当下的舞台演出中,相比音乐会和话剧,舞蹈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往往一台舞蹈演出的信息发布之后,来买票的观众很少——舞蹈的观众到底在哪里?

    对此,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做出了判断:“上海民间学跳舞的人数多达上百万,其中青年白领占了很大的比例,他们应当是消费主体。”由此,上海歌舞团将舞剧观众定位在青年白领,尝试推出“白领舞剧”概念,创作当代题材尤其是都市题材的舞剧作品。

    《一起跳舞吧》讲述的就是大都市里小青年的故事。浦生和阿囡本是一对恩爱的小夫妻,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疏远了他们的距离。一次偶然,浦生报名参加了舞蹈班,在一次次舞蹈中,浦生重拾久违的快乐。之后,阿囡也加入了舞蹈的队伍,两人渐渐找回了从前的快乐。

    在生活化、亲民化方面,《一起跳舞吧》的创作团队下了不少功夫。在内容上,以舞蹈为媒介,将舞蹈与生活结合,剧中的胖大姐、老板、小护士、快递员等角色似乎就生活在我们周围;舞蹈语汇的采用上也别出心裁,《一起跳舞吧》抛开舞种的限制和舞剧的传统,将现代舞、恰恰、探戈、牛仔舞等都市流行舞蹈运用得恰到好处。

    “其实,舞蹈技巧与难度不是舞剧的本质,舞剧要会讲故事,舞得精彩、故事好看,观众才能看得懂、看得高兴。”佟睿睿说。

    用市场培育人才

    市场改变了上海歌舞团的人才制度。为了更好地识才、用才、聚才,上海歌舞团在国内首推舞蹈演员“艺衔”制度。这种制度培养了朱洁静、方光、王佳俊、侯腾飞、黄爱萍等首席演员和众多独舞、领舞、群舞演员,初步建成了阶梯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上海歌舞团“艺衔”制度的优势充分体现在了《一起跳舞吧》中。据记者了解,该剧出场人物不多,一共不超过50人。剧中的主要角色均由上海歌舞团的本团演员担纲。“该剧的人员安排,一是从走市场、巡演方便角度考虑;二是从培养演员角度考虑。每个角色都经过精心设计,每位演员都得到了充分训练。”陈飞华说。

    舞剧的成功令演员们收获满满:在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中,剧中舞老师的饰演者朱洁静、浦生的饰演者王佳俊荣获个人表演金奖,男人婆的饰演者宋昕孺、娘娘腔的饰演者张明煜获得个人表演银奖;作曲郭思达荣获最佳作曲奖。

    将好作品推广到市场中,营销必不可少。为了开拓演出市场,《一起跳舞吧》力邀北京金水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加盟投资,并独家担当市场运营方,负责上海以外的国内地区以及海外市场的巡演推广和市场运营等事宜。与该公司的合作是上海歌舞团吸纳社会资本投入舞剧创排、联合运营推广的首次尝试,也是探索市场化融资、营运、推广模式的第一步,相信会为其在创作选题、融资营销以及市场运作等方面积累宝贵经验。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