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剧场响起神曲《小苹果》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4-08-27   

北京人艺新戏《理发馆》首演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就像天边最美的云朵……”首都剧场的镜框式舞台,一向是让观众有距离感的,乍地响起时下流行的神曲《小苹果》,还真“惊”着了不少观众。26日晚,北京人艺的新戏《理发馆》首演,一条端着老理儿,接着地气儿的胡同,就这样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被搬上舞台。

  “从小到大,我多在胡同或街边的小理发馆理发,小理发馆里有我大半生的理发记忆。我爱小理发馆,喜欢简单、朴实、平凡的生活……”《理发馆》的导演任鸣说他对胡同里的小理发馆情有独钟,大概正是因为这份浓厚的感情,舞台上呈现出来的《理发馆》层次非常丰富,努力地为观众传递正能量。
  剧中,由吕中和石维坚饰演的归国华侨,在寻访一位老中医的过程中,闯入一个胡同理发馆,结识了一群善良的人。在这里,人们坚守理想,邻里、亲友之间互相守望帮衬,手头并不宽裕的理发师迷糊自掏腰包支持失去父母的盲人歌手追寻梦想;知道师父没钱的学徒,主动把自己的工资打折,偷偷把钱塞到理发馆的钱箱;盲人歌手不愿利用自己的残疾去争取歌唱大赛的第一名;偶遇的人们都可以拥抱取暖……这部戏里云集各种真善美,没有反面角色,也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一切事情都在人们的互相帮助下迎刃而解,就是一篇胡同里清清浅浅的散文诗。
  这出戏里,还藏着迷你版的“北京理发业近代史”和“老北京理发小百科辞典”。
  剧中人一边讲着主人公迷糊家三代人的往事,一边捋出一条理发业的历史线:迷糊的爷爷是在天桥搭剃头棚子的剃头匠,给天桥的艺人们理发;后来他又买了副剃头挑子,走街串巷地给人剃头;迷糊的爸爸穿上了白大褂,按时上门为老顾客服务,他最大的理想是能有一个自己的理发馆,在自己的屋里给人理发,直到改革开放后,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以前的剃头匠大多只做男客的生意,到了迷糊这一代改叫理发师,还要学习做女客生意,学习港台和国外的理发技巧。
  一些过去的理发业行话,也让许多年轻观众觉得新鲜有趣。理发师走街串巷招揽客人的响器叫“唤头”、磨刀的皮子叫“圣旨”、磨刀不叫磨刀叫“钢(gàng)刀”,如今这些都成了历史记忆。“剃头匠都是在冬瓜上学的手艺,刀法和走向都是一辈儿辈儿传下来的。”迷糊的台词中,还在无意间透露出理发师们学艺的秘密。“客人进门先敬水,刮脸用热水、毛巾要勤烫。”这间小小理发馆的店规,也让观众感受到老北京人、老北京剃头匠的仁义和讲究。
  既讲究历史感,又不一味沉溺于历史,《理发馆》中还有许多紧贴生活和时代的细节,比如时下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的最新笑话,都被端到了舞台上。当剧中饰演表姨的梁丹妮率领几位年轻演员边唱边跳《小苹果》时,台下甚至有观众忍不住一起鼓掌为他们打节奏。不知不觉,剧场俨然成了广场。
    该剧此轮演出将持续至9月8日。
    来源:北京日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