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保镖》笑点都是原创的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05-14   
  由李菁、何云伟主演的舞台喜剧《我不是保镖》日前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与以往许多喜剧作品不同,这部戏里没有一句网络段子,但依然凭借精巧的戏剧结构、曲艺与戏剧的融合、令人捧腹的角色和剧情,让整场演出笑声不断。5月13日,郭宝昌、廖向红、王宝社等众多专家齐聚北京市文联,评点这部备受好评的作品,并为其下一步修改提出意见和建议。
  《我不是保镖》是由北京歌剧舞剧院曲艺团为李菁、何云伟定制的喜剧作品,专家们认为他们的表演为本来就精彩的剧本增色不少。剧中李菁饰演的京剧演员李上进误打误撞当上了保镖,而何云伟饰演的“何迷瞪”则是一个犯各种迷糊的“劫匪”,他们无意中卷入一桩反贪案中,上演了一出幽默悬疑并重的喜剧大戏。何云伟饰演的“何迷瞪”虽然戏份没有李菁多,更没有那么“高大上”,可他诙谐的表演与角色设定格外契合,在舞台上表现得非常抢眼。
  照抄网络段子是当下许多相声、喜剧创作中最受诟病的做法,而在《我不是保镖》中,那些似曾相识的段子不见了,几乎所有笑点都是原创的,让观众笑得格外痛快。该剧编剧刘深说,早在创作之初他就表明“绝不使用一句网络段子”,“大家已经在微信、微博上看过的段子,你再搬上舞台还能有什么效果?观众为什么还要买票到剧场来看?”
  该剧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清朝末年,但全剧反贪主题却与当下热点颇为契合,观众席里总会响起会心的笑声。著名编剧李龙吟尤其赞赏这一点,“明明是个反腐戏,却写得妙趣横生。编剧把当前贪官的手段,和历史上贪官的手法结合得巧妙,难能可贵的是编剧把曲艺中的表演手段和喜剧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确实不简单。”刘深则表示,讽刺是喜剧的重要特征,该剧选择嘲讽贪官,是因为这样既有喜剧效果,又能依靠社会热点引起观众共鸣。
  《我不是保镖》从一段韵味十足的岔曲开场,整部剧中戏剧与曲艺水乳交融,相声、叫卖、大鼓、评书、双簧等曲艺形式自然穿插其中,丝毫不显得突兀和生硬。
  原来,编剧刘深是个地道的曲艺迷,而李菁、何云伟的深厚曲艺功底则将这种融合发挥得淋漓尽致。剧中李菁饰演的京剧演员李上进因为“国丧”不能唱戏,只能沿街卖菜,这场景不仅能让观众联想到经典相声《八大改行》,还自然地引出各种传统叫卖,李菁唱得有滋有味儿,观众听得意犹未尽。
  刘宝瑞的经典相声《风雨归舟》也被灵活地运用在这个故事中,诱使剧中的贪官交出赃款。刘深说,之所以套用这个段子是因为李上进身在梨园行,他所能想出来的计谋与曲艺相关也会显得比较自然。
  剧评人陶子认为,这部戏为创作出适合中国观众的戏剧样式做出很大贡献。这次合作也让李菁颇为兴奋。他认为这部戏成功之处就在于不仅有曲艺的展示,还有完整的戏剧结构,不是为了“包袱”而“包袱”,而是在讲好故事、表达主题立意的基础上加包袱,笑得很有质量,“今后我们的舞台剧作品都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来源:北京日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