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传承着保家卫国的军魂”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12-08
“东方升起骄阳,照耀无边海疆,听那大海欢唱,卷起豪情万丈!”12月1日,新编历史沪剧《邓世昌》中振奋人心的序幕在位于北京怀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内唱响,来自上海沪剧院的主创人员与学院中级培训大队的学员进行了一次特殊的沪剧进军营活动。
穿越时空的敬礼
装备学院的学员们见到邓世昌的扮演者朱俭,都远远地招呼“邓大人来啦”,这让朱俭觉得“有种回家的感觉”。一个月前,《邓世昌》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时,曾邀请装备学院中级培训大队240余名师团职军官观看。
当时,因为有这些特殊的观众在场,上海沪剧院院长、扮演邓世昌妻子何如真的茅善玉觉得特别有意义。谢幕时,她敬了一个礼,学员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而朱俭返回舞台时,以剧中人“邓世昌”的身份向军人观众行礼,军官学员全体起立,回应他一个庄严的敬礼。茅善玉说:“那个敬礼,是跨越120年,中国第一代海军和当代军人穿越时空的相遇,让我们内心特别震撼。”朱俭则坦言:“我当时真切感受到,我们传承着保家卫国的军魂。”
用沪剧的方式塑造邓世昌的英雄形象,一直让朱俭很忐忑。沪剧以“西装旗袍戏”“才子佳人戏”闻名,而《邓世昌》是一种挑战和突破。去年夏天,为了演出军人的精气神,《邓世昌》剧组一行30余人深入上海水警区四大队体验生活、接受训练。三天三夜,演员们驻扎在部队,体验军人的操练、学习、生活。但直到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前,朱俭和剧院的编创人员都不知道《邓世昌》能不能得到军人的认可,也不知道来自五湖四海的军官们是否能接受沪剧的表现形式。因此,那晚的掌声和军人的敬礼,让朱俭觉得特别踏实。
那天晚上,装备学院几乎所有学员都是第一次观看沪剧,《邓世昌》打动了他们。装备学院中级培训大队学员五队队长郭长红说,看完《邓世昌》的当天晚上,许多学员在回学院的车上就开始畅谈自己的感悟,更让他们思考,“作为当代军人,如何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做对国家有担当的人
活动当天,《邓世昌》剧组的主创人员精心安排了各种活动:赠送剧目光盘和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后剧组与学员的合影;邀请学员与演员一起操练《邓世昌》序幕中的旗操;召开名为“军人的忠诚与责任”的座谈会,听取军人观众对沪剧《邓世昌》的意见和建议。
观看《邓世昌》是中级培训大队二队学员刘小成的第一次沪剧体验,他坦言之前对戏剧毫无兴趣。“像我们这一代人,几乎都是被美国大片所包围着。我喜欢像《星际穿越》那样的科幻大片,像《蜘蛛侠》所表现的英雄主义。但观看《邓世昌》后,我发现自己应该调整视野,多看看、多感悟戏剧文学,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一队学员李宇颇有些戏剧修养,他评价《邓世昌》是一部“用今人的眼光回望那场战争,剧情从有血有肉的人物出发,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又通过典型人物带出典型环境,塑造在当时黑暗、腐朽的大环境下‘孤独地逆风前行’的传奇英雄形象,是沪剧舞台上较为少见的‘男人戏’”。
身为一名水兵,《邓世昌》中的诸多情节让李宇感动:当听到《大海啊故乡》的歌声时,他觉得自己也在随着摇动的桅杆站在甲板上与纱幕后站立的水兵一起完成操练科目;当何如真唱到“此一去不管你走得有多远,我都会生生死死等着你”时,他流泪了。“因为剧情让我不由得想起一位战友在出海远航前写给妻子的一段话:‘嫁给军人不容易……我不能陪你走完这一生,我一辈子欠你的情。希望你不要难过,把孩子带好,再组织一个幸福的家。’这样的遗书在我的身边数不胜数。”当李宇轻声读出这些文字时,在场的几乎所有人都在偷偷擦拭眼角的泪水。
“用民族英雄鲜明的形象、生动的故事去打动人,播撒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种子,这是文艺的力量,是文艺工作者对于时代的忠诚与责任。”茅善玉希望,明年1月《邓世昌》新一轮的演出能邀请更多军人走进剧场观看演出,也能有更多机会去部队慰问英雄官兵。
源自:中国文化报
穿越时空的敬礼
装备学院的学员们见到邓世昌的扮演者朱俭,都远远地招呼“邓大人来啦”,这让朱俭觉得“有种回家的感觉”。一个月前,《邓世昌》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时,曾邀请装备学院中级培训大队240余名师团职军官观看。
当时,因为有这些特殊的观众在场,上海沪剧院院长、扮演邓世昌妻子何如真的茅善玉觉得特别有意义。谢幕时,她敬了一个礼,学员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而朱俭返回舞台时,以剧中人“邓世昌”的身份向军人观众行礼,军官学员全体起立,回应他一个庄严的敬礼。茅善玉说:“那个敬礼,是跨越120年,中国第一代海军和当代军人穿越时空的相遇,让我们内心特别震撼。”朱俭则坦言:“我当时真切感受到,我们传承着保家卫国的军魂。”
用沪剧的方式塑造邓世昌的英雄形象,一直让朱俭很忐忑。沪剧以“西装旗袍戏”“才子佳人戏”闻名,而《邓世昌》是一种挑战和突破。去年夏天,为了演出军人的精气神,《邓世昌》剧组一行30余人深入上海水警区四大队体验生活、接受训练。三天三夜,演员们驻扎在部队,体验军人的操练、学习、生活。但直到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前,朱俭和剧院的编创人员都不知道《邓世昌》能不能得到军人的认可,也不知道来自五湖四海的军官们是否能接受沪剧的表现形式。因此,那晚的掌声和军人的敬礼,让朱俭觉得特别踏实。
那天晚上,装备学院几乎所有学员都是第一次观看沪剧,《邓世昌》打动了他们。装备学院中级培训大队学员五队队长郭长红说,看完《邓世昌》的当天晚上,许多学员在回学院的车上就开始畅谈自己的感悟,更让他们思考,“作为当代军人,如何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做对国家有担当的人
活动当天,《邓世昌》剧组的主创人员精心安排了各种活动:赠送剧目光盘和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后剧组与学员的合影;邀请学员与演员一起操练《邓世昌》序幕中的旗操;召开名为“军人的忠诚与责任”的座谈会,听取军人观众对沪剧《邓世昌》的意见和建议。
观看《邓世昌》是中级培训大队二队学员刘小成的第一次沪剧体验,他坦言之前对戏剧毫无兴趣。“像我们这一代人,几乎都是被美国大片所包围着。我喜欢像《星际穿越》那样的科幻大片,像《蜘蛛侠》所表现的英雄主义。但观看《邓世昌》后,我发现自己应该调整视野,多看看、多感悟戏剧文学,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一队学员李宇颇有些戏剧修养,他评价《邓世昌》是一部“用今人的眼光回望那场战争,剧情从有血有肉的人物出发,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又通过典型人物带出典型环境,塑造在当时黑暗、腐朽的大环境下‘孤独地逆风前行’的传奇英雄形象,是沪剧舞台上较为少见的‘男人戏’”。
身为一名水兵,《邓世昌》中的诸多情节让李宇感动:当听到《大海啊故乡》的歌声时,他觉得自己也在随着摇动的桅杆站在甲板上与纱幕后站立的水兵一起完成操练科目;当何如真唱到“此一去不管你走得有多远,我都会生生死死等着你”时,他流泪了。“因为剧情让我不由得想起一位战友在出海远航前写给妻子的一段话:‘嫁给军人不容易……我不能陪你走完这一生,我一辈子欠你的情。希望你不要难过,把孩子带好,再组织一个幸福的家。’这样的遗书在我的身边数不胜数。”当李宇轻声读出这些文字时,在场的几乎所有人都在偷偷擦拭眼角的泪水。
“用民族英雄鲜明的形象、生动的故事去打动人,播撒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种子,这是文艺的力量,是文艺工作者对于时代的忠诚与责任。”茅善玉希望,明年1月《邓世昌》新一轮的演出能邀请更多军人走进剧场观看演出,也能有更多机会去部队慰问英雄官兵。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