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区:广场舞跳进了剧院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6-07-25
缤纷七月,骄阳似火。7月12日下午,上海城市剧院门口,人流如织,热闹非凡,2016上海“跳跳舞”杯广场舞大赛展演暨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在这里举行。演出之所以有如此高的人气,是因为舞台上的主角全是场内观众的七大姑八大姨或左邻右舍,人称“广场舞大妈”。
作为闵行区市民文化广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广场舞大赛展演由闵行区市民文化广场管理协会与上海星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台菁创业孵化器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闵行区文广局和区台办指导。演出分“律·动——艺术梦想,群众舞台”“融·和——健康活动,和谐社区”“共·生——两岸交流,同根同源”3个篇章。演出现场,平日里只在广场、社区跳舞的阿姨们,穿着漂亮的演出服,在灯光璀璨的舞台上,动作潇洒地跳起了踢踏舞、街舞、排舞、民族舞,为千余名观众献上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演出。
负责大赛和展演事务的江莉莉告诉记者,此次广场舞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共吸引了144个参赛队伍,参赛人数近2300人,网络平台参与者高达25万人次。
“快看,外婆上台了。”一位母亲对女儿说。当吴泾镇泾之韵舞蹈队的现代舞《海上拾风》登场时,台下的家人立马激动起来。
虹桥镇文体中心“金达莱”舞蹈队表演的民族舞《鼓韵》让人眼前一亮,在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团队指导老师李花是舞蹈演员出身,对队员的要求近乎专业演员。欢快的舞步、迷人的舞姿,虽然是广场舞展演,但在大剧场演出,台上每位大妈都一丝不苟,举手投足尽显专业范儿。
闵行区文广局局长杨继桢表示:“为广场舞大妈办一场‘高大上’的比赛和一台专业的演出,是闵行区文广局践行‘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受益’公共文化发展理念的一次很好实践。”本次比赛交由社会团体主办,并借助区内优质企业的支持,政府部门在其中仅发挥指导、整合、协调作用,撬动社会资本为群众办比赛、办演出,节省了政府的财政资金及人力成本,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却在社会团体和企业的帮助下进一步扩大。对社会团体而言,借助区级活动平台,进一步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也提升了社会团体的品质和感召力,可谓一举多得。
剧场内,一位从舞台跳到观众席的小伙子以其动感奔放的舞姿感染了观众,让全场气氛达到了高潮。他与另外两位年轻伙伴一起夺得了大赛的个人二等奖。这位年仅21岁的小伙子叫蔡昇峰,来自祖国的宝岛台湾,目前还在读大二,他所在的热舞团队是被邀请过来参赛的。在他看来,这样的市民活动很接地气,让他对上海产生了良好印象。
此次大赛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组委会设置了“社区公益奖金”,个人和团队都可以为自己所在社区赢得千元社区公益奖金,组委会将以获奖者的名义向社区捐赠这笔钱。
“能在这次广场舞比赛中获奖,而且能把得到的奖金回馈社会,感觉很自豪。”一位获奖代表在接过获奖证书后发表的即兴讲话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这次荣获“社区公益奖金”的共有34个获奖者和团队。获奖者白玲说:“我们团队平时在小区附近的市民文化广场上跳舞,不仅从来没被投诉过,还有越来越多的街坊邻居加入到我们队伍中来。今天,我们的广场舞表演又能为小区赢得一份荣誉,真的很开心。”
现场得到公益奖金捐赠的汽轮三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杨翠霞表示:“自从区政府推进市民文化广场改造项目以来,广场舞和其他文娱活动的硬件上去了,有关扰民的投诉也大幅减少。作为社区干部,今天接到获奖者的捐赠,我们也和他们一样开心。这笔钱,我们打算用到小区今年的文化活动中去,还会在小区里贴个公告,谢谢白玲和她的团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闵行区自2013年起以政府实事项目形式对全区100个市民广场进行了文化设施的改造,让广场舞阿姨们不仅有地方跳舞,而且跳得安全、开心。2014年,闵行区文广局积极引导热心广场文体活动的群众,组建了闵行区市民文化广场管理协会,通过全市首个广场文化活动居民自治管理组织,拉近了广场舞大妈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同时,区文广局还引入社会力量与管理协会合作,每年举办全区性的广场舞大赛及广场文化节,为闵行老百姓搭建有品位的广场舞展示平台,让闵行的广场舞跳出欢乐、跳出品质、跳出和谐。
源自:中国文化报
作为闵行区市民文化广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广场舞大赛展演由闵行区市民文化广场管理协会与上海星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台菁创业孵化器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闵行区文广局和区台办指导。演出分“律·动——艺术梦想,群众舞台”“融·和——健康活动,和谐社区”“共·生——两岸交流,同根同源”3个篇章。演出现场,平日里只在广场、社区跳舞的阿姨们,穿着漂亮的演出服,在灯光璀璨的舞台上,动作潇洒地跳起了踢踏舞、街舞、排舞、民族舞,为千余名观众献上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演出。
负责大赛和展演事务的江莉莉告诉记者,此次广场舞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共吸引了144个参赛队伍,参赛人数近2300人,网络平台参与者高达25万人次。
“快看,外婆上台了。”一位母亲对女儿说。当吴泾镇泾之韵舞蹈队的现代舞《海上拾风》登场时,台下的家人立马激动起来。
虹桥镇文体中心“金达莱”舞蹈队表演的民族舞《鼓韵》让人眼前一亮,在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团队指导老师李花是舞蹈演员出身,对队员的要求近乎专业演员。欢快的舞步、迷人的舞姿,虽然是广场舞展演,但在大剧场演出,台上每位大妈都一丝不苟,举手投足尽显专业范儿。
闵行区文广局局长杨继桢表示:“为广场舞大妈办一场‘高大上’的比赛和一台专业的演出,是闵行区文广局践行‘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受益’公共文化发展理念的一次很好实践。”本次比赛交由社会团体主办,并借助区内优质企业的支持,政府部门在其中仅发挥指导、整合、协调作用,撬动社会资本为群众办比赛、办演出,节省了政府的财政资金及人力成本,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却在社会团体和企业的帮助下进一步扩大。对社会团体而言,借助区级活动平台,进一步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也提升了社会团体的品质和感召力,可谓一举多得。
剧场内,一位从舞台跳到观众席的小伙子以其动感奔放的舞姿感染了观众,让全场气氛达到了高潮。他与另外两位年轻伙伴一起夺得了大赛的个人二等奖。这位年仅21岁的小伙子叫蔡昇峰,来自祖国的宝岛台湾,目前还在读大二,他所在的热舞团队是被邀请过来参赛的。在他看来,这样的市民活动很接地气,让他对上海产生了良好印象。
此次大赛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组委会设置了“社区公益奖金”,个人和团队都可以为自己所在社区赢得千元社区公益奖金,组委会将以获奖者的名义向社区捐赠这笔钱。
“能在这次广场舞比赛中获奖,而且能把得到的奖金回馈社会,感觉很自豪。”一位获奖代表在接过获奖证书后发表的即兴讲话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这次荣获“社区公益奖金”的共有34个获奖者和团队。获奖者白玲说:“我们团队平时在小区附近的市民文化广场上跳舞,不仅从来没被投诉过,还有越来越多的街坊邻居加入到我们队伍中来。今天,我们的广场舞表演又能为小区赢得一份荣誉,真的很开心。”
现场得到公益奖金捐赠的汽轮三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杨翠霞表示:“自从区政府推进市民文化广场改造项目以来,广场舞和其他文娱活动的硬件上去了,有关扰民的投诉也大幅减少。作为社区干部,今天接到获奖者的捐赠,我们也和他们一样开心。这笔钱,我们打算用到小区今年的文化活动中去,还会在小区里贴个公告,谢谢白玲和她的团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闵行区自2013年起以政府实事项目形式对全区100个市民广场进行了文化设施的改造,让广场舞阿姨们不仅有地方跳舞,而且跳得安全、开心。2014年,闵行区文广局积极引导热心广场文体活动的群众,组建了闵行区市民文化广场管理协会,通过全市首个广场文化活动居民自治管理组织,拉近了广场舞大妈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同时,区文广局还引入社会力量与管理协会合作,每年举办全区性的广场舞大赛及广场文化节,为闵行老百姓搭建有品位的广场舞展示平台,让闵行的广场舞跳出欢乐、跳出品质、跳出和谐。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