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场戏《海伦往事》:再唱抗日颂歌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6-08-12
黑龙江省海伦市北派二人转传承保护中心带来的拉场戏《海伦往事》于7月21日、22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该剧以拉场戏的艺术形式讲述了抗战期间海伦市扎音河畔的一个小山村,原本平静、安宁的生活被日本侵略者破坏,但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没有吓倒全村父老,反而唤醒了他们的斗志,大家纷纷拿起猎枪和锄头,歃血盟誓,誓死不当亡国奴,最后加入到抗日队伍中。该剧热情讴歌了海伦人民不畏侵略,敢于反抗斗争、捍卫家园的爱国主义情怀。
赵伟明、马惠民、张之薇、王焱等戏曲界专家对该剧进行了评议。专家认为,《海伦往事》的创排对于拉场戏这一剧种具有开创性意义,它为更多的人认识拉场戏打下了基础。编剧以小说《生死场》为蓝本,充分展现了东北地域风格,唱词编写、台词技巧令人印象深刻。导演李文国使用大量肢体语言,令舞台表现极具感染力,扭胯、耸肩、双人舞借鉴了东北大秧歌、东北大鼓的元素,粗犷、豪放,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演员唱得好、演得好、扮相好,可塑性强。主演赵晓波大放异彩,她控制舞台、把握舞台能力极强,其他演员也经验丰富,在把握人物关系方面游刃有余。该剧唱词鲜活、通俗、质朴、生活气息浓郁,舞美设计简洁大方,音乐到位。专家也谈到该剧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音乐的伴奏水平(录音质量)有待提高;第二,编剧可以对原著《生死场》进行更加大胆的突破。
《海伦往事》的两场演出受到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有观众表示:“这个戏演员特别整齐,王婆、麻婆、二里半、赵三、成业、金枝几个人物活灵活现。”“用二人转唱出萧红的作品,这是一种很好的结合。”“这个戏的唱腔和表演很有东北特色,特别是一些动作的设计,一腔一程式,都很有光彩。”微信公众号“新影戏曲台”在该剧演出前发表了导赏文章《萧红笔下那些农民,在拉场戏里唱出了他们的卑微与觉醒:〈海伦往事〉》,阅读量超过600人。微信公众号“国家艺术院团”在该剧演出后发表了《二人转唱出的抗日悲歌——拉场戏〈海伦往事〉》,详尽地介绍了剧种、剧团、剧目及专家点评等情况。
二人转素有“农民戏”之称,乡土气息浓郁。新中国成立之前原有单出头(一人表演)、二人转(两人表演)、拉场戏(三人以上表演)3种表演形式。因此,拉场戏属于二人转的一个分支,俗称“小落子”。它是用二人转曲调演唱,由扮成小旦、小生、小丑等行当的演员表演的汉族民间小戏,由于更具有戏曲艺术特色,故称为“戏”。拉场戏有50多出传统剧目,如《回杯记》、《秦雪梅吊孝》、《独占花魁》等。黑龙江省海伦市北派二人转传承保护中心的前身是海伦市人民艺术剧院,是黑龙江省建院较早的县级剧团。
源自:中国文化报
赵伟明、马惠民、张之薇、王焱等戏曲界专家对该剧进行了评议。专家认为,《海伦往事》的创排对于拉场戏这一剧种具有开创性意义,它为更多的人认识拉场戏打下了基础。编剧以小说《生死场》为蓝本,充分展现了东北地域风格,唱词编写、台词技巧令人印象深刻。导演李文国使用大量肢体语言,令舞台表现极具感染力,扭胯、耸肩、双人舞借鉴了东北大秧歌、东北大鼓的元素,粗犷、豪放,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演员唱得好、演得好、扮相好,可塑性强。主演赵晓波大放异彩,她控制舞台、把握舞台能力极强,其他演员也经验丰富,在把握人物关系方面游刃有余。该剧唱词鲜活、通俗、质朴、生活气息浓郁,舞美设计简洁大方,音乐到位。专家也谈到该剧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音乐的伴奏水平(录音质量)有待提高;第二,编剧可以对原著《生死场》进行更加大胆的突破。
《海伦往事》的两场演出受到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有观众表示:“这个戏演员特别整齐,王婆、麻婆、二里半、赵三、成业、金枝几个人物活灵活现。”“用二人转唱出萧红的作品,这是一种很好的结合。”“这个戏的唱腔和表演很有东北特色,特别是一些动作的设计,一腔一程式,都很有光彩。”微信公众号“新影戏曲台”在该剧演出前发表了导赏文章《萧红笔下那些农民,在拉场戏里唱出了他们的卑微与觉醒:〈海伦往事〉》,阅读量超过600人。微信公众号“国家艺术院团”在该剧演出后发表了《二人转唱出的抗日悲歌——拉场戏〈海伦往事〉》,详尽地介绍了剧种、剧团、剧目及专家点评等情况。
二人转素有“农民戏”之称,乡土气息浓郁。新中国成立之前原有单出头(一人表演)、二人转(两人表演)、拉场戏(三人以上表演)3种表演形式。因此,拉场戏属于二人转的一个分支,俗称“小落子”。它是用二人转曲调演唱,由扮成小旦、小生、小丑等行当的演员表演的汉族民间小戏,由于更具有戏曲艺术特色,故称为“戏”。拉场戏有50多出传统剧目,如《回杯记》、《秦雪梅吊孝》、《独占花魁》等。黑龙江省海伦市北派二人转传承保护中心的前身是海伦市人民艺术剧院,是黑龙江省建院较早的县级剧团。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