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戏多“磨”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6-08-17
连日来,酷暑中,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细河街9号的辽宁芭蕾舞团(以下简称辽芭)排练场,即便开着空调冷气,排练中的辽芭演员也是大汗淋漓。为了能以更好的状态演绎芭蕾舞剧《八女投江》,整个8月,辽芭演职员坚持在剧场夜以继日地排练。
作为辽芭打造的中国原创芭蕾舞剧,《八女投江》自2014年首演(原名《乌斯浑河的回声》)以来,已在全国各地演出30多场。该剧2014年便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在国家艺术基金设置滚动资助项目之后,2016年,《八女投江》从全国80多个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8个滚动资助项目之一。
“是东北这片黑土地养育了辽芭人,我们一直有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以发生在这片黑土地上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一部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的故事一进入视野,就立刻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和激情。”谈及《八女投江》的创排源起,辽芭团长曲滋娇说。
妇孺皆知的“八女投江”故事如何通过足尖艺术演绎?为此,辽芭聘请舞蹈编导王勇、陈惠芬担任该剧总编导,作曲家刘彤、舞美设计家张继文等专家加入创作团队。创排《八女投江》需要大量史料支撑,要求演员必须深入生活汲取创作灵感。从2013年5月开始,辽芭组织了东北抗联史专题研讨会,辽宁的地方党史专家和东北抗战史专家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全体主创人员还前往牡丹江,到“八女投江”的故事发生地乌斯浑河采风,了解人物原型、战争背景、东北抗联历史等,为该剧排演作了扎实的准备。
为在剧本创作阶段就打好基础,《八女投江》主创团队召开十几次创作会,先后拿出了六稿剧本。在编排中,着重寻求准确的肢体语言表达,比如,如何用芭蕾舞去展示战争、信仰,如何用舞蹈语言再现“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情景。“芭蕾舞剧《八女投江》旨在歌颂8位平凡女战士反抗外来侵略中展现出的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曲滋娇介绍,“我们反复思考、小心求证,也大胆创造。于川雅、敖定雯、宋爽、吕萌等优秀青年演员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对角色进行了准确诠释,终于使《八女投江》成功立在了舞台上。”
2015年9月,《八女投江》前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巡演,反响热烈。演出中,辽芭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对全剧进行多次修改,使其越来越接地气。在天津大剧院的演出结束后,学生观众全体起立,对演员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观众如此感慨:第一次看到演员立起足尖讲述激情澎湃的抗日英雄故事,在享受高雅艺术的同时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文艺评论家于平观看《八女投江》后评价:辽芭关注这一题材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担当,一是用西方艺术形式颂扬中华民族气节,二是在讴歌民族英雄的同时呈现芭蕾艺术的中国气派。
日前,国家艺术基金专家组一行10人到沈阳参加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研讨会,国内舞剧创作领域专家对该剧畅所欲言。专家罗斌表示,剧目艺术水准比最初提升了很多,增加了人文内涵,有了大作品的气象。专家谢克认为,该剧将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融为一体,音乐非常有地域感,舞台上白桦树林的灵活运用很有力量,灯光音响也恰到好处。专家还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如剧中8个女孩的个性可以再强化,强调抒情性的同时要注重叙事性,铺垫好故事,结尾可另辟蹊径从平淡中寻找感人力量等。
曲滋娇表示,十年磨一戏,辽芭将在专家意见基础上确定下一步的修改方案,确保《八女投江》越“磨”越好。9月18日,修改版的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将在沈阳演出,并将于10月赴陕西西安参演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
源自:中国文化报
作为辽芭打造的中国原创芭蕾舞剧,《八女投江》自2014年首演(原名《乌斯浑河的回声》)以来,已在全国各地演出30多场。该剧2014年便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在国家艺术基金设置滚动资助项目之后,2016年,《八女投江》从全国80多个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8个滚动资助项目之一。
“是东北这片黑土地养育了辽芭人,我们一直有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以发生在这片黑土地上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一部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的故事一进入视野,就立刻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和激情。”谈及《八女投江》的创排源起,辽芭团长曲滋娇说。
妇孺皆知的“八女投江”故事如何通过足尖艺术演绎?为此,辽芭聘请舞蹈编导王勇、陈惠芬担任该剧总编导,作曲家刘彤、舞美设计家张继文等专家加入创作团队。创排《八女投江》需要大量史料支撑,要求演员必须深入生活汲取创作灵感。从2013年5月开始,辽芭组织了东北抗联史专题研讨会,辽宁的地方党史专家和东北抗战史专家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全体主创人员还前往牡丹江,到“八女投江”的故事发生地乌斯浑河采风,了解人物原型、战争背景、东北抗联历史等,为该剧排演作了扎实的准备。
为在剧本创作阶段就打好基础,《八女投江》主创团队召开十几次创作会,先后拿出了六稿剧本。在编排中,着重寻求准确的肢体语言表达,比如,如何用芭蕾舞去展示战争、信仰,如何用舞蹈语言再现“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情景。“芭蕾舞剧《八女投江》旨在歌颂8位平凡女战士反抗外来侵略中展现出的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曲滋娇介绍,“我们反复思考、小心求证,也大胆创造。于川雅、敖定雯、宋爽、吕萌等优秀青年演员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对角色进行了准确诠释,终于使《八女投江》成功立在了舞台上。”
2015年9月,《八女投江》前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巡演,反响热烈。演出中,辽芭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对全剧进行多次修改,使其越来越接地气。在天津大剧院的演出结束后,学生观众全体起立,对演员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观众如此感慨:第一次看到演员立起足尖讲述激情澎湃的抗日英雄故事,在享受高雅艺术的同时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文艺评论家于平观看《八女投江》后评价:辽芭关注这一题材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担当,一是用西方艺术形式颂扬中华民族气节,二是在讴歌民族英雄的同时呈现芭蕾艺术的中国气派。
日前,国家艺术基金专家组一行10人到沈阳参加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研讨会,国内舞剧创作领域专家对该剧畅所欲言。专家罗斌表示,剧目艺术水准比最初提升了很多,增加了人文内涵,有了大作品的气象。专家谢克认为,该剧将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融为一体,音乐非常有地域感,舞台上白桦树林的灵活运用很有力量,灯光音响也恰到好处。专家还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如剧中8个女孩的个性可以再强化,强调抒情性的同时要注重叙事性,铺垫好故事,结尾可另辟蹊径从平淡中寻找感人力量等。
曲滋娇表示,十年磨一戏,辽芭将在专家意见基础上确定下一步的修改方案,确保《八女投江》越“磨”越好。9月18日,修改版的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将在沈阳演出,并将于10月赴陕西西安参演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