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剧照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0月11日,由上海沪剧院创作、演出的沪剧《回望》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该剧也同时拉开了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主办的“东方之韵——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新剧目北京展演”的帷幕。
沪剧《回望》根据王愿坚小说《党费》改编,由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监制,剧作家赵化南执笔,青年导演王海鹰执导,上海沪剧院青年演员团“90后”优秀青年演员洪豆豆、金世杰、王祎雯、吴嘉倩、陈丹妮、钱莹、丁叶波、施佳杰、朱麟飞、韩朝群等担纲主演。这是青年演员团成立5年来,上海沪剧院为他们推出的第七部大戏。
该剧以来自大都市上海的年轻女孩美娅——这位烈士的后代替母亲去江西祭扫亲人为切入点,以追溯的视角,讲述了主力红军长征后,江西苏区女共产党员黄英忍受着失去丈夫的痛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揭露叛徒,坚持斗争,用自己的党费购买咸菜和粮食送给山上的游击队员,最后为党的事业献出一切的感人故事。全剧折射出当代青年通过追寻共产党人走过的足迹,对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不断理解、认同,最终被深深感染的心路历程,揭示了“何为守理想,何为献忠贞”这一重大主题,从而引发人们思考“人该如何活,又该如何生”这一现实问题。
《回望》在保留沪剧特色的基础上,对舞台样式进行大胆突破和创新。小说《党费》曾被成功改编成歌剧《党的女儿》、京剧《映山红》等舞台作品。上海沪剧院此次的舞台呈现,不仅对原有人物和情节做了较大改动和重新铺陈,而且倾力打造全新的结构和视觉效果,从现代视角回望历史,展示当代年轻人对革命先烈感人事迹的探寻与思考。以守墓人的讲述串联起整个故事,创新了沪剧舞台上革命题材常见的叙事方式。 全剧舞美在保持沪剧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增添了浓郁的江西地方色彩,时空转换既给人一种历史久远和凝重感,又透露出当下浓郁的都市气息。特别是共产党人卢金勇壮烈牺牲的一场戏,在揭露敌人用残暴的手段残害生命、扼杀革命的同时,讴歌了共产党人笑对死亡,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无惧牺牲的伟大情怀。舞台上那一束火炬般熊熊燃烧的“大火”,象征着革命的火种终将形成燎原之势,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心灵震撼。
培养年轻人才的重要方式就是让新人多登台表演,上海沪剧院希望通过《回望》以新剧目带动青年人才成长。扮演女主角黄英的洪豆豆今年只有22岁,曾经摘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新人配角奖,虽然年轻,在舞台上却沉稳老练。剧中,她将一名共产党员的夫妻情、母女情,以及面临生死关头做出最终抉择时的坚毅演绎得真实、自然,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好评。饰演革命志士卢金勇的金世杰表现出了革命者的阳刚气质和英雄气概;扮演翠兰的王祎雯无论从音色还是形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在剧中扮演黄英女儿妞妞的小演员毛珺宜,她吐字清晰、唱做俱佳,引人注目。7岁的毛珺宜是上海沪剧院沪语训练营的学员,去年她就与另一个学员一起上了央视戏曲频道《欢乐戏园》栏目和东方卫视《百姓戏台》栏目,在沪语训练营一周年汇报演出时她表演的《瑞珏·洞房》颇受观众好评。
谈到青年演员团一路走来的历程,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情不自禁落下热泪:“《回望》让我看到了以洪豆豆为代表的一群青年演员的横空出世,让我感受到了这5年来沪剧院对他们倾力培养的成效。年轻演员们成熟了、成长了,沪剧的接力棒开始交接,他们已有了担当重任的潜质。”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