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春天的故事》礼敬改革开放40年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8-10-30   
    果  然
    始自1978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变。如今,40年一晃而过,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对每个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艺术家们更是十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段历程带来的心灵悸动,开始了艺术创作和演绎。由天津歌舞剧院新近推出的大型当代舞剧《春天的故事》,就在我们业已存在的心灵感动之外又带来一种视觉上的艺术冲击。
    由江东编剧、邓林任总导演兼编舞的舞剧《春天的故事》,以改革开放40年为着眼点,用舞剧艺术的表达方式,大写意地讴歌了这样一个人类罕见的壮丽时代。如何用舞剧艺术的形式、用肢体的语言来表现这样一个宏大的叙事,《春天的故事》的上演引来了各方的关注和兴趣。
    正像改革开放这一声春雷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雷声滚滚的震撼一样,舞剧《春天的故事》也似一声炸响,把观者震得有些错愕。按照这个温暖的剧名《春天的故事》的提示,估计大部分观者都是揣着观看传统舞剧的心态走进剧场的,毕竟,这二位主创者为天津歌舞剧院打造的另一部舞剧《泥人的事》就曾在舞剧的“叙事”上获得过非常好的观赏效果,让观众们看得心满意足,因此沿着这样的思路来看舞剧《春天的故事》的观者大有人在。然而,这部作品却完全没有按照以往舞剧的叙事路线行进,而是选择了虚实结合的舞剧叙事,对要表达的内核展开了别具匠心的艺术演绎。
    首先,我们看一下该剧要表现的内容:第一幕表现的是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着眼于改革开放之初在农村问题上迈出的第一步;第二幕进入城市,表现深圳的工业化建设的极快速度;第三幕又转入科学领域,表现“科学的春天”为中国大地带来的生机;第四幕是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母亲、讴歌旗帜,用一个“母亲”的形象寄托了创作者们的激情。按说,这样一个“分散”的剧情,在结构上的安排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听上去这已经像是一个“舞蹈诗”的结构了,然而,创作者安排了一个从一而终的“母亲”形象,让她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延宕而成长。这可谓是该剧的一个绝妙安排,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人物,让观者在舞剧艺术中看到了类似话剧《茶馆》那样的“糖葫芦儿”式的结构,这不但让《春天的故事》作为“舞剧”的艺术形式得以确立,更为中国舞剧艺术在结构环节上的创新与探索上,提供了一个可供分析的样本——台上,“母亲”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农村小妞”、是深圳建设大军中的“进城建筑女工”、是伴随科学家丈夫开发出“稻谷革命”的爱妻、更是象征着红旗永不落的“母亲”。她是一条线,串起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阶段。这样的角色安排和处理新鲜、生动、独特、有效,在司空见惯的舞剧“森林”中又兀立起一条新路,难能可贵。更加可贵的是,创作者能够在“大”的历史线索中,挖掘出“小”的心理展现空间,在连绵不断的宏观舞剧叙事中表现出个人真挚而动人的情感,这是总导演邓林的拿手好戏,在他一贯的舞剧创作中,都会给观者带来这一动人的瞬间,从而引起观者情感上的极大共鸣。
    当然,在这部舞剧中处理这样的情感瞬间,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因为导演在这部剧中尝试的是“抽象”的表达方式,即将现代舞(或者今天更为时髦地称为“当代舞”)的表现方法作为艺术表现基点,因而,如何协调现代舞抽象的“虚”和人物心路历程的“实”,就成为一道考验导演艺术功力的门槛。看罢全剧,《春天的故事》让人十分信服和满意导演的艺术处理,在虚实拿捏上掌控得极为准确,既让人对“实”的情感捕捉得及时而准确,同时也把现代舞的艺术特质表现得十分到位。
    说到现代舞的表达方式,正是此剧最让人“瞠目”的一点。全剧始终处在一种非常“现代”的环境之中,无论是语汇、音乐,还是舞美、服装,那些极为醒目的“现代”艺术表达手法,的确让观者始料未及。
    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举措。现代舞艺术风潮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进入中国的,这个舞种的进入曾为中国当代舞蹈带来了及时的“营养”,开拓了中国舞人的视野,促进了中国舞蹈业的整体进步。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现代舞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一个独立“舞种”的门内事,各舞种又都按着自己的路径“各走各的路”,“老死不相往来”的格局反而弱化了“现代意识”为我们带来进一步成长的可能。舞剧《春天的故事》旗帜鲜明地选择了这一“小众”艺术形式并予以主流表达,这在今天的舞剧创作中确是比较罕见。
    然而,当观者的初步不适过去之后,再行琢磨时,却能看到这一举措在创意上的进步意义,它不正是在以改革开放的姿态和心力来讴歌改革开放吗?它不正是我们苦苦等待了多年的进步成果吗?虽然这一声婴儿的初啼未必嘹亮,但它的面世毫无疑问给业界带来了希望。
    《春天的故事》的创演,自会在中国的舞剧史上产生其独有的价值,更会为中国舞剧的多元化探索提供有益的观念动力。对这部舞剧的肯定并非是要让其他舞剧作品同样沿着“这一个”的足迹前行,而是希望我国的舞剧艺术能够呈现出多样业态,用不断探索的艺术形式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