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西进”精准扶持,力促乡村文化振兴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8-10-31   

瓶窑镇综合文体大楼(效果图)

瓶窑镇苕溪艺术团的演出群众喜闻乐见

鸬鸟镇鳌鱼灯艺术团

浙江交响乐团走进瓶窑镇专场演出

径山镇茶艺秀

戏曲培训

曲艺名家翁仁康走进黄湖镇专场演出

径山镇双溪村文化礼堂

径山镇文体中心大楼(效果图)

    刘  巍  陈  清  龚  蓓
    9月27日,云集全国文化馆(站)业界近千人参加,以“增强基层文化馆(站)活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文化馆年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文体服务中心主任冯敏作为浙江省乡镇文化站的唯一代表参加年会,并在论坛上作交流发言。
    短短两年间,作为余杭区西部五镇之一的径山镇依托“文化西进”战略,不仅在2017年以浙江全省总分第一的成绩成功创建“浙江省文化强镇”,更抒写了余杭精准扶持五镇公共文化事业,力促乡村文化振兴的新故事:文化设施携手新技术,催生“新建造”;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给民众生活带来新变化;当绿色成为发展主题词,便有了城市乡村共美、市民村民共享幸福的“新风景”。
    余杭是杭州的都市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片美丽的土地孕育了良渚文化、运河文化、禅茶文化。其中,良渚文化享誉中外,被誉为“中华文明之光”。余杭区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地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浙江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在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中,余杭区在浙江全省(不含宁波地区)79个县(市、区)中连续五次名列第一,文化建设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余杭地域东西狭长,辖区内西部五镇(瓶窑镇、径山镇、黄湖镇、鸬鸟镇、百丈镇)多为半山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尤其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指标上均落后于余杭其他地区,“先天的不足”和“成长的烦恼”倒逼余杭不断思考变革。
    西部五镇如何与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齐头并进?如何满足当地百姓现场观看高水平文艺演出的需求?如何培育“不走的文艺演出队”?如何突破文化阵地管理瓶颈?如何发展文创产业?……
    余杭区理清思路,针对西部五镇文化事业发展相对薄弱的现状和文化民生改善的迫切需求,大力实施“文化西进”战略,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力促乡村文化振兴,绘制精准扶持“余杭样本”,全面推进西部五镇文化事业的新一轮繁荣发展。
    精准扶持  政策先行
    2017年起,在“文化西进”战略推进过程中,余杭区坚持政府主导,加强统筹规划,在组织机制、保障机制、管理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主导。
    余杭区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西部发展推进城乡统筹的实施意见(2017—2019年)》《关于印发余杭区“六大西进”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的通知》《2017年度“六大西进”项目考核细则的通知》《关于明确“六大西进”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联络人员及相关工作机制的通知》《关于印发余杭区文化西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明确五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按实际投入,区财政给予100%资金补助;创建省市文化、体育、遗产保护示范项目获得省市荣誉项目的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00%资金补助;创建等级文体团队的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00%资金补助;对五镇举办的文体活动、文艺创作支出的70%进行补助;在实施“百千万”文化下基层工程中,确保五镇文艺演出类活动、图书服务、农村电影放映等在原有数量上增加50%,为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大力推进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资金保障。
    设施提升  加速推进
    “高起点、可持续、有保障、惠百姓”是“文化西进”的建设目标,旨在为余杭区西部广大群众提供就近、免费、实用、特色文化服务,实现美丽余杭城乡文化协调发展。余杭西部较东部地区文体事业发展过程中,较为明显的差距就是文体设施建设基础较差。2017年,西部五镇的文化设施建设首先破题发力,五镇综合文化站大楼建设立项启动。
    截至目前,径山镇新建综合文体大楼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投资1亿元,还整合资源,在原有3个分属文体活动中心、11个农村文化礼堂、4个特色展示馆、11个文化驿站、2个文化主题公园等的基础上,实现了文化服务、文化活动全域覆盖,成为余杭西部第一个成功创建浙江省文化强镇的乡镇。黄湖镇利用原黄湖中心幼儿园改建综合文体中心大楼,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含500平方米的图书分馆和能容纳600人观看演出的室内场馆,投入1000万元进行建设。瓶窑镇新建综合文体中心大楼设计图一面世就让人惊叹,其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集电影放映、舞台演出、多项展示功能于一体,投入了2亿元重点建设。鸬鸟镇原拆原建的综合文体大楼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投入3000万元。百丈镇新建综合文体大楼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含1个多功能影剧院,也投入了3000万元建设。
    与此同时,五镇配套的非遗展示馆、农村文化礼堂、游步道、篮球场、健身苑点等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已初现成果,共计投入扶持资金1543万元。“文化西进”实施的17个项目预计总投入4.7亿元,一个复合型的西部文体设施网络正在快速形成。
    “一镇一品”  成果显著
    近年来,余杭东部镇街文艺创作十分活跃,精品迭出,而西部五镇一直缺乏有分量的文艺作品,抓重点、补短板势在必行。
    余杭区充分利用西部五镇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历史人文资源,开展文艺作品创编和辅导,邀请浙江省、杭州市范围内的知名专家及余杭区内群文骨干深入五镇创作采风,并召开文艺座谈会,现场进行指导和辅导;创作推出了五镇各村村歌《悠然见南山》《念念难忘》《溪口恋曲》《松竹西山》《最美是青山》等20余首,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创作了舞蹈《鸬鸟鳌鱼灯》《百丈草灯》《梦忆赐壁》《余杭纸伞》《石濑花灯》《径山擂鼓》和茶艺秀《径山茶香醉悠悠》等一批展现五镇历史传承、地域特色的文艺作品,其间投入资金200余万元。2017年11月28日,新作品在“文化西进”余杭区西部五镇文艺创作成果展示活动中集中亮相,作品较高的艺术水准和精彩演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场专题演出是“文化西进”战略实施以来在五镇的第80场演出,不仅是当年“文化西进”的成果展现,更是精准扶持的良好开端。
    与此同时,结合地域优势,余杭区文化部门主动融入当地农业、文创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的辐射带动功能,打造“一镇一品”文化品牌,助推五镇经济社会发展,指导举办径山镇茶圣节、鸬鸟镇梨花节和百丈镇“好竹意小镇”艺术节、黄湖镇融·创艺术节,助推瓶窑镇余杭纸伞工作室开发相关非遗衍生品和文创产品,宣传推介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特色小镇,增强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幸福感。
    扶持供给  方式多元
    加量、加质、加新是开展“文化西进”工作的“加速器”,由于余杭区西部五镇的较大规模活动偏少,各类文化服务相对匮乏,为满足山区百姓在家门口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文化西进”给予强有力保障。这包括2017年送文艺演出66场、图书1万册、电影1206场;先后举办西部五镇滚灯操大赛、“美丽洲故事会”西部专场、“文化西进”“一镇一品”优秀成果展演等较大规模的活动;引进大批名人名家、专业院团举办高质量演出,如“浙江省朗诵名家团走进余杭西部诗歌朗诵会”、曲艺名家翁仁康走进西部专场演出(5场)、“高雅艺术走进西部五镇——浙江交响乐团专场演出”(2场)、“醉美余杭”名人名家书画展进径山、杭州滑稽艺术团走进余杭西部专场演出(2场)等高品质活动。此外,2018年,余杭区计划安排400万元用于补助五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为给西部五镇培养更多文艺骨干,进一步提升当地文艺团队的整体水平,培养一批留得下的文化能人,为群众参加文化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与便利,余杭区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文艺骨干的培训力度,成为“文化西进”项目的重要内容。余杭区先后组织区文化馆各艺术门类业务干部到五镇村(社区)举办语言、舞蹈、声乐、书画等培训班,让更多文艺骨干在家门口接受培训。余杭区图书馆专门派人深入五镇图书分馆指导开展阅读活动,同时对管理员进行图书管理业务培训。余杭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中心的演员深入五镇村(社区),在唱、演、表等方面对戏曲爱好者进行手把手辅导与培训。据统计,各门类培训平均每年80余场(次),共培育区级一级文艺团队8支、上等级的团队31支,五镇文体队伍素质得到显著提升,成为繁荣当地文化的中坚力量。
    一张蓝图绘到底,独具余杭特色的“文化西进”战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实施这一战略中,余杭区将按照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的“三真”要求,实现上下办实事、发展见实效、群众得实惠的“三实”目标,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文化西进”战略实施,切实完成对五镇的“精准文化扶持”,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实现余杭全域文化事业发展一盘棋,打造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余杭样本”。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