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曲剧:让年轻人挑起传承发展的大梁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9-07-25   

《林则徐在北京》剧照

    本报记者  于  帆
    “高高的宫城墙隔开了浩浩天地,华美的廊檐柱遮住了朗朗乾坤。苍茫茫白雪飘洗去世间万般尘,扑簌簌好清莹拂来还满落此身。” 新创北京曲剧《林则徐在北京》中优美而朗朗上口的唱词,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日前,由北京市曲剧团创作推出的《林则徐在北京》亮相北京天桥剧场。细心的观众发现,这样一部新编历史剧的演员、制作团队,几乎全是“80后”的年轻人。在全国戏曲院团面临传承发展困境的当下,曲剧团这些年轻人做了怎样的努力呢?
    创新发展:年轻主创,多维呈现
    说起北京曲剧,很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这一剧种并不十分熟悉,但经典的北京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带着浓郁京腔京味的《探清水河》等都深受老北京人青睐。北京曲剧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作为一个历史不足百年的新兴剧种,北京曲剧在剧目生产、艺术质量和社会影响上始终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北京市曲剧团在原创剧目上下功夫,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在推出《黄叶红楼》《太平年》等代表性剧目的同时,也将青年演员推向剧目创作、表演的第一线。北京市曲剧团书记潘向东告诉记者,剧目能否创新关系到剧团的生存,而接班人的培养则关系到剧种的生存。培养接班人最重要的途径是为他们创造舞台实践的机会。
    近期与观众见面的曲剧《太平年》,从主演到群演都是北京市曲剧团的年轻人;这一次,《林则徐在北京》更是导演、编剧、作曲、舞美、表演的重任全部落在年轻人肩上。
    潘向东告诉记者:“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青年艺术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对于隶属于北京演艺集团的曲剧团来说,对年轻人的培养离不开集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方面的创新实践。”北京演艺集团一方面制定并实施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提高后备青年人才整体水平;一方面积极引进优秀艺术人才,充实到所属院团演员、导演、编剧等岗位。
    “全部起用本团的主创团队来编排剧目,这在近年来的北京曲剧剧目创作中是第一次。”2009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专业的席凯在执导《林则徐在北京》时既兴奋又有压力。
    讲好故事:出之贵实,用之贵虚
    过去,观众印象深刻的林则徐形象,多来自于郑君里导演、赵丹主演的电影《林则徐》,以及谢晋导演、鲍国安主演的《鸦片战争》。北京市记协常务副主席郝中实认为,《林则徐在北京》在创作中“巧妙地摒弃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只聚焦林则徐在北京面圣受命的短暂时光,将所有的人物关系、矛盾冲突以及病入膏肓的社会百态、京城官场的腐败沉沦,悉数融于其中,令故事容量更大”。
    实际上,据史料记载,在北京时,道光皇帝曾多次召见林则徐,但他们的谈话内容并没有相关资料明确记录。编剧张帆在真实史料的基础上,参考民间故事,结合林则徐禁烟的史实,为观众补充了这段故事。戏剧评论家王安葵认为,历史剧的创作可以在史料基础上大胆虚构,这也贴合了古代戏剧家王骥德所讲的戏剧之道——“出之贵实,用之贵虚”。
    导演席凯在陈述创作理念时提到,整部剧重点在于彰显人物性格,凸显人物内心复杂的变化,从而避免人物的单一化。为此,剧中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妻、师与生、朋与友等关系,都被张帆挖掘出不同的戏份。
    很多观众对该剧虚实结合的舞台表现方式印象深刻。“由于剧中大部分内容为室内场景,舞台呈现相对单一,我选择运用斜面浮雕等道具和吊挂景片突出老北京城不同空间的特性,同时还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大雪纷飞下高高的宫墙’这一贯穿始终的舞台视觉意象,来呈现林则徐在北京这段时间各方势力风起云涌、暗藏杀机的氛围。”担任本剧舞美设计的黄少飞说。
    京腔京味:老而不旧,新而不丢
    北京曲剧是由单弦牌子曲及北方民间曲调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其唱腔委婉动听、旋律优美、吐字清晰,台词具有浓郁的京腔京味儿。北京曲剧表演艺术家孙宁曾说,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北京曲剧的“根儿”就是京味儿。
    担任《林则徐在北京》作曲的顾静媛,曾受教于北京曲剧知名作曲家戴颐生,这次她独立创作,根据不同人物关系安排了不同的曲牌,如林则徐给道光皇帝献禁烟策所选的曲牌是明快、有活力的《太平年》;林则徐夫人郑淑卿劝解林则徐的一段唱腔曲牌,选择了娓娓道来、婉约温柔的《剪靛花》……在保留了北京曲剧本体的优秀元素之外,进行了大胆创新。顾静媛表示,希望通过在作曲上的创新,“创编出既带有北京曲剧传统音乐特色,又符合全剧主题的主旋律音乐,做到老而不旧,新而不丢”。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吴乾浩看来,北京曲剧在当下发展中,应在保留传统文化根基的同时,具备开放的眼光和格局,这离不开剧本、音乐乃至舞台设计等各方面的创新。北京剧协驻会副主席杨乾武对此表示赞同,他强调,北京曲剧在以开放的心态适应市场的同时,绝不可以丢失自己剧种本身的文化精髓。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