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男女技巧》
本报记者 罗 群/文 陈 曦/图
7月17日至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在广西南宁举办。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5周年,本届展演也是文化和旅游部组建后第一次举办全国杂技展演活动。参演杂技、魔术节目以及杂技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展现出中国杂技艺术创作的可喜面貌与勃勃生机。活动大力推行文化惠民,吸引了大批观众走进剧场,一饱眼福。展演不搞评奖,而是邀请专家以一场一评、一剧一评的方式探讨技艺、研究创作,为参演团队指点迷津,提升了展演乃至中国杂技创作的理论高度。
杂技剧首次纳入展演
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中,来自全国33个杂技艺术单位的6台杂技剧和36个杂技、魔术节目轮番上演,其中杂技剧是首次纳入全国杂技展演。
曾经有人说,杂技不能有情节,只能有情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发生了变化。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说:“杂技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表演模式,而是以杂技艺术为核心,集其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杂技剧正是将杂技技艺与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出现的综合艺术形式。参加展演的6台杂技剧涵盖了多种题材,既有革命题材剧目《红色记忆》《渡江侦察记》,也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百鸟衣》《小桥流水人家》《梦回中山国》《岩石上的太阳》;既有以一条主线贯穿,情节跌宕起伏的作品,又有以折子戏方式结构全剧的作品。
参加本届展演的杂技、魔术节目涵盖爬杆、斜杠、空竹、球技、柔术、变鸽子等多个类型,体现了高、难、险、奇、趣的特点。其中,《顶板凳》等多个节目在创意、技术难度等方面代表了目前国内的最高水平。
19场演出吸引2万多人次观众
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实行文化惠民,演出在南宁不同方位的多个剧场进行,票价以50元、80元为主,最高不超过180元。12天19场演出共吸引观众2万多人次,广大观众对展演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展演的剧目、节目水平高,主题鲜明、技艺精湛,是极其精彩的杂技演出。
为了真正实现“杂技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的宗旨,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除了推出低价票,还积极吸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共同发力,电视、报纸、网络直播、短视频轮番上阵,使得本次展演突破千万人次观看,极大地提升了杂技、魔术艺术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一场(剧)一评提升理论高度
全国杂技展演的前身是创办于1984年的全国杂技比赛,30多年来,比赛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和人才。从本届起,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有关意见》精神,全国杂技比赛取消评奖,改为展演活动。展演采取一场一评、一剧一评的方式,邀请业界顶尖专家,在每场演出后举行专场研讨会,对参演作品进行点评和研讨,提出有见地、有价值的观点和意见。
这种方式在全国性杂技活动中尚属首次,对探讨创作得失、推动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过去,创作团队参加比赛总是不自觉地将主要精力放在冲击奖项上,而忽略了对作品本身的分析、打磨和提升,与专家面对面深入交流的机会也不太多。一场一评、一剧一评扭转了这样的被动局面。专家代表、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张居淮表示,在以往的模式下,囿于评奖、排名等因素,专家表达观点会比较谨慎,甚至不愿多说,而改评奖为展演后,专家即可放下顾忌,直言不讳地对参演节目、剧目提出建议和意见,让创作者有更大的收获,也提升了全国杂技展演的理论水平,以理论评论指导艺术实践,为杂技艺术勇攀艺术高峰提供更深远、持久的支持。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