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传承保护成果 聚力曲艺发展振兴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9-09-18   

 山东快书《名段新唱》在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启动仪式暨开幕晚会上演出  (曲艺周组委会供图)


    天津时调《放风筝》在趵突泉公园演出

    王学思
    连续5天的时间里,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94个曲艺项目、492位曲艺类非遗传承人在山东济南各大剧场、书场、社区、景区和学校进行了128场惠民演出,惠及群众3.7万人,同时创下3000多万次的微博话题阅读量、4787万人次的直播观看量……
    这是9月10日在济南落幕的“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提交的一份“成绩单”。其实,一串串数字不仅体现出此次曲艺周活动的覆盖面之大、影响力之广,更折射出当前我国曲艺类非遗的传承活力正在不断增强、存续状态正在得到好转,广大群众对于曲艺的关注度在显著提升,曲艺艺术的魅力和社会影响力正在不断释放和扩大。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曲艺的艺术存在样态及其价值体现,决定了对它的传承与保护要以“演出”的方式“活”在观众与听众中间。因此,为了展示曲艺传承发展成果,推出曲艺优秀传承人和优秀作品,自去年开始,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艺术司着力打造“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品牌。2018年6月,在“曲艺大码头”天津举办的首届“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将由国务院公布的迄今4批127个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所包含的134个曲艺品种全部汇集起来进行展演,堪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曲艺界参与曲种数量最多的一次专业聚会。
    今年,在被誉为“曲山艺海”的山东济南,“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如期举办,“南词北曲荟萃、名家大师云集”的盛景再现。曲艺周期间,泉城百姓在社区家门口、在百花洲的书场、在山东省会大剧院、在趵突泉和大明湖景区、在中小学校等54个大大小小的演出场地,亲身感受并参与了一场场曲艺大联欢。
    四川评书传承人袁国虎说:“这样的聚会绝不是一场风风火火的成果汇报演出,而是一次曲艺界互相学习交流、切磋经验的宝贵机会,是促使我们传承人把传承保护工作做得更好、更实的一次激励之行。大家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当我们再次回到各自的工作地点的时候,则要形成曲艺传承发展的燎原之势。作为传承人,应不愧对这个伟大的时代给予曲艺的扶持与支持。”
    承乡情乡韵  促文旅融合
    曲艺服务于广大民众的日常娱乐和精神审美,今年曲艺周的一大亮点就是将展演深入到了人民群众的身边,让市民及游客近距离领略乡音乡韵,拓展曲艺的演出发展空间。
    在济南百花洲剧场,台下,8岁的小观众韩雨霆在妈妈的陪伴下听得起劲儿;台上,11岁的沧州木板大鼓小演员王鑫笛在爷爷王银杰的带领下演得卖力。
    “没想到这些节目能让‘10后’的小朋友也听得这么认真。”韩雨霆的妈妈认为,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接受和喜爱非遗,一方面是它本身就具有无穷的魅力,同时也因为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和创新创意使得非遗以更新颖、更具吸引力的面貌呈现在观众眼前。“比如,这一次我们就是在直播平台上观看了曲艺周的开幕式演出,发现孩子特别喜欢,于是就带他来现场再感受一下。我们特别希望他能通过这个机会了解家乡的曲艺和文化。作为济南人,如果不了解本地的传统文化,不知道自己身处的城市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点,那么就难以产生归属感和文化自豪感。”
    在趵突泉公园,来自贵州的“90后”女孩沈美第一次到济南旅游,她认为,旅游绝不仅仅是看看景点和尝尝美食。“特别幸运赶上了曲艺周,如果不是来这边游玩遇到了曲艺演出,我应该不太可能专门花时间去了解山东大鼓、天津时调、京韵大鼓。但当我真正坐下来认真听了之后,我感觉那个韵味、曲调其实还蛮动人的,而且能明显感受到不同地方的曲艺特色,能凸显一个地方的文化辨识度。我们应格外珍惜这些文化财富,把它们保护好、利用好。”
    “晚上的曲艺演出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长,到时候大家可以带个小凳子到广场上坐着看。”得知曲艺周的进社区演出将来到自己所在的社区,济南市历下区建筑新村街道解放路社区居委会的文艺干部李艳特别开心,演出那天她一早就在居民的微信群里提醒大伙儿晚上来看演出。夜幕降临,演出开场,看到围坐在舞台下的居民的背影,李艳感慨:“如今,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更多的时间享受文化生活,但是有机会邀请曲艺名家与社区居民‘面对面’真的很难得,居民都特别高兴,你看,好多人在微信群里为演出点赞呢。”
    品古韵新声  话曲艺传承
    今年是快板书天津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少杰第二次参加非遗曲艺周的演出,在他看来,这一届的曲艺周别具新意。“许多鼓曲类的节目在演唱的唱腔上、表演的呈现形式上,特别是演员的年轻化方面都与以往有了一些变化,足以见得各地为此次曲艺周的演出做足了准备。而且,在展演中我发现新创作的作品也比较多,不少作品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创作的。这也说明,全国非遗曲艺周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曲艺传承人进行艺术创作的积极性。”
    其实,调动广大传承人积极性的不仅仅是曲艺周的活动。近两年来,文化和旅游部通过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7500多万元,覆盖了所有曲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支持扶持每一个曲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还深入实施非遗研培计划,加强曲艺后继人才培养;设立曲艺文化生态保护区,探索对曲艺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支持各地编排曲艺节目,组织会演,不断提高演出实践频次,努力活跃曲艺传承实践。
    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明确了曲艺类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在本次曲艺周期间,主办方还专门就贯彻落实《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的具体举措,邀请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各地非遗保护管理者、工作者代表进行了研讨座谈。会上,与会代表从各自的实际工作出发,恳切建言,他们表示,要勇担保护传承责任,在政府和传承人的密切配合与互动中,不断提高曲艺的传承发展能力,充分发挥曲艺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