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现场
甘 霖
9月2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14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本次论坛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为主题,聚焦“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为中国与东盟各国文旅合作对话搭建平台,助推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旅游共同繁荣。2006年至今,在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的推动下,广西在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本次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甘霖厅长做了主旨演讲,分享了广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资源、实践和经验。——编者
文旅资源丰富多样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需要兼具文化与旅游功能的资源作为支撑。广西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概括起来,可分为六大类,即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边关文化、山水文化、海洋文化、长寿文化,再简而言之,可用6个字概括,即老、少、边、山、海、寿。多年来,广西文化旅游稳步发展,正是因为有这六大资源作支撑,且已初步形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局面。
一是“老”,即古老的文化积淀,也就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如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壮族文化瑰宝和世界岩画的极品,201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桂林兴安县的灵渠建于秦朝,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北海市的合浦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合浦汉墓博物馆馆藏的5200多件文物,都是从汉代古墓中出土的文物。
二是“少”,即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也就是民族文化。广西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有壮、瑶、苗、侗、仡佬、水、京、毛南、回、彝、仫佬11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广西每个民族都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其中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都是游客非常喜爱的文化旅游资源。
三是“边”,即神秘的中越边关风情,也就是边关文化。广西有3个市(8个县区)与越南接壤,有1000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边境线上风景优美,风情浓郁,有“千里边关,千里画廊”的美誉。主要文化旅游景观有宁明花山、凭祥友谊关、龙州小连城、大新德天瀑布、靖西通灵大峡谷、旧州古镇、那坡黑衣壮村寨等。
四是“山”,即甲天下的山水风光,也就是山水文化。广西有两处世界自然遗产(即中国南方喀斯特),一是桂林,二是环江。其中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称。
五是“海”,即浪漫的滨海风光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遗迹,也就是海洋文化。广西位于中国南端,有1050公里的海岸线。北海、钦州、防城港3个沿海城市,有着浓郁的亚热带滨海风情,其中北海的涠洲岛是中国最美的海岛之一。
六是“寿”,即长寿之乡和健康旅游,也就是长寿文化。广西有27个中国长寿之乡,占全国的1/3,其中河池市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长寿之乡”。这里的百岁老人比例是国际长寿标准的5倍多,每年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和“候鸟人”到这里旅游、度假。
机制保障坚强有力
2018年,中国国家层面开始了政府机构大改革,将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去年下半年,广西也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进行了机构大改革,并在年底前完成了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组建,将原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整合。今年以来,广西各市、县也完成了文化与旅游的机构整合工作,在机制和体制上为文化与旅游整合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建以来,积极地推进文化与旅游在政策、规划、产业、市场管理、宣传推广、公共服务、资金预算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推动“山水之乐”向“文化之乐”升级
一是深化文化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广西将加强原文化系统和原旅游系统在发展理念、机构队伍、工作平台、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无缝对接,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和旅游在职能、资源、产业、市场、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等领域全方位、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狠抓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创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争取早日出亮点、出成果、出品牌。
二是把资源优势变为发展新动能。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具有一定重合性,旅游资源既包括山水林田湖等自然景观,也包括楼台亭馆榭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有限的,而人文创造是无限的,文化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最丰富、最深厚、最具魅力的元素。要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挖掘、保护、传承和开发有形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通资源壁垒,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要深入挖掘广西自然山水背后的文化内涵,打造一批诸如桂林逍遥楼、桂林东西巷的文化新地标,推动“山水之乐”向“文化之乐”升级。以世界遗产花山岩画、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灵渠以及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将大量处于原始资源状态的文化遗产“唤醒”,打造成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
三是促进产业和市场协同发展。针对广大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消费发展趋势,通过在旅游城市和知名景区打造精品演艺项目,做好民族工艺品与旅游纪念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营销融合等举措,推动演艺、娱乐、艺术品、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动漫、游戏、会展等文化业态旅游产业化,实现文化业态与旅游业态融为一体,培育充满活力的文化旅游消费市场,形成新的文化旅游消费增长空间。探索文化和旅游两个领域的产业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实施文化和旅游两个市场的共同培育和统一管理,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企业和文化旅游品牌,促成广西“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形成。
四是统筹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公共服务的对象定位上,文化和旅游一向各有侧重,前者主要是本地居民,后者主要是外来游客。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二者的分界被打破,文化和旅游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融合势在必行。特别是旅游城市和旅游热点区域,要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旅游的需要。例如,博物馆、展示馆、文化馆等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又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广西将从博物馆、展示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入手,增加、完善这些场所的游客中心、停车场、标识牌、游览线路等旅游服务功能,将更多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文化馆和非遗传习场所纳入旅游线路。
五是着力促进对外交流的融合。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在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深耕东南亚市场,做好文化和旅游对外交流融合大文章。广西将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桂林论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巴马论坛)、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文化展、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等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对外交流新格局。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