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曲电影如何拍出时尚感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9-11-04
付桂生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戏曲文化传统与美学精神,以现代影视手段激活戏曲神韵来诠释现代情思,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和技术特色的戏曲电影作品是当代戏曲与电影人需要面对和回应的命题。由梁汉森执导,茅善玉、陈瑜领衔主演,朱俭、王明达、洪豆豆、钱思剑等参演的沪剧电影《雷雨》运用现代影像视觉手段创造性地转化现代戏剧经典《雷雨》,使之与沪剧“西装旗袍戏”的表演相结合,拉近了戏曲与当下人的距离,让各年龄层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情感共鸣。
《雷雨》是观众熟悉的经典戏剧作品,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便被改编成了沪剧,经过几代艺术家传承,已是名副其实的沪剧经典剧目。丁是娥、陈瑜、茅善玉是《雷雨》不同时期主角繁漪的塑造者,口传心授的代际传承和表演打磨早已让繁漪的塑造技法成为典范。沪剧电影《雷雨》传承戏剧文学经典和沪剧表演精粹,遵循原著的戏剧性冲突,以电影思维重构故事情节,平衡唱念与叙事的布局,使影片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尤其是电影版本集合了茅善玉和在本剧中扮演鲁侍萍的陈瑜两位当代沪剧表演艺术家,更加彰显出影片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作品从舞台跨越到银幕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要求。
影片成片时长1小时49分钟,舞台版本为2小时45分钟,如何在不破坏原剧叙事完整性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表演精髓,是对创作者的一大挑战。
沪剧电影《雷雨》抒情性相对较弱,以故事冲突和表演现代感见长,将繁漪与周萍的情感纠葛设定为叙事核心,以繁漪视角设计镜头,将5幕戏改编成100多个场景,以有情则长无情则短、有戏则长无戏则短、有技则长无技则短的原则编排剧情,精简演员唱段,重点突出“盘凤”“吃药”“花园会”“撕支票”“雨夜鲁家”“真相大白”等情节,以点线串珠的结构贯穿叙事,避免给观众留下话剧加唱的印象。为叙事连贯同时避免场景重复造成视觉枯燥,影片重构了原著中部分场景。如周萍与四凤的花园约会,繁漪跟踪并借机挽留周萍,两人发生冲突不欢而散。此处因戏而设计的情节营造出周萍和四凤约会的日常情境,原著在第一幕并没有两人独处的戏份,影片将原著第二幕两人在客厅相见的戏份转换到花园中,并特意安设了繁漪的出现,加快了故事冲突。此外,繁漪盘问四凤、侍萍逼迫四凤发誓等情节也为了影像叙事的需要,合理改编了原著设置。
沪剧电影《雷雨》发挥电影特长,着力突出名家的表演魅力,运用影视化造型手法营造悲剧气氛和外化人物内心情感,并与沪剧唱念塑造人物的特长相融合,以蒙太奇手法构成复合型互为衬托的场面设计。沪剧是在海派文化环境中孕育形成的,发展中吸收了话剧、影视、新歌剧等艺术元素,演员善于以近生活化的形体动作和唱念表现复杂的情感,这一特性决定了其影像化处理方式不同于以程式表演为特征的传统剧种,而是可以将“歌唱”和“景观”作为叙事表意的重点,通过镜头语言将观众带入剧情。《雷雨》拍摄中使用了主观镜头、平行、对比、抒情、隐喻、蒙太奇及长镜头等多种艺术手法,场面调度灵活自如,多采用了故事片的导演语汇,画面剪辑流畅、节奏明快,使习惯现代电影叙事节奏与手法的年轻观众亦能沉浸剧情。
看戏看角,名角塑造人物的魅力向来是戏曲电影的重要看点,画面语言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烘托和渲染演员表演。《雷雨》是一部结构紧凑的室内戏,影像空间的创造余地较少,全片围绕繁漪的绝望心境和压抑的气氛,采用了象征性和意象化的镜像语言,尤其是一些场景设计和细节刻画,增添了影片的诗意。例如,乌云翻滚、闪电惊雷,蝉鸣聒噪、客厅立钟等舞台剧中暗场处理的场景予以凸显,营造压抑紧张的氛围。尤其是“雨夜鲁家”那场戏中,繁漪在窗外偷看周萍与四凤幽会亲热,愤怒到了顶点,她用一根粗枯木桩顶住窗户,阻断周萍逃走的路线,移动枯树时手被刺破,一滴鲜红的血滴落在树桩上,特写镜头准确抓取了这滴混杂在雨水中的血滴,给观众很深的印象。此种处理不会打断叙事,可与后面鲁大海回家发现两人偷情愤怒报复的戏份儿连贯为整体,周萍逃走、四凤出走、鲁大海周家寻人……事件环环相扣,一波三折,将全剧快速推至群体对峙、真相大白的悲剧结尾。
戏曲电影是中国特有的电影片种,是有鲜明民族审美形态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随着有关方面的重视和资金的支持,戏曲电影逐渐走出低谷迈向复苏。“京剧电影工程”的启动、3D和4K技术在戏曲领域的推广应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戏曲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平,同时也对传统戏曲电影的拍摄提出了新挑战。梁汉森导演采用传统电影技术手法拍摄的这部低成本、高质量且具有时尚感的沪剧电影《雷雨》,为戏曲电影的拍摄提供了新思路,值得业界关注。
源自:中国文化报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戏曲文化传统与美学精神,以现代影视手段激活戏曲神韵来诠释现代情思,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和技术特色的戏曲电影作品是当代戏曲与电影人需要面对和回应的命题。由梁汉森执导,茅善玉、陈瑜领衔主演,朱俭、王明达、洪豆豆、钱思剑等参演的沪剧电影《雷雨》运用现代影像视觉手段创造性地转化现代戏剧经典《雷雨》,使之与沪剧“西装旗袍戏”的表演相结合,拉近了戏曲与当下人的距离,让各年龄层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情感共鸣。
《雷雨》是观众熟悉的经典戏剧作品,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便被改编成了沪剧,经过几代艺术家传承,已是名副其实的沪剧经典剧目。丁是娥、陈瑜、茅善玉是《雷雨》不同时期主角繁漪的塑造者,口传心授的代际传承和表演打磨早已让繁漪的塑造技法成为典范。沪剧电影《雷雨》传承戏剧文学经典和沪剧表演精粹,遵循原著的戏剧性冲突,以电影思维重构故事情节,平衡唱念与叙事的布局,使影片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尤其是电影版本集合了茅善玉和在本剧中扮演鲁侍萍的陈瑜两位当代沪剧表演艺术家,更加彰显出影片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作品从舞台跨越到银幕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要求。
影片成片时长1小时49分钟,舞台版本为2小时45分钟,如何在不破坏原剧叙事完整性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表演精髓,是对创作者的一大挑战。
沪剧电影《雷雨》抒情性相对较弱,以故事冲突和表演现代感见长,将繁漪与周萍的情感纠葛设定为叙事核心,以繁漪视角设计镜头,将5幕戏改编成100多个场景,以有情则长无情则短、有戏则长无戏则短、有技则长无技则短的原则编排剧情,精简演员唱段,重点突出“盘凤”“吃药”“花园会”“撕支票”“雨夜鲁家”“真相大白”等情节,以点线串珠的结构贯穿叙事,避免给观众留下话剧加唱的印象。为叙事连贯同时避免场景重复造成视觉枯燥,影片重构了原著中部分场景。如周萍与四凤的花园约会,繁漪跟踪并借机挽留周萍,两人发生冲突不欢而散。此处因戏而设计的情节营造出周萍和四凤约会的日常情境,原著在第一幕并没有两人独处的戏份,影片将原著第二幕两人在客厅相见的戏份转换到花园中,并特意安设了繁漪的出现,加快了故事冲突。此外,繁漪盘问四凤、侍萍逼迫四凤发誓等情节也为了影像叙事的需要,合理改编了原著设置。
沪剧电影《雷雨》发挥电影特长,着力突出名家的表演魅力,运用影视化造型手法营造悲剧气氛和外化人物内心情感,并与沪剧唱念塑造人物的特长相融合,以蒙太奇手法构成复合型互为衬托的场面设计。沪剧是在海派文化环境中孕育形成的,发展中吸收了话剧、影视、新歌剧等艺术元素,演员善于以近生活化的形体动作和唱念表现复杂的情感,这一特性决定了其影像化处理方式不同于以程式表演为特征的传统剧种,而是可以将“歌唱”和“景观”作为叙事表意的重点,通过镜头语言将观众带入剧情。《雷雨》拍摄中使用了主观镜头、平行、对比、抒情、隐喻、蒙太奇及长镜头等多种艺术手法,场面调度灵活自如,多采用了故事片的导演语汇,画面剪辑流畅、节奏明快,使习惯现代电影叙事节奏与手法的年轻观众亦能沉浸剧情。
看戏看角,名角塑造人物的魅力向来是戏曲电影的重要看点,画面语言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烘托和渲染演员表演。《雷雨》是一部结构紧凑的室内戏,影像空间的创造余地较少,全片围绕繁漪的绝望心境和压抑的气氛,采用了象征性和意象化的镜像语言,尤其是一些场景设计和细节刻画,增添了影片的诗意。例如,乌云翻滚、闪电惊雷,蝉鸣聒噪、客厅立钟等舞台剧中暗场处理的场景予以凸显,营造压抑紧张的氛围。尤其是“雨夜鲁家”那场戏中,繁漪在窗外偷看周萍与四凤幽会亲热,愤怒到了顶点,她用一根粗枯木桩顶住窗户,阻断周萍逃走的路线,移动枯树时手被刺破,一滴鲜红的血滴落在树桩上,特写镜头准确抓取了这滴混杂在雨水中的血滴,给观众很深的印象。此种处理不会打断叙事,可与后面鲁大海回家发现两人偷情愤怒报复的戏份儿连贯为整体,周萍逃走、四凤出走、鲁大海周家寻人……事件环环相扣,一波三折,将全剧快速推至群体对峙、真相大白的悲剧结尾。
戏曲电影是中国特有的电影片种,是有鲜明民族审美形态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随着有关方面的重视和资金的支持,戏曲电影逐渐走出低谷迈向复苏。“京剧电影工程”的启动、3D和4K技术在戏曲领域的推广应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戏曲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平,同时也对传统戏曲电影的拍摄提出了新挑战。梁汉森导演采用传统电影技术手法拍摄的这部低成本、高质量且具有时尚感的沪剧电影《雷雨》,为戏曲电影的拍摄提供了新思路,值得业界关注。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