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剧院走进守正创新的舞剧新时代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9-11-27   

    11月9日,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和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当代舞剧研究中心承办的“国家剧院走进守正创新的舞剧新时代——中国歌剧舞剧院近年来舞剧创作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
    此次研讨围绕中国歌剧舞剧院近年来民族舞剧创作生产机制、人才培养等进行讨论,旨在夯实新时代民族舞剧发展根基,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贡献力量。
    本报特摘编研讨会上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张居淮

张居淮(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导演)

    近年来,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带领剧院领导班子,秉承守正创新的理念,紧紧抓住打造精品这条主线,确定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重点抓艺术创作与生产,积极开拓海内外演出市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作品为立身之本,用精品回馈社会和人民,以此开启了剧院的改革创新再发展之路。
    2016年,剧院与内蒙古呼和浩特演艺集团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以舞剧形式把王昭君的形象立在舞台上。这是中国歌剧舞剧院贯彻“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
    无论是前几年的舞剧《孔子》《赵氏孤儿》,还是这几年创作排演的舞剧《昭君出塞》《李白》,中国歌剧舞剧院每部优秀舞剧的产生都是千锤百炼的结果。剧院以舞剧塑造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历史人物,传递的不只是艺术感受和时代风尚,还有历史大义和民族精神,以及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意识。这些作品集结了中国舞蹈业界一大批优秀编导和青年表演精英,而舞剧创作推出的一批中国历史人物则引发了舞蹈界的关注,被人们称之为“中歌现象”。希望这样的舞剧越多越好,更期待中国歌剧舞剧院能持之以恒地推出更多好作品和更精彩的中国历史人物形象。

    张萍

 张萍(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舞蹈》杂志执行副主编、编审)

    中国歌剧舞剧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从《宝莲灯》到《铜雀伎》等一系列作品,传递着中国精神、中国气象、中国力量,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续接传统文化,并作为剧院的创作传统,以界碑式的作品主动打造中国民族舞剧摇篮,展现了院团的艺术追求和文化担当。中国歌剧舞剧院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极为成功地摸索出经典建构下内外兼修的创作策略——其内为建构当代价值取向,其外为对经典形式建构的技术理性。
    对中国歌剧舞剧院而言,在传统文化的创作取向上不仅是对国家文艺政策的呼应,背后更具有深刻的内在动机。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当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停留在口号层面。剧院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舞剧作品具有极强的现代性。创作主体利用传统文化掀起现象级的社会潮流,意味着文化资源和时代的“守正”取向,作品的艺术价值超越文化传统价值,反映着复合文化的“守正”取向。
    在这样一个高阶取向下,我们迎来另一层面的思考——经济效应的传播影响,即如何打造强大的传播效应,将作品的艺术价值最大化。舞剧《孔子》利用当下数字文化等诸多特点,极力打造舞剧IP,这足以让《孔子》成为一个现象级创作。中国歌剧舞剧院分别从人物形象价值、舞台形象转化、建立流量资本3个要素的设计实现守传统之正、创时代之新。

    刘春

刘春(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歌剧舞剧院从《孔子》开始布局传统文化题材舞剧系列作品,在艺术价值、演出热度、社会影响方面,从舞剧创作本体的探讨延伸为国家剧院在作品创制、舞剧产销、守正创新等方面的经验,进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重塑舞剧创制的国家级标准。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勇担使命,努力创作当代人民需要的艺术作品,让中国舞剧从原来的高产量走向了高标准、高水平,延伸到高演出率、高关注率。
    价值体系与艺术生产体系的建设。剧院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提取和产销运营联动的创制体系的建设,是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创造性的,助推剧院更好地完成作品,打造新时代舞剧品牌,深化观众对舞剧的理解。

    许薇


    许薇(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舞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近年来,中国歌剧舞剧院以多部经典舞剧的成功上演处于舞蹈界的话题中心。这些舞剧具有不同的创意维度和审美理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美学观念,守民族之“脉”,创时代之“魂”。
    守正创新所强调的是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脉,正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之浩然正气。作为中国民族舞剧的摇篮,中国歌剧舞剧院无论时代审美如何变迁,始终坚持将创作视角聚焦于民族题材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院团特色。因而无论是从民族性、传统的延伸建构,还是从现代性、当代化的构造看,中国歌剧舞剧院所创精品都体现出中华文脉自成一统、中国精神古今一体的特点。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国歌剧舞剧院始终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在创作中不断进行探索。通过一系列的舞剧佳作,让当代观众了解历史、接受经典,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在舞剧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中绽放出时代华光。
    舞剧艺术要实现新时代语境下的创新和突破,就不得不注重创作观念的突围和升级换代。中国歌剧舞剧院正是在坚持守正的基础上寻求创新,通过大量符合主流价值观和弘扬主旋律的舞剧作品,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期待,且引领了当下舞剧创作的时代风气。

    佟睿睿


 佟睿睿(中国歌剧舞剧院导演

    中国歌剧舞剧院多年的创作,一直在依照 “守正创新”的原则进行舞剧编排。
    中国歌剧舞剧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作单位,它代表了一种精神——国家情怀。正因有这样的精神情怀,才能造就一系列精品。但要把“正”守住并不容易,时代在变,剧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的冲击,面临新的创作形势和压力,搞不好,“守正”变成“守成”,固步自封就会落后于时代。因此,剧院必须创新。但想要成功创新,就要从这个“正”中寻找精神动力,否则很容易误入歧途。
    我在剧院创作的第一部舞剧是《南京1937》,那还是在2004年。多年来,剧院始终保留着大胆任用年轻编导的好传统,给他们试的机会、闯的支持,给创作者以空间与信任。这些年,剧院舞剧创作进入繁荣时期,先后创排了《孔子》《恰同学少年》《赵氏孤儿》《昭君出塞》《李白》等作品,聚焦民族文化、历史名人及革命精神,对民族舞剧的样式和风格进行积极探索,产生了一定影响。今年,我在剧院编排一部反映改革开放的现实题材舞剧《到那时》,陶诚院长与主创一同去广州采风、开创作会,确定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中,反映两代创业者的奋斗历程和精神这一大方向,使剧院舞剧题材的种类更丰富了。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