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激发曲艺创演活力 推动非遗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9-11-29   

展演活动现场

    程  佳
    浙江文化积淀厚重,曲艺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很多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一直以来,浙江省各级文化部门高度重视包括鼓书、琴书在内的各种曲艺形式的保护传承,积极探索曲艺振兴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成效,营造了良好的传承发展环境。
    全国曲艺“大咖”齐聚义乌
    “康熙抓缰在手,脚踩马镫,乘跨坐骑……”台上,75岁高龄的北京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带来了经典评书选段《康熙买马》,其声音极其洪亮,声韵中透出的那股铿锵抑扬之美一如往昔。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安徽琴书、温州鼓词、杭州小热昏、西河大鼓、桂林渔鼓、平湖钹子书、京东大鼓、陕北道情逐一登台……日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曲艺(保护)研究室、中国说唱文艺学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浙江省曲艺家协会和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浙江·全国曲艺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暨“中国浙江(义乌)·全国曲艺小书(鼓书琴书)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活动在浙江省义乌市举行,与会人员共商新时代非遗保护之大计,共谋曲艺传承发展之良策。
    曲艺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艺术瑰宝,鼓书、琴书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特殊的地位。本次曲艺盛宴由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东、安徽、湖南、江西、陕西、广西、浙江全12个省区市的30多位专家学者、50多家非遗保护单位和27个曲种的180多位传承人携6台共40多个优秀节目参加。全国具有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鼓书、琴书艺术家进行了“名家示范”“传承中坚”“新秀展示”及“浙江本土”等6个专场的交流演出。
    “敲起情筒嘡嘡响,放开喉咙唱开场,东勿唱来西勿唱,唱一段,狄青比武听端详……”右手拍着渔鼓,左手打着简板,73岁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叶英盛,用极具地方特色的曲调和嗓音,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以及爱好者倾情演绎了一段金华道情名段《狄青比武》,赢得阵阵掌声与喝彩。叶英盛表示:“道情艺人有责任、有信心把传承保护的路子走正、走稳、走好,让传统艺术不折不扣、原汁原味地得到保护和发展。”
    来自国家级非遗项目小热昏的第七代传承人金一戈带来了杭州小热昏《实话难说》,幽默诙谐的唱词、夸张滑稽的动作逗得在场观众哈哈大笑。金一戈表示,杭州小热昏是一种地域性较强的曲艺形式,曲艺是相通的,通过本次参演交流,能够互相取长补短。“这次参演,我用的是纯正的杭州方言,希望能给观众一种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观众,演出效果很好,讲的包袱观众都有反应,这对曲艺表演人员来说就是最大的鼓励。我认真观看学习了多种曲艺表演,例如,安徽琴书、京东大鼓、陕北道情等,发现大家对传统书目新编创作有不同的理解。针对同一曲目的不同设计,给我很多启发和灵感。”
    交流保护经验 培育传承新人
    在中国浙江(义乌)·全国曲艺小书(鼓书琴书)传承发展论坛上,曲艺领域专家学者、表演艺术家和鼓书、琴书保护项目的非遗机构负责人就“经验交流”“传承体会”和“学术探讨”3个板块,集中研讨和交流了曲艺小书(鼓书琴书)的艺术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文科介绍,这次论坛的主题是艺术创新。创新的前提是要继承,枝叶不繁茂就长不高、不壮实。
    2017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曲艺研究所将“全国曲艺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的平台设在浙江,共同提振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3年来,浙江已成功举办了大书类的评书、评话,小书类的弹词、走书、鼓书、琴书等项目的18台交流展演和两次曲艺论坛,强化了学术理论的引领,推动了曲艺的传承发展,逐渐成为一项引领性的品牌活动。
    有着几十年舞台演出经验的孟影是安徽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安徽琴书艺术家,也是淮河琴书的代表性传承人。她认为,文艺创作必须扎根生活,而舞台是生活与观众之间搭建起来的桥梁。“桥建好了,行人自然就会络绎不绝,熙熙攘攘;桥建不好,行人自然就会绕道而走,冷冷清清。”谈及曲艺的传承和创作时,她表示,任何一个作品,都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的烙印。文艺创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文艺工作者要担负起责任和使命,紧跟时代,要有政治意识、服务意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金华永康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吕美丽认为,曲艺要传承更要创新,创新是曲艺传承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曲艺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必须具有时代感、唱腔必须加以丰富,才能为观众所接受。据她介绍,以前,永康鼓词艺人右手击打盆鼓、左手打竹板,一人演唱多角,单口说唱,在舞台呈现上略显单调。2017年,为了使永康鼓词在舞台表演形式上有更好的突破,永康市非遗保护中心在保留永康鼓词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改“坐唱”为“站唱”,首次尝试设计唱腔音乐,并以乐队伴奏的形式演唱,赋予永康鼓词新意,让人耳目一新,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有关非遗保护单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家学者还就“曲艺小书的传承与发展”“曲艺传承发展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剖析”“曲艺传承发展的路径探索”等议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为曲艺类非遗项目的保护振兴搭建起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对于提升浙江曲艺的影响力,促进曲艺传承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落实“温州共识”
    共绘非遗保护新前景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胡雁介绍,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要求加强对包括曲艺杂技在内的传统表演艺术的扶持。这为曲艺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作为系列活动承办地,浙江省近年来在曲艺传承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自2017年原浙江省文化厅启动“振兴浙江曲艺”工作以来,在举办“中国浙江·全国曲艺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的同时,持续开展“浙江好腔调”曲艺展演活动;2017年11月,举办了“浙江好腔调”全省曲艺传承发展交流演出暨曲艺保护传承座谈会;2018年10月,开展了“浙江好腔调”曲艺中篇展演活动及浙江曲艺传承人培训;各地的曲艺进校园、进社区(企业)、进农村文化礼堂“三进”活动每年也开展得如火如荼,2017年度开展了250余场演出,观众达5.5万余人次;2018年,开展浙江曲艺传承发展创作评选活动,以优秀曲本推动保护发展;今年,开启抢救性保护工作,针对个别曲艺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菁表示,下一个阶段,浙江将继续围绕“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的总体目标,聚焦影响非遗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按照“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创造创新”的工作思路,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切实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进一步提升浙江非遗传承发展水平,全面构建非遗科学保护的新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我们有幸身处一个改革创新、生机勃发的新时代,新的使命呼唤我们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新作为。此前,我们在温州召开了全省非遗工作会议,形成了推进新时代浙江非遗保护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温州共识》。”叶菁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浙江省将按照“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创造创新”的工作思路,实施基础工程、传播工程、融合工程、振兴工程、数字工程、研究工程和人才工程的“七大工程”,推进非遗保护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数字化和生活化的“五化建设”,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激活非遗。叶菁说:“要牢牢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非遗只有融入时代、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才能更好地实现传承发展,才能激发其生机活力。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非遗服务当代,弘扬价值,造福人民。尊重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表达权利,推动非遗在浙江大地精彩‘活’起来、永续传下去。要深入推进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坚持以人民美好生活为导向,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