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计|文化+旅游,如何为全域旅游赋能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0-01-09
文旅融合是旅游目的地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途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推进“文化+旅游”,作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引发与会代表委员的关注。
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文化+旅游”如何为全域旅游赋能?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以文塑旅,让景区充满“文化味”
这次上两会,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百悦文化旅游投资集团董事长陈亮带来一本以“恋乡”为主题的日历,里面每一页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时令节气的民俗插画。用手机扫码登录日历小程序,还能听故事、看动画。这是百悦文旅依托旅游项目开发的文创产品。
“‘文化+旅游’,首先要尊重地方特色。”陈亮代表说。2016年,他和他的团队在易县打造的具有太行山特色的恋乡·太行水镇,成为首届河北省旅发大会承办地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的重点项目。如今,这个恋乡小镇已孵化出恋乡村、乡淘院子、恋乡自留地、原乡生活等多种模块品牌,今年还将增加恋乡农场业态,届时将向游客开放100多个传统农耕文化体验项目。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不再是简单地看山看水,而是赏山赏水品文化。”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基础课教学部主任鞠永才说,旅游成为人们拓宽视野、学习知识、提升文化的重要渠道。将当地特色文化注入旅游,可以提升旅游业发展品位,让亮点更多、商机更旺。
如何加快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以文化推动旅游特色化、品质化、效益化发展?陈亮代表建议打好三张牌:“特色牌”,以乡村旅游为例,要注重“在地文化”,传承当地的文化和乡风民俗;“人才牌”,建立鼓励文化旅游管理机构人才创新的机制,加大对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信息牌”,立足全省建立文旅数据库,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趋势研究、信息技术服务。
“旅游企业应树立创新意识。”省政协委员、邢台市供销社调研员刘贞哲认为,旅游企业应突破固有模式,着眼新需求、依靠新技术、创新新形式,开发“文旅+演艺”“文旅+VR体验”“文旅+文创消费”等多种旅游产品,提高游客满意度。
以旅彰文,让旅游助力文化传承
近年来,沧州市以旅发大会为平台、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引领,扎实推动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1200亩的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成为老百姓的休闲运动区和市民朋友圈争相点赞的“网红打卡地”。
“‘文化+旅游’,为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省人大代表、沧州美术馆馆长石磊说,沧州是大运河流经最长的地级市和北方唯一贯穿主城区的城市,在发展大运河文化旅游上拥有独一无二的基础和优势。他建议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沧州段建设,推动大运河文化带由带向面扩展,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在刘贞哲委员看来,旅游是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认为,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要以多样化手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比如结合民俗文化、民间工艺体验旅游等旅游项目,保护和发展传统民间艺术,推动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产品提质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那书晨说,近年来,河北省围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区域联动、新业态引领、产业化发展,成功举办了4届全省旅发大会和40多场市级旅发大会,建设文化旅游新业态项目300个,有力促进了各地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发展。
那书晨委员表示,下一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打造一批文旅融合发展特色示范区、示范项目,通过全域文化和全域旅游融合发展,让旅游增添魅力,为文化插上翅膀,力争到2020年底,河北省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8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记者 方素菊)
责任编辑:张永猛
来源:河北新闻网
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文化+旅游”如何为全域旅游赋能?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以文塑旅,让景区充满“文化味”
这次上两会,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百悦文化旅游投资集团董事长陈亮带来一本以“恋乡”为主题的日历,里面每一页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时令节气的民俗插画。用手机扫码登录日历小程序,还能听故事、看动画。这是百悦文旅依托旅游项目开发的文创产品。
“‘文化+旅游’,首先要尊重地方特色。”陈亮代表说。2016年,他和他的团队在易县打造的具有太行山特色的恋乡·太行水镇,成为首届河北省旅发大会承办地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的重点项目。如今,这个恋乡小镇已孵化出恋乡村、乡淘院子、恋乡自留地、原乡生活等多种模块品牌,今年还将增加恋乡农场业态,届时将向游客开放100多个传统农耕文化体验项目。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不再是简单地看山看水,而是赏山赏水品文化。”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基础课教学部主任鞠永才说,旅游成为人们拓宽视野、学习知识、提升文化的重要渠道。将当地特色文化注入旅游,可以提升旅游业发展品位,让亮点更多、商机更旺。
如何加快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以文化推动旅游特色化、品质化、效益化发展?陈亮代表建议打好三张牌:“特色牌”,以乡村旅游为例,要注重“在地文化”,传承当地的文化和乡风民俗;“人才牌”,建立鼓励文化旅游管理机构人才创新的机制,加大对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信息牌”,立足全省建立文旅数据库,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趋势研究、信息技术服务。
“旅游企业应树立创新意识。”省政协委员、邢台市供销社调研员刘贞哲认为,旅游企业应突破固有模式,着眼新需求、依靠新技术、创新新形式,开发“文旅+演艺”“文旅+VR体验”“文旅+文创消费”等多种旅游产品,提高游客满意度。
以旅彰文,让旅游助力文化传承
近年来,沧州市以旅发大会为平台、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引领,扎实推动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1200亩的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成为老百姓的休闲运动区和市民朋友圈争相点赞的“网红打卡地”。
“‘文化+旅游’,为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省人大代表、沧州美术馆馆长石磊说,沧州是大运河流经最长的地级市和北方唯一贯穿主城区的城市,在发展大运河文化旅游上拥有独一无二的基础和优势。他建议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沧州段建设,推动大运河文化带由带向面扩展,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在刘贞哲委员看来,旅游是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认为,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要以多样化手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比如结合民俗文化、民间工艺体验旅游等旅游项目,保护和发展传统民间艺术,推动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产品提质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那书晨说,近年来,河北省围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区域联动、新业态引领、产业化发展,成功举办了4届全省旅发大会和40多场市级旅发大会,建设文化旅游新业态项目300个,有力促进了各地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发展。
那书晨委员表示,下一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打造一批文旅融合发展特色示范区、示范项目,通过全域文化和全域旅游融合发展,让旅游增添魅力,为文化插上翅膀,力争到2020年底,河北省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8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记者 方素菊)
责任编辑:张永猛
来源: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