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你台上见》,“见”到什么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0-04-23   
  “台上见”,是戏曲界行话。说全乎了,当为“私下练,台上见”,意在激励演员苦练真功夫。一句业界的行话,一旦跨界进入传播领域,语义就发生了微妙变化。正在网播的《瑜你台上见》(以下简称《台上见》),便是一例。
  节目主讲人王珮瑜,近年来一直在用心普及推广京剧。10年前,上海京剧院刚推出“京剧,跟我学”和“明星公开课”时,她便敏锐投入。以其在舞台上赢得的声誉,在咫尺之地的讲堂上为戏迷们破解京剧的审美奥秘,圈粉无数。
  经年累月之后,人们发现她讲解京剧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变化之最,便是她热衷于学习运用互联网时代的大众传播手段,践行传统艺术的现代表达方式。她的音频节目《京剧其实很好玩》影响可不小。而新近推出的《台上见》,则是以“脱口秀”为基础的网络京剧谈话类项目。如此首创之举,除了需要胆气,还得有靠谱的创意和方法。虽说“脱口秀”时下正兴旺,但真的能托住京剧这么老旧的话题吗?心怀好奇,在网上追了几集《台上见》,发现节目正在被围观簇拥。屏幕上,不时有滚滚而来的弹幕。各种赞叹,各种轻松,甚而调皮的语句层出不穷。那口吻很是年轻,显然正在对京剧发生兴趣。欣喜之中,有了几点感想。
  印象最深的,是不同资源的绝妙整合。确切地说,这是网播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以下简称《鬓边》)与京剧谈话类节目的结合。《鬓边》以民国年间的京剧班社生活为叙述对象,亟待通过对梨园文化的解读,来释放作品的内涵。而致力于京剧推广的王珮瑜等,正需要网络热点平台来宣扬京剧文化。两者对上眼了,便是天作之合。大有相互支撑、相互润泽的味道。两者间,无须拉郎配,不必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各自诉求与情怀的相拥。一面是影视明星,一面是梨园翘楚,当这两拨人马走到一起,他们各自趣味迥异的粉丝群体也在这个平台上发生着交互式的集结。
  《台上见》第一集便是由《鬓边》的情节带入,直切京剧班社的“规矩”话题。主讲人以一贯的从容,在影片细节中摘出种种梨园伶人秉持的规矩。诸如,为什么广告牌上演员名字的写法有“躺”着的,有“坐”着的,有“站”着的,个中原因,宛如鉴定师般娓娓叙来。《鬓边》制作的精致与讲究也一一尽显。想来,这般资源整合是市场机制驱使下的互利行为,大概没有依赖行政资源吧。
  京剧古典,但人们对京剧的叙述方式也容易陷于古板。《台上见》的叙述,弃用了惯常逻辑顺序,转而依靠“脱口秀”的叙述逻辑。无论内容编排和过度转换,处处都有貌似不经意的玩笑和调侃嵌入其中,不断制造兴奋。这恐怕是对互联网环境中叙述方式“碎片化”特征的臣服与接受,值得赞赏。与叙述方式关联的是主讲人的故事叙述能力。我们不能苛求一个好演员就必定是一个优秀的讲述人,但王珮瑜是的。她有能力将《鬓边》中的片段拿来,在三言两语之间,概括出一定的戏剧情景和人物关系,结合人物行动,自然而然地带出其间的梨园掌故和表演的妙处。从某种角度说,《台上见》之所以吸引人,取决于它的叙述方式。
  叙述方式的“碎片化”,并不意味着叙述内容的空泛,或只剩趣味了。《台上见》问世不久,一连串互相间若即若离的京剧知识点,伴随着轻松的调侃,零零星星地被围观者接受,这是可贵的第一步。就在这散漫的叙述中,主讲人有时会有教人诧异的感叹。在介绍《鬓边》里的角儿时,她忽然冒出“角儿,就是受人提携,尔后成就他人,最后自立门户”。顿时,弹幕飞出“今日金句……”依我看,这句话倒是直奔京剧文化观念的。
  《台上见》是互联网文艺的新样式,还有些青涩或拘谨,不足为奇。包括跨界形成的天然沟壑,也有待弥合。但是,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正在走出固有的传统传播模式,实在是值得业界关注的事。京剧等戏曲艺术,被尊为我们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只是,它那庞大体量和悠久身世,与它在当下生活中所发挥的文化影响力,难以匹配,令人尴尬。如此,在舞台上演绎精良的戏曲作品固然是根本,但是,在网络世界里讲好戏曲的故事,让更多与戏曲渐行渐远的人们认识戏曲,又何尝不重要?
  当网络传播的认知作用愈来愈凸显的时候,戏曲人学习掌握网络传播的方式,大体上也离不开对网络受众心理的研究与琢磨。王珮瑜及其团队在网络世界里喊出了“瑜你台上见”,确乎有些无厘头。无边的网络,何来舞台,将与谁见?然而,这一声呼喊,因与网络语境的差异性,反而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台上见”的本义在消失,转而成为对王珮瑜节目的关注。当众多戏曲人站在网络边缘踌躇观望的时候,王珮瑜及其团队已经先人一脚踏进网络的传播世界。对此,我们不仅赞赏,更乐见其成。
    来源: 解放日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