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歌剧院线上微歌剧《阳光灿烂》创作记
本报记者 刘 淼
“当我穿上这衣裳,理想就给了它,救死扶伤,责任所在,坚定信念,不能懈怠!我也有妻儿父母,他们也需要我的爱,可这身衣裳告诉我,同胞们的健康是我责任所在,待到春花绽放,再去弥补暂停的爱……”
这是中央歌剧院打造的首部线上室内微歌剧《阳光灿烂》的一段唱词。这部短短21分钟的歌剧一上线,立马被众多网友围观,大家感叹:“国家艺术院团一出手,小视频都做得这么高级。”
主创团队:“微歌剧”的概念点燃创作热情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每天睁开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又有多少人感染了,疫情控制得怎么样了。在这样焦虑的每一天里,我又被医生、护士、专家、警察、快递员等,这些守护着我们生命和生活的普通人感动着。作为中央歌剧院的一员,我一直在想,我们能为这些平凡的英雄做些什么?”
2月的一天,中央歌剧院宣传中心工作人员刘静接到院长刘云志打来的电话。
“我们有没有可能结合疫情创作一部微歌剧?”刘云志问。
“微歌剧”的概念给了刘静灵感:“这主意太棒啦!”在电话里,两人兴奋地讨论起来。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创作,完全远程创作的方式充满着挑战和实验性。“我们在电话里先基本确定了故事由医生、患者和‘病毒’3个角色完成。出于疫情期间的考虑,我们感觉扮演医生和患者的演员要一家人才行——这样他们演唱的时候不戴口罩也不会有任何顾虑。这就非剧院的李爽、阮余群这对艺术家夫妻不可了。‘病毒’这个角色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李想,他的反面角色塑造实在是太成功了。他的唱段可以单独录制,最后合成在一起。”挂上电话,刘静开始了剧本创作。
2月23日,初稿完成。刘云志接手谱曲,可手头没工具:电脑太旧,装不了作曲软件,买台新电脑又来不及;到团里取电脑,需要好几个部门的同事出行。最终,刘云志女儿不忍心父亲着急,把自己的电脑暂借给父亲,算是解了燃眉之急。谁成想,因为忘记存盘,第一晚的心血付诸东流,音乐创作可谓好事多磨。
饰演患者的阮余群接到任务时,心里不仅仅是激动。“已经有些日子没上台了,我们需要放声歌唱,我们需要站上舞台!”在阮余群看来,《阳光灿烂》的创作是高效的,对今后的创作也有着借鉴意义。
“刘院长对我们的声音非常了解,他能写出既适合我们的演唱声区又感动人心的音乐。作曲过程中,他总是第一时间将唱段发到我们手机上先进行试唱。如果有任何唱着感觉不舒服的地方,随时与他沟通。他非常尊重我们的意见,都会吸收、采纳、调整。在唱词方面,编剧刘静也同样与我们沟通修改。”阮余群说。
大家在互帮互助的状态下,愉快又高效地完成了前期的创作。
制作团队:拍出不失舞台质感的短视频
与以往的舞台呈现不同,放在云端的作品必须是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既要符合视频创作特点,又得切合歌剧艺术的特征。对于在这方面经验甚少的中央歌剧院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
视频设计张梦丹说,《阳光灿烂》视频制作的最大难点在于,在不丢失舞台质感的同时保证镜头语言的准确和流畅。“要将二者比较顺畅地衔接在一起,各自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在抒情段落选择记录式的观察视角,充分发挥舞台语言的魅力;叙事时要融合更能主动表达内涵的镜头语言;无论是舞台调度还是镜头画面设计,围绕的都是音乐和剧本中传达的情景和思路。把这些东西依次或是交织展现给观众,就是我们制作团队的任务。”
张梦丹介绍,视频中的每一帧画面都是经过制作团队精心设计的。视频开始,是宇宙与地球的画面,暗示着“疫情是威胁全人类的灾难”,惊雷则表现疫情发生得突然。从几个方向登场的观众,随着音乐的变化,情绪从刚刚面对疫情时的慌乱到战胜疫情的坚定,都通过配合歌词的视觉表达慢慢展现。
群众场面过后,镜头拉近视角——从群体到个体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由昏暗到光明,从紧扣歌词的具象内容慢慢转变到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平滑过渡到剧中患者的画面。患者的孤独感、命悬一线的危机感以及病情的好转……所有这些情感和意象,都交织在输液线的针管和药滴之上,也由前面群众场面强烈的舞台感,慢慢过渡到更细腻的镜头语言。视觉上则是从记录式的舞台语言,向主动参与表达的镜头语言转换。
疫情期间无法进行大规模舞台布景道具制作,还要尽量避免工作人员长时间聚集,这给拍摄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所有演员的表演方案和舞台调度方案,都做得既简约又详细,确保拍摄过程更高效。为了解决布景和道具的困难,采用了以人物为视觉主体的拍摄方案,巧妙地避开复杂的场景道具设计,同时又要切合剧目整体的艺术氛围,而且最大化利用现有的条件,为演员提供必要的表演支点,让观众看明白所要表达的情感。
就这样,在只有一台主力摄像机,没有多机位系统支持、没有滑轨、没有电子摇臂、没有现场导播监控的情况下,视频团队完成了拍摄和制作。
“剧组的每个成员都清楚《阳光灿烂》想表达的意义,团队抱着很积极开放的态度,相互讨论,共同完成了制作。在这样的团队中工作,为这样的题材而努力,我感到光荣又自豪。”张梦丹说。
网友围观:“用心”“创举”“国家院团也在转变思路”
时长21分钟,采用弦乐五重奏小型室内乐伴奏形式,3位形象鲜明的主要独唱角色在一段相对凝练的故事情节中展开表演,一组合唱演员兼顾演唱与转场、叙事的群像功能,舞美设计和灯光布景走极简风,这部具有实验探索意味的作品,不仅让中央歌剧院开拓出了全新的创作思路,也让不少网友感受到了歌剧的魅力。
“创作水平高、演出水平也高,尤其是弦乐五重奏,从作曲、编配到演奏均属上乘之作。总之,整个视频都是国家级的水平。向艺术家们致敬,给我们送上如此精美的作品。”
“用微信这个大众网络平台作为西洋歌剧的舞台,这是创举!为音乐家们的热忱与真挚鼓呼!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在全球暴发以来,人类最大的病毒灾难,人们不仅寄望于医生、医院、疫苗,也渴望着振奋士气,重构精神家园。中央歌剧院在文化艺术界勇于担当,开了先河!”
“摄像师拍摄技术精湛,画面精良有意境!看到这部视频,我马上就转发给了很多朋友。在剧场看歌剧,我是‘独乐乐’,现在可以‘众乐乐’了,赞!疫情当前,这样高水准的制作和亲切的传播方式,歌剧人用了心!”
“非常有创意的作品,主题突出,感人至深!特别是艺术家们精湛的演唱,瞬间带给人很棒的艺术享受!还有那个令人恐怖的病毒,看了既恨它,又特别想看它。”
“从没看过歌剧的我,意外打开了这个视频,就被深深吸引。疫情期间,剧院都关闭了,能通过视频形式看到如此用心的创作,让我感动,也让我惊喜,还有什么不能上云端的呢?!连歌剧这样高难度的艺术形式,都有了这么接地气的呈现。这次真是种了草,等疫情结束,一定要到剧场去看看中央歌剧院的演出。”
“此次中央歌剧院排演的原创微歌剧《阳光灿烂》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歌剧的故事流畅、旋律朗朗上口,演员对于角色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尤其是男高音歌唱家李想所饰演的病毒,惟妙惟肖,演、唱俱佳,令人印象深刻。希望中央歌剧院能推出更多类似于这样的优秀作品,弘扬正能量。给各位艺术家点赞,向各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
专家品评:歌剧数字化、社交化的先声
在云端呈现的《阳光灿烂》,也让歌剧界、传媒界的专家们惊喜不已。
游暐之(《歌剧》杂志主编):
微歌剧《阳光灿烂》在短短21分钟的时间里,将中国全力抗疫这一社会大事件,通过普通群众、医护人员、病人等几个层面,用歌唱和音乐展现出来,拟人化的病毒很形象,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这部作品和当年的活报剧本质上是一种形式,只不过当年的街头变为如今的网络,都是以艺术的手法对现实当下进行宣传,彰显文艺的力量。
宋震(中央戏剧学院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主任):
在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下,传统歌剧在网络新媒体端的流动势能将得到加强,传统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两级传播态势将会得到强化,甚至可以说具有了“再中心化”的能量趋势。歌剧数字化,也势必促进传统歌剧尝试将自身的功能朝着社交化的方向延伸,体验的社交化也在某种程度上构建着新的观演关系。在一个数字生活、数字生存的时代,歌剧的传统如何在数字的世界里重生、怎样塑造适用于数字新生代的交互传播模式,是歌剧数字化传播中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
孙佳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艺术院团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中央歌剧院迈出了扎实的一步。所谓的转型升级,不仅是在经营思路上的拓展,也是在艺术表达方面的延伸。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为在线体验高端艺术作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让网友在家就能沉浸式体验到艺术作品的魅力,这就为像歌剧这样欣赏门槛较高的高雅艺术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国家艺术院团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抓住机会,开拓思路,制作出符合网友特别是年轻网民欣赏习惯的产品,培养粉丝。这些粉丝都是潜在的可以买票进剧场的观众。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央歌剧院这次的线上室内微歌剧,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2020年,一场没有硝烟却有生死的战斗打响,在这次战斗中有无数逆行者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用血肉之躯给我们筑起一道坚强的防线。艺术是穿透黑暗的阳光,是激扬斗志的力量。”中央歌剧院党委书记袁平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央歌剧院的文艺工作者不仅在思考探索,而且积极行动起来,用一个从创作、制作到推广都是全新尝试的艺术作品,来声援和支持抗疫前线的英雄勇士们,用艺术的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贡献一份特别的力量。
《阳光灿烂》是一部颇具实验探索意味的作品,简单却写意的剧情,质朴却深情的演绎,轻巧却浓烈的弦乐五重奏……这些撑起了表现疫情中人间大爱的主题,歌颂了每一位平凡英雄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决心。
疫情发生以来,不仅仅是中央歌剧院的艺术家,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各种方式积极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当中,将战疫中的点滴感受化为艺术灵感,创作出一批受到欢迎的抗疫题材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再现了战疫的方方面面,丰富了疫情防控信息的传播形式,营造了全民抗疫的浓厚氛围;这些作品歌颂大爱,传扬信心和勇气,将祖国大家庭的守望相助展现得淋漓尽致,以艺术的力量为疫情防控提供强大助力;这些作品走上“云端线上”,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形式,为大家带去温暖和力量、启迪和希望,彰显出文艺工作者的初心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融媒体传播的重要性。受众在哪里,我们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广大文艺工作者策划、制作、推出“云课堂”“云观展”“云春游”等线上文旅产品和服务,既是疫情之下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应时应势之举,也是践行总书记要求的实际行动和务实举措。微歌剧《阳光灿烂》视频创作和云端传播的成功,说明疫情之下,人民群众更需要在互联网上欣赏到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而优秀抗疫题材文艺作品的云端传播也恰逢其时地发挥出了激励人、鼓舞人、感染人的良好社会效益。
虽然大家现在尚不能在剧场相聚,但艺术始终陪伴着每一位崇尚真善美的人。我们欢迎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艺术探索,期盼看到更多像《阳光灿烂》这样的好作品。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