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彬 整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中提出,要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开始实施。6年来,文化和旅游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凝聚力量、促进共识、相互补遗、协同发展的良好面貌。
如今,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重点任务如何落实、以此为基础如何推动三地深度协同,引发2020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
文旅协同,交通如何先行?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也是三地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对此,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协同打造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认为,京津冀地区应抓住新基建提速布局的历史机遇,借力5G、移动物联网为代表的一批新技术,进一步提升三地交通服务水平。一方面要在出行规划上,突破既有的单一交通工具导航模式,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室内精准定位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进行跨网络、跨模式、跨平台的综合交通智能出行规划,真正实现“门对门”的高效、绿色、安全出行;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出行品质,人在旅途不仅是位置的移动,更是一种感官的综合体验,应在京津冀范围的交通路网上为多人互动娱乐产品提供应用场景,创建新消费模式,为旅客带来便捷、愉悦的出行体验。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工艺美术设计师张淑芬也建议,要进一步完善京津冀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加快京津市郊铁路与河北省省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形成中心城区的交通枢纽站与大型住宅区、大型旅游景点之间的快速连接与接驳,推进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客运联程系统建设,提高换乘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燕北薯业有限公司全粉车间生产部部长郝俊海则建议,以旅游铁路建设为引领,推动三地铁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的资源深度开发,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发展全域全季旅游;围绕当地建设规划,把旅游铁路建设与特色小镇等建设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各处资源禀赋、地域特色和人文特点,科学规划、合理设计,高水平打造舒适怡人、赏心悦目的沿途景观。
如何既发挥各自优势又形成一体化发展?
京津冀在文化旅游发展上具有天然优势,无论是从历史渊源、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来看,还是从区位优势、政策红利、市场要素来看,三地都关联紧密。
据统计,京津冀地区集中了7处世界文化遗产,占全国总数的近1/5;拥有国家4A级以上景区200余处,占全国总数的1/10。同时,三地文旅资源又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北京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城市,拥有皇家建筑、传统民居、国粹京剧以及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历史环境造就了它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城市风貌;而河北省则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达930多处,居全国第一位。
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委书记、河北省发改委主任党晓龙表示,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节点之年,河北省将全面深化拓展与京津合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构建统一的区域旅游公共服务标准融合体系。
依托京津冀相同的文化基因,三地文化能够完全融合,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而文旅产业以附加值高、融合性强和资源消耗低等特质,被列为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是京津冀三地大力扶持和重点推进的战略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三地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协同发展上还应加快步伐,并提出在雄安新区创建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的建议。
张凤宝认为,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选址应优先考虑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新引擎,承建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符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和建设成为绿色生态之城的定位。”他建议,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应面向京津冀三地,通过各种非遗静态展示、非遗活态展演和互动等形式让观众体验不同地区非遗的文化内涵,将静态展示、动态展示和活态展示相结合,共同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以巩固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发展成果,实现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强强联合,搭建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保护与协同发展的长久性物理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工艺美术设计师张淑芬建议,要深入挖掘京津冀文旅产业资源,精准对接三地文旅产业项目,依托环京津优质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度假设施、乡村旅游片区,打造一批优质旅游产品,促进京津冀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同时,构建运行规范的文旅市场环境,健全完善京津冀旅游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旅游市场投诉处理机制等,实现三地旅游监管资源共享,让优质文旅资源惠及三地群众。
如何抓住冬奥机遇,迎来黄金发展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倡导全民健身,使全社会充满活力、向上向善。
京津冀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离不开硬件支撑与良好的外部环境,也需要抓住机遇,主动创造发展条件。当前,河北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等重大历史机遇,文旅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今年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的关键之年,但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冬奥筹办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进入常态化防疫阶段,京津冀尤其是北京与张家口两市抢时间保质量将追上进度。
“筹办2022年冬奥会,将成为京张两地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冬奥会也成为张家口绿色发展的重要契机。”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表示,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冰雪运动、大数据、特色服务业、生态农业等产业,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建成京津冀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国际冰雪运动与休闲旅游胜地打下坚实基础。
2019年河北省成功举办首届冰雪运动会,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活动,参与人次达到1300万,带动了更多群众感受冰雪魅力、追逐冬奥梦想。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河北省工商联主席刘劲松表示,利用张家口与北京共同筹办冬奥会的机会,河北省应加强与北京及周边省份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挖掘河北特别是张家口的文化资源潜力,开发一批特色旅游产品,积极发展“冰雪+旅游”“冰雪+文化”等新业态。“借助冬奥会平台,要讲好河北文化、河北故事,并将河北文化、中国故事推向世界。”
发展新动能,未来向哪些方向拓展?
京津冀是我国科技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抓紧布局、加速发展未来产业集群,是京津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壮大协同发展新动能的战略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马一德认为,对京津冀来讲,智能制造、文化创意产业等拥有比较雄厚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未来产业。
他建议,在智能制造方面,京津冀三地政府引导资本和人才向先进制造业流动,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引导企业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渗入装备产品的设计、生产,探索形成全新的生产模式和服务模式。在文创产业方面,推动京津冀现有文创功能区提质升级,实现文化与科技资源的双向融合,统筹规划京津冀文创产业园区、特色小镇、文创产业;鼓励中关村等科技园区的科技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创意企业和集团。
(资料来源:新华社、《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