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成渝文旅发展“双城记”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0-06-04
本报驻四川记者 王雪娟
文旅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遭受重创后,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时代命题的提出,让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简称“成都市文广旅局”)局长多央娜姆感到振奋,“这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她意识到,随着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文旅发展的广阔前景和时代机遇正迎面走来。
蹲点办公,积极推动复工复产
疫情突至,让很多企业措手不及。为给企业排忧解难,成都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针对企业不同的难点、痛点问题精准发力。如在“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的专项行动中,成都市文广旅局设立了文旅企业、文旅行业协会的服务专班,派驻服务专员蹲点支持文旅企业复工复产。
“企业不恢复正常运行,服务专员不返回机关”。疫情防控期间,41名专员进驻企业,收到困难及诉求159个,现场解决和会同属地文广旅行政主管部门解决问题92个,涉及金融贷款、社保缴纳、税务减免、专项资金支持等九大类。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成都多数景区已经开放。当前,我们正努力提振文旅市场,期待疫情之后,成都文化、旅游产业能迎来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快速复苏。”谈及未来,多央娜姆信心满满。
《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的印发意味着西部大开发进入2.0时代。新的发展大幕已经开启,在这样一个历史大背景下,多央娜姆坚信,成都的文化旅游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双城携手,补齐西部短板
“国家正在推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对两地产生深远影响。”今年初,多央娜姆就开始走访调研,以期在文化旅游领域为双城经济圈发展助力。今年两会上,她提交了一份《关于高水平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提案》。
温润的四川孕育出了特质鲜明的古蜀文化、天府文化、熊猫文化等;热情的重庆积淀出个性张扬的巴渝文化、山城文化等。同时,川渝共同拥有极具代表性的红色文化、移民文化和美食文化等。多央娜姆表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设,有助于打造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供更多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多央娜姆在调研中发现,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的情况仍比较明显。她认为,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不仅是对文化、旅游产业及联动产业的一种提升,更是补齐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的极佳机遇。
产业先行,擦亮“巴蜀文旅”金字招牌
鉴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多央娜姆建议将其作为国家“十四五”时期一项重大文旅建设工程和文旅产业发展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相关专项规划中,并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走廊建设将加快文旅业态的迭代,培育形成更多、更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多央娜姆说。
川渝两地作为西部重镇,文化同根、历史同源,既具有共通共享的符号性文化,又具有各自的独特性文化,极具融合性、互补性。为此,多央娜姆建议国家支持川渝两地共同搭建文旅合作发展平台,完善两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点,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布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旅深度融合的重大项目,形成多个文旅优势产业集群,显著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文化旅游吸引力和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创新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巴蜀文旅”品牌。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