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做好戏剧普及和推广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0-06-08   
    赵寒冰
    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演出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线下演出被按了“暂停键”。与此同时,“云剧场”“云演出”“云艺术”等新业态应运而生。作为国家剧院,如何陪伴全国的观众度过因疫情而来的这个“大长假”;如何借此契机,深入探索“多形式创作”“多渠道共享”“多平台盈利”;如何应对复工复产后面临的难题,这都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
    线上带动线下
    疫情虽然阻断了线下演出,却无法阻止艺术的持续创作和传播形式的不断更迭。我们看到,国家大剧院、中演院线等都将自己的经典演出放到网络上免费播放,一些剧场和演出单位通过免费在线直播的方式为观众呈现“云演出”。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也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和尝试。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中国儿艺发挥“国家队”的引领作用,联合央视少儿频道和6家地方儿童剧院(团),首次举办“爱心汇‘剧’、云中送福——欢庆‘六一’线上嘉年华”,汇聚了中国儿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西安儿童艺术剧院、浙江演艺集团浙江儿童艺术剧团、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青岛市话剧院这7家剧院的经典戏剧片段在“云端”集中呈现,不仅联合各地剧院形成剧目演出的合力,首次以线上的方式和大小朋友们一起过节,也在宣传上联合各剧院和权威媒体、直播平台等形成合力,通过跨越空间限制的直播形式,吸引更多观众参与直播,为疫情后的剧院复演培养更多的观众群体。
    “演出+直播”是中国儿艺成立64年来的新尝试,剧院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进行策划,内容上注重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以戏剧表演为主的同时,适度融合明星、美食等直播热点元素,更好地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展示戏剧片段的同时,连线各地演员介绍当地景点、美食等,让孩子们不仅可以看到精彩的戏剧,还能了解各地的风光特色。此外,还在线与观众互动,送出爱心公益票和剧目衍生品,这既是给观众送出的儿童节特别礼物,也为剧院复演进行了预热。在直播中,“戏剧奇妙夜”“明星送祝福”“爱心云传递”“线上汇歌声”4个部分,是中国儿艺与地方剧院及其他行业的品牌联动,旨在挖掘剧院品牌潜力的同时,拓展剧院的知名度以及受众群体。
    从效果来看,欢庆“六一”线上嘉年华活动直播当晚,全球30余万观众通过学习强国、文旅中国、人民日报新媒体、央视少儿、抖音等9家平台进行了线上观看,远远超过一场现场演出可以容纳的观众人数,关注度更是超过百万人次。“演出+直播”对儿童剧推广和普及的效果显著,观众在线评论:“儿童剧竟然这么好看。”“好想看完整版的儿童剧。”“全程观看直播很开心,我和孩子相约以后去一个城市玩就去当地剧场看儿童剧。”
    在演出从线下到线上的转换中,我们看到线上演出的方式突破了演出现场容量的限制,拓展了受众覆盖面,更利于广泛传播。这为剧院复演后吸引观众走入剧场现场看演出做了准备,也为剧院品牌打造注入新鲜活力。
    流量带动增量
    由于疫情影响,现阶段,国内诸多剧院已开始在线上布局,或将演出剧目搬上互联网免费展映,或创作适合互联网的新作品呈现给观众。
    疫情发生后,中国儿艺取消了原本计划在今年第一季度上演的100余场演出,第一时间转换思维,思考如何让观众在家也能有艺术陪伴,线上便成为作品发布、与观众沟通的主要渠道。
    疫情期间,剧院积极创作抗疫主题作品——朗诵剧《唤“福”》,用新创的高质量艺术作品安抚人心、鼓舞人心、动员社会;在世界戏剧日通过线上渠道特别推送专题片《戏剧的力量是伟大的》,为戏剧发声,专题片一经推出即在戏剧圈“刷屏”;推出“耳朵也爱儿童剧”“艺术课堂”“经典剧目赏析”等线上栏目,拉近观众与艺术的距离;微信“童聚群”举办系列互动活动,剧院在“云端”时刻保持着与观众的联系。
    与线上大多数演出不同,中国儿艺通过线上推出的作品时长均较短,即使是一部完整的儿童剧赏析,也分割为15分钟至20分钟逐段进行推送。这是因为剧院所面对的观众群体均为儿童,因此在线上推送时便要从儿童的角度进行考虑,假若时间过长,意味着孩子们可能会把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放在电子屏幕上,这并不利于儿童的健康。
    除了对作品时长有较多考量外,剧院在选择作品内容以及展现形式等方面也进行了精细的规划。线上主要推出经典演出剧目如《马兰花》《宝船》等,而在展现形式上,除了有经典作品的赏析外,还会指导孩子学习舞蹈、儿歌、绕口令等,并融合小游戏等形式增强代入感。家长不想让孩子长时间盯着屏幕,还可以选择“耳朵也爱儿童剧”,让孩子用听故事的方式接触戏剧。
    精准的定位、精致的内容,形成剧院线上艺术作品“经典、精准、多元”的风格,将线上的流量转化为线下的增量。疫情期间,丰富的线上活动是剧院联系观众的窗口,也是剧院培育市场的方式,让更多孩子对儿童剧产生好奇心,再通过精挑细选的剧目在线上展演,以及与观众的长期陪伴互相建立信任,不断增加用户黏性。
    目前,国内的剧场艺术普及尚在起步阶段,文化演艺市场的观众基础还比较薄弱,“云演出”虽然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但未来仍可以与现场演出“共存”,通过线上直播为剧场“引流”,让更多人走进剧场。
    复工后的思考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后,演出市场的恢复仍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后,观众的观演习惯是否会改变?对剧场聚集看演出是否会心有疑虑?此时,一方面,剧院需要用优质的演出内容激发观众的观演兴致;另一方面,线上的联动也仍然不可或缺,通过线上互动保持与观众的紧密联系。
    现阶段,中国儿艺已经开始为疫情结束后的演出提前做准备,不仅主创人员和相关演员一直没有停下创作和练功的脚步,利用有限的条件居家进行创作、练功、排练等工作,同时,剧院也在观众中进行积极调研,做好下半年演出安排。
    恢复观众信心是演出市场恢复期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一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让观众知晓剧院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有严密的防控保障措施;二是以公益带动商演,邀请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家庭和剧院会员代表等免费到剧场观看演出;三是做好观众调研,运用大数据对观众进行分析,了解观众所思所想所需,演出安排听听观众的呼声,观众最期待的演出优先上演。
    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渠道创新打造观众线上线下联动新体验,在演出内容、体验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发力,适应疫情过后观众艺术需求和艺术欣赏的新变化。继续探索线上演出模式,在总结疫情期间积累的线上内容制作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创新,继续做好线上内容,努力挖掘短视频、新媒体运营在演出宣传推广和艺术普及中的作用,用线上流量带动线下增量,让线上模式能够既不影响到线下的市场,又能为线下产品带来更多的市场效率和经济效益。
    此外,还要注重线下活动的内容研发,打造优质观剧体验,通过提高演出票附加值、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引导和培育市场,吸引更多人走进剧场;深入探索与成熟的互联网资源进行合作的模式,充分挖掘国家剧院已有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内容,借助互联网平台在技术、渠道上的优势,开展跨领域合作,探索更多盈利模式,充分释放品牌优势,实现多元发展,持续扩大影响力,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作者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