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拥抱民族歌剧之魂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1-01-29   

  卜大炜

原创歌剧《芥子园》剧照  北京大音知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供图

  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由北京大音知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原创歌剧《芥子园》,于2020年底在北京天桥剧场连演6场。该剧以古代士大夫的生活场景为背景,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人画”笔调,让观众看到那个历史片段中古代知识分子在封建官场挤压下的血泪与愁苦,看到他们所因袭的千年文人气质,被称作“文人歌剧”。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歌剧《芥子园》讲述了清末文人李渔的传世之作《闲情偶寄》即将由自己的芥子园出版,家班正在庆贺宴上为宾客上演昆曲《牡丹亭》,突然传来苏州出版商赖老板盗印了《闲情偶寄》的消息,李渔愤然去苏州道台府打官司反盗版。虽因官场黑暗官司失败,李渔却成了中国历史上反盗版斗士的先驱。
  歌剧《芥子园》的文学脚本具有充分的音乐想象空间。在戏剧构思上,该剧有独到的处理。剧中的李渔在官司失利后,没有堕入愤懑、抗争这样的公式化窠臼,而是回家陪伴乔姬度过了她最后的时光。此后的全部篇幅以创新的艺术手段来渲染李渔与乔姬那一往情深、令人唏嘘的爱情。这个戏剧转折以第四幕幕间曲“暴风雨”半音化的器乐段落完成,成为戏剧的“黄金分割点”。歌剧《芥子园》间叙间议间抒情的写意手法,将舞台上的时空转换灵活化和诗意化,以“心理歌剧”的笔法,用歌、乐、舞来全方位展现人物内心的多层次变化。剧中,安排了几处梦境的设置,阐发浪漫的联想。对梦的追寻是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艺术现象,如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等,歌剧《芥子园》因袭这一传统,大大激发了观众的艺术想象力。
  剧中的“戏中戏”也构成奇特的戏剧效果。第一幕的《牡丹亭》片段,与第三幕为孙道台上演李渔的传奇剧《风筝误》片段,构成相对应、相呼应的“戏中戏”场景。前者是佳人杜丽娘出场,后者是丑姑娘出台,戏弄了心怀叵测的孙道台,美与丑的强烈反差形成了风趣讽刺。
  将才子的形象引入中国歌剧
  与带有入世光环的李白、杜甫等不同,李渔等士大夫不与仕宦为伍,不求成为万户侯,他们寄情文艺创作,歌剧《芥子园》的视角正是投向了这样一位才子。李渔的诗词歌赋和戏剧作品深受人们喜爱,《闲情偶寄》是中国古代唯一一本戏剧理论专著,同时又体现出雅致的生活情趣,引得无良出版商盗版不止。第二幕孙道台、罗师爷向李渔出题刁难,反被李渔做对子嘲讽:“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这体现了一代才子的狂放性格及才情满怀。歌剧《芥子园》在剧词写作上,靓词佳句比比皆是,美不胜收,赋予了歌剧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和人文精神。“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是一段传唱久远的佳句,这里以音乐手段分别拆解组合,构成乔姬和李渔的独唱、对唱、二重唱,从而更为生动、深刻地表达了有情人的悲剧性,令人唏嘘。全剧无论是咏叹调、吟诵调还是韵白、念白,都以文白相间的辞章出口,听来古朴而又上口,生动地呈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文化环境,折射出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修养。全体演员经过戏曲专业老师的训练,眼神、圆场、水袖、扇子、昆曲的韵白咬字等都深得要领,从而将江南文人气息和中国传统昆曲的艺术元素,都生动地体现出来。
  歌剧的雅乐情怀
  音乐学家王光祁说过:“昆曲就是中国的古典歌剧。”歌剧《芥子园》的音乐独辟蹊径,选用了昆曲音乐色彩,以昆曲音调鲜明生动地讲述那个年代雅集文化圈的故事,典雅秀美的音调令人追古思幽,为全剧铺设了浓烈的古代文人色彩。但全剧音乐没有采用既有的昆曲唱腔,而是采用了一些有昆曲特色的调式,甚至《牡丹亭》和《风筝误》这两折“戏中戏”的音乐也是原创。音乐创作上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与题材、体裁非常贴切,既避免了泥古色彩,又与当代歌剧音乐手法极为融合。
  全剧的音乐着墨于对人性的描摹,不同人物的唱腔有着不同的音乐性格色彩。为各个人物设计的唱段虽不拘泥于五声,但都有着鲜明的民族调式倾向及昆曲音乐特色。男高音李渔狂放不羁的文人性格在音乐中有着淋漓尽致的展现,他往往一出场就以大跳的上行五度、六度标志性音程先声夺人,天马行空,桀骜不驯。
  剧中音乐的调式、调性也是随歌词内容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体现人物心理状态和人性的发展,从而情感层次丰富,产生戏剧性效果。第二幕罗师爷在索贿场景中唱的“我是二当家”,设计为扭结、猥琐的无调性音乐,刻画出他“吃了原告吃被告,吃了被告吃原告”的腐败行径。全剧最后一个超大型咏叹调暨第四幕最后的二重咏叹调“君生我未生”,长达12分钟,是一首变奏回旋性质的多段体结构,乔姬与李渔的两个线条延展换位并加入合唱,旋律随情绪的增长而变形,最后到终曲升腾汇合到核心主题,直冲悲剧性的戏剧高潮。
  歌剧《芥子园》的音乐创作手法抽取了板腔的灵魂,将节拍、速度和节奏作为戏剧发展和人物情绪的映射,但不被板眼所束缚,往往在一首咏叹调中,节奏多变、抑扬顿挫、狂放不羁。
  歌剧《芥子园》的配器匠心独具,多有创新的神来之笔,例如第四幕,李渔为生命垂危的乔姬抚琴吟唱“我生君未生”,低音提琴拨奏滑音泛音,与竖琴的琶音构成二重奏,传神地呈现出古琴的韵味。同时,该剧采用西洋管弦乐队,但为突出抒情性而去掉了长号和大号,加入一支中音萨克斯管,那如同江南烟雨的音色不时在乐队音响中点化聚合出一丝东方神韵和梦的迷幻。
  原创歌剧《芥子园》承袭中华文学传统,融合了体现中式审美的昆曲元素,充满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书卷气,独具江南文人情怀,成就了这部“文人歌剧”的大雅。歌剧《芥子园》从题材到体裁、从内容到形式,怀着虔诚的文化自信,成为民族歌剧的佳作。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