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艺术创作应多到生活中“扎猛子”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1-02-18   

国内一所艺术院校的传统戏曲演出。苏锐 摄

  近年来,各地舞台艺术领域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是剧场观众如何坐满的问题。疫情期间,剧场按照防控要求进行限流,基本是隔一个座位才能坐一个人,这让一些剧场的上座率显得不那么难看,毕竟有“上级要求”在。但回想疫情之前,好像很多剧场的上座率也不乐观。尤其是一些坐落在城市里的老剧场,有的常年演着“老掉牙”的地方戏曲,题材也是古代的,似乎每一场开演都是老年大学开学现场。
  剧场观众如何坐满的问题,进一步说来是舞台上到底该演什么的问题。舞台艺术演出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必须要分清“你”和“我”。所谓“你”,就是观众,要考虑观众的审美需求,搞清楚观众要看什么。所谓“我”,即国有文艺院团,充分掌握自己有什么本事,进而来满足观众的需求,而不是“我有什么就演什么”。
  舞台艺术创作人员,应该多到现实生活中“扎猛子”。经常游泳的人知道,要想知道水下是什么样子,水下有哪些声音,要想真正了解水,就得“扎猛子”。不扎到水下,就看不清所在的水域什么样,就不知道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到底有怎样的“暗流涌动”和水草乱石。
  不是每一个会游泳的人都会“扎猛子”。同样,也不是每一个创作人员都能掌握到艺术创作的真谛。有的人,写了一辈子戏,常年沉迷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对当下时代的变迁不闻不问,像是人世间的浮萍一样。有的人,尽管多年生活在基层,对火热的现实生活也有感知,但落在纸上不是那么回事,写不出来。
  锻炼舞台艺术创作“扎猛子”的本事,首先要“下到水里”,这要求我们的创作人员,要多接触现实生活,多跟社会各界打交道,不能整天憋在自己的书房搞创作。鲜活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永远要靠亲身接触来获得。
  真正深入生活之后,创作人员还要练习发现的本领和创作的本领,要通过跟名师学习、研究精品经典、虚心向同行求教等方式,解决创作过程中面临的“本领障碍”。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真正地深入生活,要了解人民的疾苦,欢喜人民的欢乐,要做到感同身受。人民永远是创作人员的老师,这一点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不管你多大岁数,也不管你成了“什么艺术家”。
  责编:吴敏
  作者:苏锐  来源: 文旅中国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