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2月初,山东召开全省艺术工作会议,公布“十三五”舞台艺术创作成绩:新创作大型剧目300余部、小型作品1000余件,民族歌剧《沂蒙山》、吕剧《大河开凌》、京剧《奇袭白虎团》等一批精品影响广泛。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节点,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的山东省艺术工作会议明确号召,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围绕文艺“高峰”战略部署,全面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把方向、强政策、优布局、抓质量、聚合力,努力在出精品、“筑群峰”上取得新突破。
剧本不过硬,坚决不进二度创作
“十三五”艺术工作带给山东最有效的经验是,只有有重点地进行选题策划,提高艺术创作组织化水平,才能为精品涌现打下基础。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表示,近5年来,山东艺术创作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3个转变”:一是从无序的文艺单位自主创作、文艺工作者自发创作,转变为理论引领、政策引导的有组织、有计划创作;二是从为创作而创作的盲目实施,发展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加鲜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追求更加坚定,反映时代、讴歌英雄、凝聚力量的创作共识有效加强;三是从院团单一力量创作,到集合各方合力、集中优势共铸精品,让好的作品广而告之,让更多优秀作品进入群众视野。
“近几年山东在全国叫得响的舞台艺术作品,多是经过两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策划,内容选题、时间节点等均掌握了‘火候’。”王磊说,各市、各院团普遍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尊重艺术家创作基础上,对作品主题提炼、艺术样式遴选、剧本文学创作、修改打磨提升、剧目交流推广等创作生产的各个环节,经历百般修改、千般磨砺,最终“黄沙淘尽见真金”。
剧本是一剧之本,其质量好坏对于作品最终效果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影响,必须将关口前移,切实抓好一度创作。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明确,从2021年起,各地要科学安排作品创作周期,为剧本创作修改预留足够时间。要组织好创作采风,帮助剧作家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与群众情感和心理需求同频共振。要加强剧本论证,邀请水平高、眼界广、说真话、敢负责的业界专家参加论证、提出建议,凡是未经充分研讨、修改提升不到位、创作质量不过硬的剧本坚决不能进入二度创作,避免造成更大浪费。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还要求,各文艺单位要着力做好修改提升。要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从音乐创作、舞美及灯光设计、道具制作、服装化妆等剧目排练演出的各个环节入手,反复打磨、锻造精品。要善于听取、吸收专家意见建议,规范院团与外聘主创人员权利义务,既要明确规定创作与修改打磨有关要求,破除个别主创自矜自傲、不让改、不愿改的问题,也要坚持我为主导、量力而行,精准判断专家建议意见可行性、必要性,有针对性地转化利用,提高作品呈现质量。
“十四五”规划要破除创作随意性、碎片化问题
春节刚过,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工作人员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李国琳说,今年山东要高标准编制艺术工作“十四五”规划,着眼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紧盯党和国家重大时间节点、省委和省政府重大战略任务安排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今后5年文艺事业工作布局,明确艺术工作思路、目标任务。
据了解,山东艺术工作“十四五”规划的一个着力点是,紧盯精品创作生产不放松,大力提高艺术创作组织化程度,不断健全艺术创作生产机制,着力解决艺术创作随意性、工作谋划碎片化问题,用心策划实施一批文艺精品创作、演出品牌打造、优秀人才培养、公共文化惠民的重点项目、重大活动、重要措施,发挥好重点工作的引领作用。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要高水平做好创作选题挖掘论证。重大题材艺术创作必须提前谋划、深度挖掘。要紧盯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工作主线,对照2021年至2025年党和国家的重要时间节点、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工作安排,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等领域,统筹做好创作选题发现、发掘、论证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重点创作,打造推出一批有格局、有品位、有情怀、有温度的精品力作。着力强化现实题材创作,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变迁和人民群众生活变化,用不同艺术语言、多样化表达视角,全方位展示党领导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进行的生动实践。优化题材布局、平衡发展格局,着力避免同质化创作,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也将定期对各级创作选题情况进行梳理,防止出现同类题材扎堆问题。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们已经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即将实现。我们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以文艺工作者独特的视角,自觉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责任,围绕重大题材、重点工作、重要节点开展主题创作,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李国琳表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山东在“十四五”期间将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将演出作为中心环节
展望“十四五”,山东艺术工作领域一个明显变化是,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引领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创作作为中心任务、把作品作为立身之本,推动文艺创作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相比艺术创作,我们在构建演出激励机制、繁荣院团演出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张东林说,很多耗费大量精力、资金创排的作品,立上舞台后就束之高阁,造成了极大浪费,这样的作品与艺术精品的要求背道而驰。
今年起,山东计划着力构建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的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新机制,推动文艺作品演起来、走出去,在演出中打造真正的艺术精品。
演出是舞台艺术的最终呈现形式,是文艺院团服务群众的基本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创作过程中,要把作品受众群体、演出场地、演出规模甚至演出成本、宣传营销等各个方面进行通盘考虑,为剧目进行精准定位。”张东林举例说,主题性作品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展演巡演,发挥好舆论阵地作用,这些作品要加大创作投入,强化精品意识,在首先保证艺术高度的基础上,兼顾好不同版本打造,提高演出适应性;市场化运作的作品要着眼驻场演出、常态化演出,在坚持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充分吸收时代语言、用好时代表达,创新艺术样式,增强对群众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开拓演出市场;进乡村、进校园等公益性演出,要在节目遴选、人员组合、观演互动、现场氛围上进行精心设计,更加符合观众欣赏喜好,既要有艺术的熏陶,更要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院团是繁荣演出的责任主体,必须充分领会演出对院团建设、精品创作、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将繁荣演出放到全院中心工作中,与艺术创作共同谋划、共同推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各地要按照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的要求,调整完善院团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建立鼓励演职员参与演出工作机制,把演出场次、艺术效果与职称评聘、工资收入、评优评选挂钩,多演多得、优劳优得。要积极构建鼓励院团繁荣演出的外部支持保障平台。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要强化院团演出激励机制,依据不同院团功能定位科学设定各级各类文艺院团年度演出场次和收入任务,对超额完成演出任务的给予必要奖励。
山东省吕剧院创作的革命历史题材吕剧《大河开凌》剧照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摄
山东省烟台市吕剧院根据当地基层党建典型创作的吕剧《社区书记》剧照 (烟台市吕剧院供图)
山东省吕剧院邀请戏迷走进排练厅,了解剧目创作背后的故事。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摄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