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避现实问题,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勇攀高峰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1-06-17   

山东省吕剧院在北京演出吕剧《大河开凌》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以载道”“艺以弘道”,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充分运用文艺引领时代风尚,凝聚伟大力量,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艺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世界局势波诡云谲,各种世界文化思潮相互激荡,文化话语权争夺愈发激烈,波澜壮阔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艺精品不断涌现。
  伟大的文艺是时代的需要。歌德说“无论你的头脑和心灵有多么广阔,必须把时代的感情全部装满。”文艺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伟大的文艺作品都是伟大的艺术家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中讴歌时代、引领时代的写照。文艺精品的不断涌现是一个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象征。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我国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都是服务于那个时代,代表那个时代,因为是精品而历久弥新。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每个时代都有标志性的文艺作品,伟大的文艺都是沉淀后的时代风云。上世纪40年代,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文艺开始革命化、本土化,涌现出许多色彩鲜明、具有战斗性的作品和人才。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是延安文艺的巅峰之作,以其高度完美统一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不仅受到延安军民的广泛欢迎和热烈赞扬,而且受到海外、国统区人们的欢迎,甚至国民党宪兵都在唱“风在吼、马在叫……”伟大的作品并未因为抗战结束而退出历史舞台,《黄河大合唱》影响了几代人,进入了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也是我国最早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音乐作品。朗朗、李云迪等,都演奏过《黄河大合唱》钢琴协奏曲。
  伟大的文艺是人民的需要。人民需要文艺。列宁说过,人民群众“有权享受真正伟大的艺术”。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高新科技的应用,人们的文化品味、鉴赏水平、消费能力不断提升,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正在朝着高品质多样化方向转变。近年来,影视剧《流浪地球》《觉醒年代》,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等,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时代风貌,深切感应了时代主题和人民心声,使人们在美的欣赏中接受教育。文艺工作者理应紧跟时代潮流、把握人民需求,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创作出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伟大的文艺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文艺精品能够在全球文艺舞台上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参与文化交流和竞争,文艺精品的不断涌现体现了一个国家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一个国家民族文艺经典化的程度。能够产出数量众多、质量一流的文艺精品,是文化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复杂社会转型期,这给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有所滋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舆论时有出现,国内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多元、多变特征更加凸显。文艺是凝聚社会共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而且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容易被接受,文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方式很难替代的。
  文艺创作与生产的现状与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文艺提质增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强国、抗击疫情等主题,全国国有文艺院团创排了4000余部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弘扬了主旋律、壮大了正能量。整体文艺环境趋于健康,全国在艺术创作、人才培养、院团建设等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但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文艺作品整体质量不够高。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仍然存在,低俗媚俗、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时有出现。表现在老百姓接触最多的电视剧领域,就是精品剧偏少,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优秀现实题材作品特别是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让人印象深刻的优秀作品还不多。另外就是电视剧的进出口极不平衡,进口多、出口少,很少有电视剧能够打开国际市场。一些年轻人热衷于看美剧、日剧、韩剧,对国产剧嗤之以鼻,这种状况不改变,极不利于树立文化自信。
  二是舞台艺术演出市场滑坡。在文化消费日益多样性、多元化的今天,舞台艺术普遍遭遇到观众流失、剧场萎缩、票价跳楼、演出锐减、人才不济等困境。虽然各院团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拓演出市场,但演出场次及演出收入仍然不乐观。目前,市场较好的是杂技演出和话剧院团的儿童剧演出,但前者有其艺术形式的独特性,不易复制,后者属于半公益性质,每场平均收入水平较低。
  三是专业人才匮乏。以舞台艺术为例,目前各地院团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舞美等方面的创作人才均极度匮乏,已成为制约剧院发展的“瓶颈”。以山东淄博市为例,歌剧舞剧院在编人员中,有40多人因年龄和专业类别等原因,长期不能参加演出;市京剧院青年演员人才短缺,青黄不接的现象突出;五音戏剧院由于是全国唯一的珍稀独有剧种,各艺术院校没有专门针对五音戏专业的教学科目,2015年,剧院40岁以下的演员只有16人,其中男演员仅2人,没有专职的舞美、编剧、导演和作曲人员。此外,从全国整体上看,艺术各类领域尚缺乏新一代的领军人物,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山东省京剧院复排京剧《奇袭白虎团》

  牢记初心使命,进行彰显时代担当的文艺创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更需要文艺彰显时代精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艺是重要内容;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艺是重要力量源泉。文艺创作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勇当先锋,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将创作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任务
  一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进行艺术创作。艺术的源泉来自人民。毛泽东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他号召师生们走出“小鲁艺”,到火热的社会生活的“大鲁艺”里,虚心向工农兵学习。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2018年,山东省歌舞剧院创演了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800里沂蒙大地,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歌剧的主创团队立足大地,紧扣史实,两年间先后11次深入乡村,从心灵深处被老区人民“最后一粒米交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的浩然大气和光荣传统所感动,被人民军队和当地人民的巨大牺牲所震撼。编剧王晓岭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只是知道沂蒙精神,而当我的脚踏上那片土地,我的心灵真的和那个时空的事件‘打了照面’,才知道什么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剧本先后进行了9次重大修改,只有深切理解人民的思想感情,民族歌剧《沂蒙山》才能以直击心灵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和如潮好评。
  创作的对象即是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世界。我们的文艺作品要讴歌人民,就要把劳动者做为我们创作的主要对象,了解不同人群的喜怒哀乐,深入他们,成为他们的一份子,被他们所感动,创作的作品才能丰富多彩、才能起到团结和凝聚人民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农民工是人民的主体中人数最多、贡献最大的群体。城镇中的保安、保姆、清洁工、园林工、快递小哥、宾馆饭店主要是农民工。要讴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民,农民工应该是重要的角色。还有从事复杂劳动的科技工作者,他们中间的很多人不计名利、默默无闻。需要我们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去了解他们,感受他们、书写他们的故事、表达他们的情感。还有坚守在雪域高原、大漠深处、边远海疆的人民子弟兵,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编剧、导演、演员应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把镜头对准人民、画笔转向人民、艺术才华奉献给人民,才会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评判的标准要问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艺术作品经不经得起时代的检验,其评价主体也必然是人民。 人民欢不欢迎、喜不喜欢,满不满意,是评判一部作品的根本标准。老百姓真正喜欢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所谓艺术家的殿堂,也不是一种空洞的概念化的口号,它应该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并注入新时代的艺术表现力。民族歌剧《沂蒙山》在创排过程中,创作团队也有过这样的困惑,因为这是一个红色教育题材,怎样能在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真正让老百姓喜欢,受到文化市场的欢迎,是摆在创作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最终,创作团队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精湛的艺术水平,不拔高、不失真,以真实的艺术情感再现了我们党走过的那段风雨历程。因为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路本身就是精彩纷呈的,就会得到人民的认同。民族歌剧《沂蒙山》演出非常成功,说明红色题材搞好了一样有经济效益。
  二是在伟大的事业中塑造新的文艺。坚定中华美学自信。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华美学精神蕴藏在中华文化之中,扎根中华大地,不断开拓创新。艺术创作要坚定中华美学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探索中华美学精神在艺术创作中得以呈现的多种可能性和路径。《白毛女》和《小二黑结婚》是中国民族新歌剧早期的两部经典之作。《白毛女》采用了河北等地民歌曲调加以改编和创造,《小二黑结婚》采取了戏曲板腔音乐手法。这一白一黑两大经典,立足于本民族音乐丰厚的沃土,继承中华美学传统并适当借鉴西洋歌剧的手法,融入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创新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神韵的中国歌剧艺术。
  加强中外文艺交流。文艺创作要以大国的胸襟、大国的气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广泛借鉴吸收各国各民族文化和艺术中的有益成分,为艺术创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形成增进世界人民感情交流的艺术纽带,以优秀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和魅力感染中外民众,形成情感共鸣。法国是芭蕾的故乡,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在芭蕾艺术领域融合了中西文化。2003年是中法文化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法国巡演一个月,共19场,场场爆满。法国权威舞蹈家和评论家纷纷写文章,对《红色娘子军》的价值和内涵给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已经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中芭的团长冯英说,我们把娘子连的红旗插到了世界芭蕾的最高殿堂。
  立足现实题材创作。文艺作品的质量不够高,原因很复杂,但创作导向上的问题不容忽视。有一段时间,脱离现实、脱离生活成为文艺创作的一种普遍倾向,现实主义创作一度被边缘化。文艺创作脱离现实,就无法深入人心、触动灵魂,就不可能造就精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宏大而独特的伟大实践最值得用艺术的情感来讴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电视剧《山海情》全景呈现西海固的干部和群众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它没有为时代加“滤镜”,也没有渲染人物“高大全”,更没有回避移民扶贫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普通个体的复杂心态。恰恰是这样的“有生活、没口号”“有苦难,更有苦干”的艺术表达,将无数富足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带入到历史现场,去见证了一段苦尽甘来、创造未来的奋斗史。《山海情》在一片好评中收官,很多人感慨,没想到一部主旋律扶贫剧竟成了“剧王”。这样的作品火了,折射的正是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成功。
  关照人类命运未来。对未来世界和未知领域的艺术想象和表达,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关心。人类是要走向未来的,新的生活才是人类的向往和未来世界的支点,是未来艺术想象的翅膀,也是文化竞争的制高点。以艺术的方式呼应目前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赋予文艺工作者无可回避的责任。比之美国大片千篇一律的美国人拯救世界,电影《流浪地球》没有强调中国人拯救地球,而是强调灾难面前全人类忽略种族不同、摒弃国家差异的团结。《流浪地球》的格局超出了个人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上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格局上。作为一部灾难题材的影片,《流浪地球》可以算是真正开启了中国模式的全球叙事。中国电影有这个格局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语境中讲述中国故事,表达当下具有跨国性的共同焦虑和不得不面对的共同挑战,进而提供独特的中国方案。
  (二)将文艺演出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是群众在哪里,演出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推动艺术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乡村、进社区,只要群众需要,演出就要跟进去演,满足群众多样化的艺术需求。特别是可以不断打磨的舞台艺术作品,要适应不同演出条件,设计不同舞美体量、不同演员阵容、不同演出成本的演出版本,提升演出的灵活性。民族歌剧《沂蒙山》自2018年12月立上舞台以来,为适应不同的受众需求,创新打造了首演舞台版、巡演舞台版、重唱合唱版、音乐会简版、山东临沂版、九人小版等多个演出版本,全力推进民族歌剧《沂蒙山》演出,现已累计完成各类演出200余场,创造了歌剧演出的奇迹。为适应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剧场条件,山东省歌舞剧院从舞台搭建、舞美体量等方面做了缩减,演员全部换成山东本地演员,打造了巡演舞台版《沂蒙山》;为深入乡村、社区、军营等,没有大舞台、没有背景屏的演出环境,山东省歌舞剧院还设计出了将经典唱段串联而成的九人小版《沂蒙山》,真正实现了到人民中间去,为人民而歌唱。
  二是通过演出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以演出为中心,复排演出经典剧目、推广演出当红剧目、创排演出新创剧目,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构建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的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新机制,把创作生产、人才培养,院团建设、市场开拓统筹起来,推动文艺作品演起来、走出去,在演出中打造真正的艺术精品。山西组织创作的舞剧《一把酸枣》累计演出1000余场,济南市创作的儿童剧《宝贝儿》累计演出超过2000场次,上海话剧《商秧》历时20余年、累计翻演15轮,这些作品均历时二十余年久演不衰,在海量演出中铸成了文艺精品、建立了艺术口碑,成为同艺术门类中的标志性作品。2020年疫情阴影下,上海18个文艺院团实现演出收入1.8亿元,其中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自6月复演后半年时间演出118场,成为无可争议的文艺精品。事实证明,只要眼中有市场、心中有观众,文艺精品、包括主题文艺作品完全可以走进市场,在大量演出中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主力军作用,通过搭建平台载体,组织发动群众积极投身文艺活动,开展文艺作品“大家创”“大家唱”“大家演”“大家拍”“大家评”等活动,植根群众、服务群众、快乐群众,营造繁荣兴盛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比如这些年迅速发展的广场舞,由于自由度高、入门基础低等特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广场舞是非常接地气的舞蹈形式,充实了群众文化,从根本上扩展了文艺活动的群众基础,对我国公民幸福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
  (三)打磨好文艺评论这把“利器”
  一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始终是社会主义文艺批评的主心骨。文艺批评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关于文艺评论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文艺评论的意识形态属性,掌握主导权、话语权,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推动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的结合,使文艺评论成为推出文艺精品、攀登文艺“高峰”的助手和卫士。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是有无批评精神的重要标识。文艺评论应强化责任意识,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敢于实事求是,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杜绝吹捧之声、圈子文化和哗众取宠。文艺评论家要秉持批评精神,客观公正、见解独到、言之有据,注重针对性、当下性、时效性。文艺评论文章要文风清新,有独特的艺术创见,有较强的战斗力、说服力。批评与评论应该成为创作的路标,善意地引导并助推创作追求更高的价值和意义。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和批评既是朋友又是对手,在思想和审美的较量中,在不间断的挑战和应战中,相互砥砺,彼此成就,和谐共生,共同促进文艺的繁荣。
  三是不能用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敢于向流量说不。“流量”大小永远不能成为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对于艺术作品而言,流量既是商业的助力,也是资本的镣铐。特别是在影视剧方面,流量明星被追捧,一切“向流量看齐”,影视评价的标准逐渐变为演技与流量的博弈和角力。可能因为某个明星的加入,一部剧就备受大众关注,甚至可以忽略剧本的逻辑硬伤,制作上的粗制滥造,表演上的浮夸不走心,而单单只是在意某个明星。这种狂热的明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消极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资本过于注重流量,扭曲着行业的评价标准,使得文艺评论和批评缺少了对演技的严苛叩问,消磨着艺术的高度。影视行业进步的空间用流量是填充不满的,流量可以是一个衡量标准,但绝不能是全部。面对市场,文艺评论工作者要敢于对流量说不,绝不能一味迎合和屈就,要始终坚持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把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作品推介给人民群众。
  (四)加强文艺队伍建设
  一是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首先,要在守正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引导艺术创作者树立正确的文艺观。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有什么样的文艺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创作态度、创作道路和文艺作品。创作者是不是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是不是脚下有大地、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对艺术创作者创作态度的影响是巨大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要引导广大艺术创作者在守正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关切时代宽阔生活中铸就作品的品格。其次,要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提升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水平。文艺工作主管部门,既要有守正的坚定性,也要有政策观念和领导艺术。艺术创作由于职业和工作方式的特点,最看重“创作自由”。我们应当理解这种要求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但不能任凭错误思潮凭借艺术载体传播。管理文艺院团不是简单的行政工作,而是做人的工作。既要尊重艺术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又要正确引导,对错误思潮和观点开展严肃的批评教育和斗争,必须讲究领导艺术,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
  二是构建多层次文艺人才支撑体系。一要着力加强创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名家工作室”“青年人才创作扶持计划”等人才培养工作,将培养重点进一步向骨干创作人才倾斜,向潜力大、成长欲望强的中青年人才倾斜,着力培养青年主创团队。二要创新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各类院团与艺术院校要加强合作,采取委托办班、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加强编剧、导演、表演、舞蹈编导、戏曲音乐、文艺评论等创作人员,以及舞美、灯光、音响等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上挂下派、项目合作、指导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文艺单位的支持帮扶。三要发挥文艺名家的引领作用。发挥德艺双馨文艺名家引领带动作用,加大对文艺名家资助扶持和宣传推介力度,加大对青年拔尖人才的支持力度。对基础好、可塑性强的各艺术门类人才进行梳理,培养一批文艺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为艺术事业发展积蓄人才力量。
  三是加强对新的文艺组织的引导、服务和管理。近年来,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机制等出现了新的变化,民营文化工作室、网络文艺社群等新的文艺组织大量出现,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演员、独立歌手等新的文艺群体十分活跃。一要加强思想引领与专业提升,对以民营文化机构、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为主体的新文艺群体,组织相关学习和培训。二要完善职称评定工作,健全奖励激励机制。通过深化改革,对体制内外文艺人才一视同仁,完善职称评定工作。推荐和支持自由职业文艺人才参加各级各类评奖,参加国内、国际艺术赛事活动。三要畅通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文艺服务的渠道,支持自由职业艺术家参与展览展演、社会公共服务、志愿服务、文旅融合事业、乡村振兴工作等。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责编:贾亭沂
  作者:于晓光 来源: 文旅中国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