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文化自信下的当代发展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1-11-19
刘 忠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提出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瑰宝,直至今天依然极具魅力。对于当代我国文艺发展问题,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提出,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活跃,内容形式丰富,风格手法多样,涌现了一大批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呈现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同时,在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文艺领域还存在价值扭曲、浮躁粗俗、娱乐至上、唯市场化等问题,价值引领的任务艰巨迫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舞种之一,是中国传统民间民族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自古以来民族民间舞蹈就创作发展并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是各族人民根据其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创作出来的一种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本土舞蹈艺术形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当代发展同样也面临着《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提到的这些新问题,严重阻碍了其更好地发展传承。要解决这一困境,推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繁荣发展,就必须在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探索新型发展路径。
继往开来,坚守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本色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提出:“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为此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民族性和地域性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丧失了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失去了历史传统文化内涵,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在现代化多元思潮理念以及西方舞蹈文化艺术思想的多方面影响下,具有明显大众娱乐性和新潮时尚性的舞蹈类型逐渐占据舞蹈艺术市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空间急速缩小,产生了诸多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舞蹈文化相互融合的现象,其中虽不乏精品,但大多数不免哗众取宠,市场化和商业化倾向严重,背离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初衷。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逐渐失去自身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失去发展延续之本。究其原因,还是缺乏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难以坚守民族文化本位。
继往开来,在坚守民族和民间文化本色的基础上求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坚持民族文化特色。首先,要保持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和表演形式的传统历史特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所具有的载歌载舞特性和以舞传情特征,以及舞蹈表演和创作背后所依附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使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兼具深厚的历史文化性和情感艺术性。其次,要突出体现民族民间舞蹈中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民间舞蹈往往独具民族风俗习惯特点和宗教色彩,少数民族独特的传统民族乐器、舞蹈动作设计、舞蹈创作理念、自然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造就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迥异、特色鲜明。最后,要坚持表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民间文化性,即大众性和群众性。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本身就是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所创作出来的,并在人民群众间广泛流传,因此,具有坚实的群众根基、鲜明的生活特性和乡土特色。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也应当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的舞蹈作品。
推陈出新,赋予民族民间舞蹈当代元素
继承传统、保持本色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根基和本源,而推陈出新、博采众长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当代社会繁荣延续的动力和保障。我国从来不缺乏包含历史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艺术,但只有善于将传统文化价值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的文化艺术,才能够突出重围延续至今。当代社会舞蹈艺术的发展形势日新月异,不仅在创作方式和表演形式上不断创新,而且在舞蹈艺术文化的诠释上,也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营造出更高的艺术境界。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不仅需要坚持民族文化本位,还要在此基础上兼收并蓄,不断创新。
推陈出新,民族民间舞蹈的当代发展必须不断突破,与时俱进。一方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突破封闭式的传承发展模式。传统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往往具有鲜明的自娱性,在传播上也多为民间大众的口口相传,传播范围较小,传播效率较低,信息闭塞创新性不强,增加了传承、传播的难度。当下,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民族民间舞蹈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舞蹈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不断更新舞蹈内容和表演形式,迅速提高创新能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努力实现原生态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应该在传统创作理念基础上,充分借鉴融合新兴元素,在探索中超越,在融合中出彩。比如,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从强调人物塑造的群体性到重视审视个体价值;从朴素简单的表演平台到绚丽多彩的现代舞台效果……总之,在保持民族区域特色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是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核心理念。
兴学重教,推进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宣传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当代发展,始终要坚持以教育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以教育普及宣传民族舞蹈;以教育指明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延续方向;以教育提升民族民间舞蹈当代发展质量。兴学重教,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中,具有思想和方法上的双重指导价值。当下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宣传问题上,我们还任重而道远。无论是教学规模,还是教学体系和质量都需要进一步规划提升。
兴学重教,推动民族民间舞蹈持久繁荣发展。一方面,要兴学,兴民族民间舞蹈之学风。不仅要提升当前高校舞蹈艺术教育体系中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宣传比例,而且要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艺术魅力,扩散宣传至全社会甚至全世界,用文艺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进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新发展。另一方面,要重教,重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艺术教育熏陶和实践。教育不仅要端正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更要为民族民间舞蹈培养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的传承人,做到在精神和技能上双重育人,带领学生走进各民族各区域,感受学习这些历史悠久的古老舞蹈文化艺术,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注入鲜活有力的血液。
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必须以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为前提和基础,以继承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为本位,以推陈出新多元化发展为保障,以教育宣传为纽带,如此方能让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百花齐放的新时代占据一席之地,延续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之血脉。
(作者系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讲师)
源自:中国文化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提出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瑰宝,直至今天依然极具魅力。对于当代我国文艺发展问题,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提出,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活跃,内容形式丰富,风格手法多样,涌现了一大批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呈现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同时,在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文艺领域还存在价值扭曲、浮躁粗俗、娱乐至上、唯市场化等问题,价值引领的任务艰巨迫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舞种之一,是中国传统民间民族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自古以来民族民间舞蹈就创作发展并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是各族人民根据其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创作出来的一种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本土舞蹈艺术形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当代发展同样也面临着《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提到的这些新问题,严重阻碍了其更好地发展传承。要解决这一困境,推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繁荣发展,就必须在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探索新型发展路径。
继往开来,坚守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本色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提出:“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为此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民族性和地域性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丧失了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失去了历史传统文化内涵,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在现代化多元思潮理念以及西方舞蹈文化艺术思想的多方面影响下,具有明显大众娱乐性和新潮时尚性的舞蹈类型逐渐占据舞蹈艺术市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空间急速缩小,产生了诸多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舞蹈文化相互融合的现象,其中虽不乏精品,但大多数不免哗众取宠,市场化和商业化倾向严重,背离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初衷。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逐渐失去自身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失去发展延续之本。究其原因,还是缺乏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难以坚守民族文化本位。
继往开来,在坚守民族和民间文化本色的基础上求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坚持民族文化特色。首先,要保持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和表演形式的传统历史特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所具有的载歌载舞特性和以舞传情特征,以及舞蹈表演和创作背后所依附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使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兼具深厚的历史文化性和情感艺术性。其次,要突出体现民族民间舞蹈中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民间舞蹈往往独具民族风俗习惯特点和宗教色彩,少数民族独特的传统民族乐器、舞蹈动作设计、舞蹈创作理念、自然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造就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迥异、特色鲜明。最后,要坚持表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民间文化性,即大众性和群众性。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本身就是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所创作出来的,并在人民群众间广泛流传,因此,具有坚实的群众根基、鲜明的生活特性和乡土特色。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也应当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的舞蹈作品。
推陈出新,赋予民族民间舞蹈当代元素
继承传统、保持本色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根基和本源,而推陈出新、博采众长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当代社会繁荣延续的动力和保障。我国从来不缺乏包含历史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艺术,但只有善于将传统文化价值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的文化艺术,才能够突出重围延续至今。当代社会舞蹈艺术的发展形势日新月异,不仅在创作方式和表演形式上不断创新,而且在舞蹈艺术文化的诠释上,也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营造出更高的艺术境界。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不仅需要坚持民族文化本位,还要在此基础上兼收并蓄,不断创新。
推陈出新,民族民间舞蹈的当代发展必须不断突破,与时俱进。一方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突破封闭式的传承发展模式。传统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往往具有鲜明的自娱性,在传播上也多为民间大众的口口相传,传播范围较小,传播效率较低,信息闭塞创新性不强,增加了传承、传播的难度。当下,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民族民间舞蹈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舞蹈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不断更新舞蹈内容和表演形式,迅速提高创新能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努力实现原生态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应该在传统创作理念基础上,充分借鉴融合新兴元素,在探索中超越,在融合中出彩。比如,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从强调人物塑造的群体性到重视审视个体价值;从朴素简单的表演平台到绚丽多彩的现代舞台效果……总之,在保持民族区域特色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是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核心理念。
兴学重教,推进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宣传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当代发展,始终要坚持以教育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以教育普及宣传民族舞蹈;以教育指明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延续方向;以教育提升民族民间舞蹈当代发展质量。兴学重教,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中,具有思想和方法上的双重指导价值。当下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宣传问题上,我们还任重而道远。无论是教学规模,还是教学体系和质量都需要进一步规划提升。
兴学重教,推动民族民间舞蹈持久繁荣发展。一方面,要兴学,兴民族民间舞蹈之学风。不仅要提升当前高校舞蹈艺术教育体系中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宣传比例,而且要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艺术魅力,扩散宣传至全社会甚至全世界,用文艺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进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新发展。另一方面,要重教,重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艺术教育熏陶和实践。教育不仅要端正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更要为民族民间舞蹈培养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的传承人,做到在精神和技能上双重育人,带领学生走进各民族各区域,感受学习这些历史悠久的古老舞蹈文化艺术,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注入鲜活有力的血液。
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必须以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为前提和基础,以继承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为本位,以推陈出新多元化发展为保障,以教育宣传为纽带,如此方能让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百花齐放的新时代占据一席之地,延续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之血脉。
(作者系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讲师)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