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化传承融入时代脉搏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1-11-22
本报记者 党云峰
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走出自己的新路,是当代文艺工作者需要探讨的课题。近年来,很多地区通过盘点文化家底、活化文化资源,推出了不少文艺精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实现文化传承,成为如今很多文艺工作者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
立足时代解读传统文化
北宋名臣胡则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人尊称为“胡公”,至今仍被百姓铭记。毛泽东同志曾评价胡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永康调研时说:“在宁德当地委书记时,我提出的号召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并把它作为座右铭。”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康市已连续10年举办方岩胡公庙会,并通过戏曲、影视等方式进行推广。据永康市副市长卢轶介绍,永康市先后建立胡公文化研究会,设立胡公书院,筹建中国胡公文化研究院。近年来,胡公文化团队开展了“寻访胡公路 致力新时代”探源行动、“十岁上方岩 励志敬胡公”薪火活动、“胡公故事”系列讲座等活动,还相继出版《胡公传奇》《胡公足迹》《胡公故事》《一带清风》《二章和桂》《胡公简史》等书籍,并创作了《胡公谣》《胡公之歌》和婺剧《清正胡公》等文艺作品。如今,当地正在拍摄大型电视纪录片《胡公: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筹建滨水胡公文化主题公园。
今年永康还发布了《胡公文化基因解码报告》,包括导言、基因解码、基因转化利用等。据解码报告主笔、胡公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公书院院长胡联章介绍,这个报告是近年来胡公文化团队对胡公文化研学探索的一个初步成果,其中包含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浙江省社科院、党校系统等专家学者的智慧与心血。
以文艺作品推进民族团结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西藏传统文化,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运用多种手段,使西藏传统文化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得到弘扬和发展。文艺工作者书写西藏,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本。知名学者曹宇翔认为:“写西藏的书是摆放在群山之巅、大地之上的大书,连绵成一支多声部的生命长歌,宏阔又幽微的心灵叙事、山河和岁月的叙事,以及字里行间久久回荡的大地的声音、人与自然的声音,弥散着清朗、高峻、旷茫的意绪,以诗的艺术形式,形成一种特色鲜明、不可多见的大体量西藏高原美学。”
从东部来到西部、三次援藏的诗人陈人杰在在书写西藏方面颇受关注。业内人士认为,他的诗集《山海间》是西藏在脱贫攻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交出的文学答卷,也是新时代深入中国肌理、用脚步丈量出有体温的沉实之作,更是一个诗人在时代浪潮中由观察至行动的力量之诗。西藏作协主席吉米平阶表示:“从《回家》到《西藏书》再到《山海间》,陈人杰的诗歌始终保持着一种昂扬的精神和深沉的情怀,尤其是从援藏到调藏之后,诗人完成了从‘到这里’到‘在这里’的嬗变,诗歌的格调也变得格外沉稳,就像山间奔流的溪水变成了绵延的群山。这是诗人情感上的一种变化,没有变化的是诗人关注人间烟火的特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少数民族文化是这条文化长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文艺事业给予特别关注,老中青三代少数民族艺术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不断开拓创新,开创出多民族文艺花团锦簇、多元共生、异彩纷呈的繁荣景象,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凝聚起推进民族团结的精神伟力。
以多种形式传播当代文化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结合前沿科技拉近人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让传统文化以接地气的方式活在当下。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其中的分享、互动在文化传承、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说:“文艺作品反映时代特征、体现时代高度,离不开传承滋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土,必须关注生活在这里的人,抒写发生在这里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文艺与互联网的结合,是科技与人文的诗意联姻。例如诗歌类微信公众号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用丰富的信息展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让科技变得温暖,让诗歌变得有力。”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还需要当代文化工作者走出自己的路。影视、歌曲、短视频等方式有利于扩大文艺作品的受众,例如根据王蒙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活动变人形》、根据金宇澄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繁华》、彝人制造推出的新歌曲专辑《吉狄马加的诗》等。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说:“彝人有句老话:诗歌是我们语言中的盐巴。诗歌是语言的精华,需要借助音乐来传播,在古代,彝族的诗与歌本就是不能分开的。文艺作品不仅具有审美作用,还有重要的教化功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塑造美好的心灵,因此要让文艺作品真正走进民众的生活。”
文艺能汇通古今,还能融通中外。“生活在世界各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文艺工作者,有着同样的责任,那就是通过文艺作品建起全世界人民沟通的桥梁。我认为文艺是能够发挥这一作用的。”吉狄马加表示,“当前我们处于‘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文化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和使命将当代与悠久的文化传统相衔接,走出一条反映历史进程、社会实践和人民生活的新时代文艺发展之路,创作出具有史诗品格的精品力作。”
源自:中国文化报
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走出自己的新路,是当代文艺工作者需要探讨的课题。近年来,很多地区通过盘点文化家底、活化文化资源,推出了不少文艺精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实现文化传承,成为如今很多文艺工作者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
立足时代解读传统文化
北宋名臣胡则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人尊称为“胡公”,至今仍被百姓铭记。毛泽东同志曾评价胡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永康调研时说:“在宁德当地委书记时,我提出的号召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并把它作为座右铭。”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康市已连续10年举办方岩胡公庙会,并通过戏曲、影视等方式进行推广。据永康市副市长卢轶介绍,永康市先后建立胡公文化研究会,设立胡公书院,筹建中国胡公文化研究院。近年来,胡公文化团队开展了“寻访胡公路 致力新时代”探源行动、“十岁上方岩 励志敬胡公”薪火活动、“胡公故事”系列讲座等活动,还相继出版《胡公传奇》《胡公足迹》《胡公故事》《一带清风》《二章和桂》《胡公简史》等书籍,并创作了《胡公谣》《胡公之歌》和婺剧《清正胡公》等文艺作品。如今,当地正在拍摄大型电视纪录片《胡公: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筹建滨水胡公文化主题公园。
今年永康还发布了《胡公文化基因解码报告》,包括导言、基因解码、基因转化利用等。据解码报告主笔、胡公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公书院院长胡联章介绍,这个报告是近年来胡公文化团队对胡公文化研学探索的一个初步成果,其中包含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浙江省社科院、党校系统等专家学者的智慧与心血。
以文艺作品推进民族团结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西藏传统文化,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运用多种手段,使西藏传统文化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得到弘扬和发展。文艺工作者书写西藏,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本。知名学者曹宇翔认为:“写西藏的书是摆放在群山之巅、大地之上的大书,连绵成一支多声部的生命长歌,宏阔又幽微的心灵叙事、山河和岁月的叙事,以及字里行间久久回荡的大地的声音、人与自然的声音,弥散着清朗、高峻、旷茫的意绪,以诗的艺术形式,形成一种特色鲜明、不可多见的大体量西藏高原美学。”
从东部来到西部、三次援藏的诗人陈人杰在在书写西藏方面颇受关注。业内人士认为,他的诗集《山海间》是西藏在脱贫攻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交出的文学答卷,也是新时代深入中国肌理、用脚步丈量出有体温的沉实之作,更是一个诗人在时代浪潮中由观察至行动的力量之诗。西藏作协主席吉米平阶表示:“从《回家》到《西藏书》再到《山海间》,陈人杰的诗歌始终保持着一种昂扬的精神和深沉的情怀,尤其是从援藏到调藏之后,诗人完成了从‘到这里’到‘在这里’的嬗变,诗歌的格调也变得格外沉稳,就像山间奔流的溪水变成了绵延的群山。这是诗人情感上的一种变化,没有变化的是诗人关注人间烟火的特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少数民族文化是这条文化长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文艺事业给予特别关注,老中青三代少数民族艺术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不断开拓创新,开创出多民族文艺花团锦簇、多元共生、异彩纷呈的繁荣景象,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凝聚起推进民族团结的精神伟力。
以多种形式传播当代文化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结合前沿科技拉近人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让传统文化以接地气的方式活在当下。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其中的分享、互动在文化传承、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说:“文艺作品反映时代特征、体现时代高度,离不开传承滋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土,必须关注生活在这里的人,抒写发生在这里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文艺与互联网的结合,是科技与人文的诗意联姻。例如诗歌类微信公众号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用丰富的信息展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让科技变得温暖,让诗歌变得有力。”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还需要当代文化工作者走出自己的路。影视、歌曲、短视频等方式有利于扩大文艺作品的受众,例如根据王蒙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活动变人形》、根据金宇澄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繁华》、彝人制造推出的新歌曲专辑《吉狄马加的诗》等。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说:“彝人有句老话:诗歌是我们语言中的盐巴。诗歌是语言的精华,需要借助音乐来传播,在古代,彝族的诗与歌本就是不能分开的。文艺作品不仅具有审美作用,还有重要的教化功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塑造美好的心灵,因此要让文艺作品真正走进民众的生活。”
文艺能汇通古今,还能融通中外。“生活在世界各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文艺工作者,有着同样的责任,那就是通过文艺作品建起全世界人民沟通的桥梁。我认为文艺是能够发挥这一作用的。”吉狄马加表示,“当前我们处于‘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文化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和使命将当代与悠久的文化传统相衔接,走出一条反映历史进程、社会实践和人民生活的新时代文艺发展之路,创作出具有史诗品格的精品力作。”
源自:中国文化报